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2013-03-27 21:45孙国萍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手工审计工作

孙国萍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与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教师教学“满堂灌”,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审计教学中需要实施审计实验教学。而现在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多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审计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审计专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审计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毕业实践、手工审计模拟实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相结合的“双平台”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审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应该成为审计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与上述审计模式相比较,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毕业实践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审计实践并不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对审计环境的模拟应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应营造仿真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后面三种模式。

(一) 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可以在大三开设。在实施实验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某年全年的财务资料;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必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主要的管理制度、验资报告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等。高校在设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时可考虑利用手工会计实验的资料,但需要注意“审计陷阱”的设计。指导教师在审计模拟实验中扮演多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指导各审计小组进行分工,做好审计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实验课一般是4 -5 个学生成立一个审计小组,选择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与被审计单位、客户进行有效的良好沟通,负责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而手工审计模拟实验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审计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选取审计证据,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如何等。

(二)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可以使学生利用审计软件、EXCEL 帮助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有条件的高校应单独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实验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团队小组PK 方式,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战”模拟。实验成绩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审计实验可以按照审计过程分为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其中由指导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抽签决定要做的循环审计,通过选择不同的循环审计来实现项目组实验内容的差别化。

(三) “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模式

“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参照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实施,注意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在前,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在后。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应提供一到两年的整套典型手工财务数据,还应提供一套电子财务数据,以便把手工模拟实验与计算机审计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经济业务进行“审计陷阱”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发生时间、改变金额单位、改变利润操纵方式后重新编制出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以供不同的实验小组使用。

二、审计实验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所开设的审计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忽视审计风险、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问题。因此,高校在设计审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内容。

(一) 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是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但现有的审计实验教材或审计教学软件中对背景资料这部分较为欠缺,很难满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需求,审计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通过审计程序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充实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如何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分别从行业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监管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完善。

(二) 考量职业道德

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必须符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而在审计实验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等实训教学内容涉及很少,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引入职业道德判断,可以在业务承接时,通过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判断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并且通过胜任能力进行相应分工,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

(三) 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在审计实验中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签字,现有的审计实验设计更多注重审计过程,而轻视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内容的设计。所以,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加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增加指导教师或项目经理对业务执行时的指导、监督与复核,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落实到实处。

三、审计实验课程设置

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有的高校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引入审计案例;有的是进行单项实验,如函证等;有的是进行综合审计实验,如手工审计实验或利用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逐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单项审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审计实验,有条件地可以再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

(一) 单项审计实验课程

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单项审计实验课程。单项审计实验课程无需单独开设,可以在审计学课程中结合审计知识点来进行单项审计实验,为跨专业综合实验打基础。单项审计实验既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也可利用审计学实训平台。另外,对综合审计实验中进行审计风险评估、职业道德培养等有难度的内容,可以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开展,通过设计不同的审计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便于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二) 综合审计实验课程

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学生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毕竟是孤立的知识点,学生需通过综合审计实验课程所提供的仿真模拟环境,来了解如何针对一家企业完整地进行审计,掌握完整的审计流程。综合审计实验课程在设置时可采用手工模拟审计实验或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或“双平台”审计实验。

(三) 跨专业综合实验

跨专业综合实验可以把审计实验嵌入整个ERP 流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进行校外实习。ERP 强调各管理职能环节之间的集成化、协调化和系统化。在已经进行了ERP 实验的前提下,审计实验教学可基于ERP 环境,围绕ERP 系统的模式规划审计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审计在整个经济管理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了解和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未开设ERP 实验的学校,可以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推荐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高校在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审计实验内容、课程和教学模式等。审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单项审计实验到综合审计实验,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审计实验嵌入到ERP 沙盘实验中,或者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根据不同阶段设计恰当的实验内容。

[1]陈波. 高校计算机辅助审计本科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 下) ,2009(10) :137 -139 .

[2]郑秀杰,董丽英. 基于ERP 环境的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0(12) :5 -6.

[3]梁素萍.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基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9(1) :53 -54 .

[4]水会莉. 分级递进式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中国电力教育[J],2013(10) :169 -170 .

[5]胡红霞. 困境与出路:高校审计实验教学的思考. 商业会计,2013(4) :121 -122.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手工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输气管道砂冲蚀的模拟实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手工DIY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