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认证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影响

2013-03-27 21:58张建华
大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质量

张建华

(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广西 柳州 545007)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简称 CCC认证),是我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体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国家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认证制度由于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产品市场准入的手段,正在成为国际通行的作法。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也是根据我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承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1 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强制性认证的程序包括:

(1)认证申请和受理:把企业相关资料及申请认证产品的描述向认证机构(认监委指定的 3家认证机构分别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汽认证中心(原中国汽车产品认证中心)、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提出申请并由其受理;

(2)初始工厂审查:按《机动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对企业所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职责与资源、文件和记录、采购和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检验试验仪器设备、不合格品的控制、内部审核、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包装、搬运和储存十个方面进行审查,以使工厂保证能力能确保申请认证产品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

(3)产品抽样检测:由审查组在生产线末端或仓库抽样后送至指定的18家检测实验室包括:长春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天津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济南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天津))、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中心(宝鸡),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南昌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北京中汽寰宇机动车检验中心、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车用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交通安全生产监督检测中心、广州日用电气检测所及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性能检测。

(4)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认证机构负责对产品抽样检测、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由认证机构对委托人颁发认证证书。

(5)获得认证后的监督:获证后每年进行一次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及产品抽样检测,以确保获证后的产品能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统一负责,规定从2005年12月1日起,机动车生产企业及需认证的新增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认证产品的认证委托。自2006年12月1日起凡列入新增3C认证目录内的机动车零部件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强制认证的产品包括机动车灯具产品、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汽车制动软管、机动车后视镜、机动车喇叭、汽车油箱、门锁及门铰链、内饰材料、座椅及头枕、安全玻璃、安全带及轮胎。

2 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实施CCC认证的原因

首先,开展汽车及其零部件 CCC认证是确保整车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汽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零部件质量不过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整车厂为获取利润而不断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一些零部件厂为获取利润而在生产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大量劣质产品不仅用在批量生产的整车上,也大量充斥汽车维修和配件市场,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

其次,可以促进汽车及其零部件本土化率的提高,促进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在国内市场上也面临着与国外品牌汽车零部件的激烈竞争。通过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3C认证,可以促进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开发能力的提高,并能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水平。国内合资整车企业大多采取进口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的方式,合资外方也通过零部件进口赚取了很大一部分利润。随着汽车及其零部件3C认证的实施,在控制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整车企业也在综合分析考虑这些零部件的价格、质量、服务、认证等综合水平,国内一些产品质量好、服务水平高、价格有优势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替代进口零部件,同时推进国外企业将产品转移到国内生产的速度。

第三,开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 CCC认证是国际通行惯例和法规的要求。国际上整车认证是以零部件认证为基础进行的,例如欧洲各国的汽车认证实施机构不同,但规则统一,主要有针对整车的E标志和针对零部件的E标志两类认证。欧盟规定取得整车认证前其大部分零部件必须获得认证,整车型式认证所涉及的几十个零部件项目符合相应的EC指令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生产一致性控制和保证能力。

3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积极作用

我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十年来,对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安全、规范企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挥着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

提升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身健康是 CCC认证作为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发挥的重要核心作用。我国 CCC认证制度实施以来,目录内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逐步提升。如在对车身反光标识实施CCC认证以后,重大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预防,经统计仅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间,全国约有67.6万辆新车粘贴了获得CCC认证的车身反光标识,夜间事故同比下降38%。

支撑政府职能转变,降低行政风险。认证的实施与评价工作是由第三方技术机构完成,政府建立制度并监督技术机构运作,技术机构对认证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管理模式使政府部门从具体的产品技术评价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更专注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发挥了服务效能、减少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风险,促进了服务型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

推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便利贸易、促进我国产品出口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 CCC认证制度基于国际认证准则建立,其实施中所引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大都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因此企业在获得 CCC认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并满足了国际标准要求,推动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另外,通过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签署多双边互认协议,CCC认证在打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便利我国企业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创新。CCC认证制度的实施,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技术门槛、淘汰了落后产能、促进了技术工艺水平提升,促进了汽车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还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源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三)
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名录(一)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我国颁发首批低碳产品认证证书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羊绒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