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优质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3-27 21:58易宇海
大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荔枝树北流北流市

易宇海

(北流市新丰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玉林 537415)

北流荔枝质好、量多,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甜香而闻名遐尔是北流五宝之一,1995年4月,北流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北流荔枝成为北流市水果业中的一大支柱,2004年被广西自治区农业厅授与“广西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的认定证书和牌匾,成为广西第一个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县市。史料记载,远在汉和帝时(89—105),北流荔枝就是进献皇上的贡品,有诗曰“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苏轼《荔枝叹》句)。清代多次修订的《北流县志》都著文记述北流特产荔枝,北流市荔枝久负盛名,但近年来,该市荔枝受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价格多年来都处于低迷状态,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很多果农放松了对荔枝的田间管理,甚至有部分果农放弃了管理,让其自生自灭,荔枝果园丢荒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失管密闭园也占了很大面积,约5成左右,限制了水果质量的提高。针对北流市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就其荔枝的发展前景与对策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1 北流市荔枝生产现状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2012年底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5万亩,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占70左右%,荔枝种植品种主要以黑叶为主,占95%以上,其它品种如桂味、糯米糍、三月红、鸡嘴荔、冰糖荔等只有零星种植。荔枝树龄结构:20年树龄以上的成年荔枝结果树约20%,15年~20年树龄的青年荔枝树约占70%,树龄小于15年的荔枝树约占10%。其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月底至7月初,全部收获时间约为 20天,85%以上主要以鲜果销往广西区内外,只有约 15%的荔枝鲜果留在当地销售或加工成荔枝干和荔枝罐头。

2 北流荔枝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面积大,单产低

1995年起后,北流市就成为广西荔枝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至2012年底止,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5万亩。2007年产荔枝5.88万吨,2008年近3万吨,2009年6.5万吨,2010年8万吨,2011年7万吨,2012年8万吨。2013年8万吨。连续七年荔枝平均单产为约50kg左右,远远低于我国荔枝的平均产量,由此可见,北流市荔枝田间管理水平与我国先进地方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2 荔枝鲜果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北流荔枝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荔枝价格不断下滑,最便宜的时候只卖0.8元/kg,果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管理粗放,以致荔枝品质差,带蒂蛀虫和霜疫霉病的荔枝鲜果比较多,即使遇到卖价稍好的年份,也难卖得好价钱。

2.3 种植品种单一,熟期集中,销售压力大

北流荔枝当家品种是黑叶、桂味、丁香、妃子笑等,尤以黑叶荔为最,种植面积约占全市荔枝的70%左右。该品种由于具有适应性广、粗生、果大、产量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果农欢迎,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采收时间短,造成短期内劳动力紧张,加上荔枝本身不耐贮藏,极易变质腐烂,鲜果销售压力过大,常常出现荔枝鲜果短期内供大于求现象。同时,由于荔枝是异花授粉果树,品种单一造成花期集中,花期短,极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不利于授粉受精,从而影响产量。

2.4 荔枝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

荔枝从树上摘下来,“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香味俱变”,所以不便于储存和运输。但是目前北流荔枝产业没能形成产、供、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使荔枝产业链接脆弱,且由于市场信息反馈不够灵通,果农组织化程度较低;果品贮运设施落后,没有对荔枝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大型企业,85%以上的荔枝鲜果都是依靠外销。没能提高荔枝精深加工附加值,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加上荔枝销售市场体系不够健全,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果农“卖果难”现象经常出现。

3 加速荔枝发展的对策

3.1 调整荔枝树种和品种结构,发挥品种优势

北流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5℃,年均日照时数达1700多小时,年均降雨量在1600mm以上,无霜期长达 350多天,正常年景全年无霜,其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十分适宜荔枝生长。在稳步发展荔枝生产的同时,要加快国内市场上稀缺优质荔枝的发展步伐。如2012年该市新丰镇新丰黑叶(普通荔枝)市场销售平均价格为3元/kg,而桂味(优质荔枝)市场销售平均价格达 10元/kg,比新丰镇黑叶(普通荔枝)高 3.3倍,且供不应求。在品种选择上,起点要高,眼光要远,要扬长避短,发挥品种的潜力优势。据综合分析认为,北流荔枝要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适当发展成熟期早、品质优、产量稳定、市场售价高、销路好的品种,如桂味、白糖罂、妃子笑、鸡嘴荔、糯米糍、三月红等。

3.2 加速荔枝无毒苗木生产繁育步伐,加强荔枝果苗市场管理

果树病毒恶化树体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果实品质已成为影响荔枝生产的主要障碍。到目前为止,对已感染病毒病的荔枝树尚无有效治愈方法,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以控制蔓延,种植无病毒苗木是防止荔枝病毒病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措施,因此,加速荔枝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同时要加强荔枝苗木市场管理,对荔枝苗木生产单位或个人进行资质审查,实行许可制度,加大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以确保荔枝品种纯正。

3.3 密闭“失管果园”的处理对策

为了促使荔枝早成园、早投产,在上世纪90年代荔枝生产大发展时期,至今已经超过15年,此外由于当初普遍推广果树密植,因此随着荔枝树龄增长和树冠的扩大,全市有50%的荔枝树出现了封行密闭,造成果园阴蔽,光照条件差,病虫害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对于密闭失管果园要采取回缩、间伐、嫁接换冠等技术措施改造密闭果园,间伐就是对过密的荔枝园隔行或隔株砍伐掉一部分果树,回缩、矮化,就是把过高过密的果树进行剪枝、缩短果树的枝干,荔枝树间伐、回缩、矮化后,可以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营养物质积累,提高结果母枝的粗度,有效枝条增加,提高产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回缩果树,要留一条抽水枝,锯口要用塑料薄膜包扎,回缩高度以一米半为宜。嫁接换冠主要是将荔枝面积占 7成以上的中熟品种黑叶逐渐换接成优质的早熟或迟熟品种,改变荔枝果实成熟期过于集中,给销售造成很大压力,对价格冲击很大的现象,实现“拉长两头,提高中间”的目的,并有利于提高整体品质,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1)成本分析:进行间伐的果园,由于间伐的植株枝条较大,可作部分木材或木柴用,可基本上抵消直接费用,而留下的永久树的管理与正常管理无异,并且操作更方便,还可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量,因而其实际生产成本会相对减少。实行隔株重度回缩重新培养树冠的果园,生产成本也不会比荫蔽果园增加,而产量却会因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而增加。连片进行重度回缩的果园,会在2~3年后才可投产,所要付出的成本较大,效益要在投产后才体现,对没有结果价值的荫蔽果园或多户插花种植的荫蔽果园才适用。

嫁接换冠的生产成本也不高。实施低位嫁接,以每株接4~6个接穗计,需嫁接费用4~5元,开头2~3年树冠尚小管理成本较少。实施高位嫁接(2米以上)的果树,接穗要较多,嫁接费用较大,每个接穗需0.5~0.8元,以40~60个接穗计,需费用25~45元。其它管理成本不变。

(2)效益分析:①回缩间伐果园的经济效益。荔枝密闭果园回缩间伐,增强了树势,提高了产量,增大果实,提高了果实品质,改善商品外观,荔枝、龙眼回缩间伐增产显著。而由于相对减少了肥料、农药的使用,果园作业更方便又相对减轻了劳力,生产成本相对减少了。因此,大部分采用科学方法回缩间伐的果园经济效益提高了,经营利润增加了。至于部分实施轻度回缩修剪的果园,能加强管理,效益相对于荫蔽果园也是好得多;而进行整园重度回缩的果园,因其本身就已管理困难,甚至失管,没有结果价值,需2~3年后投产,产量也恢复较快,只要加强管理,其效益也是可预见的。②嫁接换冠果园的经济效益。荔枝回缩结合嫁接换冠,一年不结果,二年试产,三年正常投产。高接换冠需接穗较多,第一年没有产量,第二年就可投产获利,第三年产量已能恢复正常,累计利润超过原品种,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3.4 新发展优质荔枝要综合规划

新发展优质荔枝在规划上要紧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步伐,生产绿色食品,以冲破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上的“绿色壁垒”出口创汇为目的。在一定时期内,荔枝生产仍将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栽培为辅,规划上要走出“果树上山,不与粮田争地”的限制,在生态条件适宜的地区,如坡地与坝地、旱地与水田(要求地下水位低,能排干水)集中成片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一个荔枝果园要尽可能地扩大种植面积达数千亩至上万亩,才符合申报“绿色食品”登记的基地条件。要制定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方案,有条件的应结合观光农业工程一并规划,尤其要制定“荔枝园区内清野”和“荔枝园周清壁”方案。所谓“荔枝园区内清野”是指清除荔枝园区内荔枝树病虫天敌的寄主植物,避免病虫交替危害。“荔枝园周清壁”是指对荔枝园区四周外 500m以上的区域内清除(和不种植)荔枝树病虫的其它寄生植物,以隔断昆虫迁飞转移危害和防止交替感病,以充分发挥天敌优质,控制病虫危害。

3.5 实施优质荔枝名牌战略,改造现有普通荔枝树

一是加强荔枝幼树管理,使其尽快投产见效。二是制定以荔枝果实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措施,开展荔枝无公害生产,如重视整形修剪,改高大树形为低矮树形,便于荔枝果实生长期的人工管理,增施有机肥(包括加快商品有机肥的生产运用)利用平衡施肥技术,调控荔枝果实大小,推广荔枝蔬花蔬果,保持合理的叶果比,开展果实套袋,提高荔枝外观品质,制定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荔枝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让荔枝产品造成农药污染和残留,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三是对现有荔枝树品种进行田间鉴定,对品种好的要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品质,对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品种,采取高接换种等措施给予改造。四是要注重果农生产组织化建设,如果农自愿联合组成股份企业或行业协会等组织,联合投资购设备(如荔枝采后处理机械设备等)、搞基础设施建设、做广告等,对分户生产的荔枝在达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统一的商品化处理后销售,收益按章程规定分配,形成对内是分户生产,对外有自己的企业品牌形象,同时鼓励有关农业龙头企业与果农联合,签订荔枝订单合同,约定收购果农的初级产品,企业再进行商品化处理,形成优质荔枝品牌向市场销售。五是要利用媒体,加大对优势荔枝品牌的宣传力度。

3.6 依靠科技,全面提高荔枝产品质量和效益

一是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充分利用现在的科技力量,支持和强化荔枝树高新技术的研究,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快应用于全市荔枝生产。二是要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将不同品种的优质、低耗、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傻瓜”技术,以综合标准或技术规程的形式进行强力普及和推广,实现荔枝生产优质高效。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荔枝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加速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果园进行研究、指导、示范,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强化荔枝生产过程的各项管理,提高果农整体水平。

[1]密闭荔枝龙眼园改造后效益显著[EB/OL].金洋网.

[2]中外专家为“失管果园”把脉献策[N].广东茂名日报.

猜你喜欢
荔枝树北流北流市
林白的北流书写及其价值
两棵树
基于GIS的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花衣服
田元作品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
北流河故事
迷人的荔枝
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