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13-03-27 21:58
大众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习动机因素

黄 蓓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1 综述

《辞海》中智力因素的定义如下:人的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我国非智力因素学者燕国材教授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就涵盖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活动;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指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表现为“五学”:以学习动机为基础的愿学;以学习兴趣为基础的好学;以学习情感为基础的乐学;以学习意志为基础的勤学;以学习性格为基础的独立学习。本文拟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方面讨论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艺术类大学生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基础文化课学习的弱者,无论是高考入学,比赛竞赛,都会被归入艺体生区别对待,无形中也给他们自己以及社会群众带来这样的暗示,艺术生文化学习就是不行。“你家孩子学习不好?那就报考艺术院校,或者体育院校吧!”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带着反正我的文化成绩就是不好的负面情绪入学,如果得不到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也很难在之后的学习中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对于大多数没有出过国门艺术类学生来说,是陌生,有时甚至是困难的。如果将其视为一项语言技能,肯定是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很好掌握,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英语基本上贯穿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到了初高中更是天天接触。有的父母恨不得从胎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英语,生怕孩子像自己一样,长大后学习输在英语上。而艺术类学生往往至少也是高中就开始额外学习艺术专业,这样他们分配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就比不上普通专业的学生,高考分数整体不如普通院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时间有限,大多数人也都只能做到一专,少部分能做到多能,极少人能做到全科全优。因此,希望学生们都使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自己所教的一门科目,以期达到提高该科成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唯有提高教师自我能力,多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积极培养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项非智力因素,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

2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1 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能指示学习的方向,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是决定学习者学习目标和目的的依据。学生一旦确立了学习目标,就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学习。动机的激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普遍还保留有高中形成的刻苦勤奋的学习习惯,初入大学,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都不再像之前的高中老师一样时时刻刻监督着他们的学习,马上就会让学生产生没人管的感觉,一贯勤奋的学生立刻觉得学习上茫然没有方向,顽皮的学生则如脱缰的野马,投入各种娱乐活动中去。这个时期,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关键时刻。有的学生会出于要考四、六级、考研、出国或者拿奖学金等各种动机要把英语学好,无论是何种因素,只要能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而对于没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教师也应当多结合学生们对其艺术专业的热爱,告诉学生艺术专业学习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还应该是文化的培养,作为一名21世纪的艺术类大学生,必须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高度培养艺术审美情趣,才能真正了解美的本质,进而用他们各自所学的艺术专业创造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是西方文化通用语言,只有通过学好英语,才能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站在总览中西文化的高度,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流传于世。这样既能避免使没有既定学习动机的学生确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也能让已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完善他们的动机,增强学习动机的持续性。

2.2 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持续的学习兴趣,老师有如添加了左膀右臂,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学生们自己也觉得学习轻松快乐。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精神,英语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的艺术类学生大学课堂内,英语教师普遍都能根据上述文件的精神,增加多媒体影音材料和课件的使用,丰富课堂活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但是在艺术类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普通的大学英语教材内,与他们基础适合,专业相关的内容是相当少的,这就很难让他们提起兴趣。因此,在艺术类学生英语的课堂上,应用适应学生基础和专业的教材就变得相当重要。近年来,艺术专业英语的教材已经开始出现并进入学生的课堂,然而,教材的编写永远赶不上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发展速度,而因为人力财力的限制,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很难再短期内新编改版,这就需要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自己设计适应学生专业的课堂素材和活动,以丰富和弥补教材的不足,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兴趣。

2.3 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氛围。在李建平、戴军、周平(2007年)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中显示,98%的学生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英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现今的艺术类大学的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使用智能手机,甚至不带课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在教师们看来都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因此而容易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情绪在课堂上蔓延开来,学生就很难获得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现在的九零后学生不像当年教师们自己读大学的那样,只需要专注于课堂学习,提高成绩,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学生们面临着多元化的社会选择,自然更希望自己能成为多元化的人才,增加就业砝码。他们会有意识地积极参加校内的学生会、社团活动,甚至校外的社会活动。艺术类大学生们往往会有更多参加校内外演出活动,兼职表演、创作设计的机会。这样一来,因为这些事情,影响睡眠时间,并且增加了与外界的通信和业务联系,上课时有上述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作为英语老师,除了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和业务学习,也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关心学生的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遇春风,获得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2.4 如何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自觉地客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可能不遇到各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就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意志。艺术类大学生因为自身专业的实践性强的原因,喜好实操,一坐到课堂上就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分散;因为强烈希望获得旁人的肯定和赞美,在课堂上遇到困难容易回避,转而去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英语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设计课堂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要结合他们各自专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堂活动,及时在问答和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积极肯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5 如何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人,他就会敢于做一切活动的主人。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勇敢、自信、果断、谦虚、谨慎、乐观、进取等,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人们的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可以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英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设计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还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参加比赛和课外活动的机会。除了要发掘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综合类英语竞赛,还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参加相应的英语类比赛。例如,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可以运用他们丰富的临场表演经验,专业的播音主持技能。再如,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可以发挥学生们的剧本创作编写能力,舞台表现能力。如果校外没有相应专业的比赛,也可以在校内设计各种比赛形式,如英语歌曲大赛,英文海报设计比赛等。

3 结语

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学习亦然,人与人之间或许有智力水平的不同,但在一定范围内,比如一个学校之内,智力水平的差别并不过分悬殊,智力超群只是个别现象。因此,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因素更多也是后天环境与社会因素造成的。孟母三迁之典故能流传至今,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后天影响对人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若能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有意识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项非智力因素,必将使学生取得长足的学习效果!

[1] 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6.

[3] 李建平,戴军, 周平. 影响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4] 吴声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习动机因素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解石三大因素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