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六十年代初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2013-04-01 01:56汤菊平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研究工作

汤菊平

(湖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一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具体表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党所坚持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1960年12月至1961年1月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经过五次汇报会的讨论、酝酿和思考,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在1961年。毛泽东主要的做法是:

第一,高度重视并强调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1961年先后在南三区会议、广州中央工作会议、5至6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均发表了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讲话。1961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毛泽东发表了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题的讲话,指出:“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2]毛泽东批评了我们一些同志在收购农副产品时“压级压价,非常不等价,搞得太凶,脱离群众。”[3]毛泽东还提出了自我批评,认为“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很少了。”[4]

在1961年3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的南三区会议上,毛泽东在《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中,由本次会议要解决的两个影响到“可能充分地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问题入手,再一次强调了调查研究在现阶段的重要性,指出:“过去几年我们犯错误,首先是因为情况不明。情况不明,政策就不正确,决心就不大,方法也不对头。”[5]为此,毛泽东提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6]并于1961年广州中央工会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当时状况,重提了《关于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他指出:“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7];“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8]毛泽东在这个讲话中还阐明了关于调查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他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个方法是可取的。”[9]

196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当前形势,就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做了回顾,对“共产风”、“一平二调”等影响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进行了认真总结,指出:“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贯彻群众路线。”[10]

第二,致信给各级领导,对调查研究工作做部署。1961年,毛泽东先后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真等中央领导和李井泉等省委领导以及身边秘书田家英写信,布置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年1月20日,毛泽东致信田家英,要他将《调查工作》这篇文章分送至陈伯达和胡乔木,并安排三人分别带一个调查组,到浙江、湖南和广东三地,调查农村工作,然后转入广州市调查工业。

1961年3月13日,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真及北京会议的各位同志,指出,要解决“两个平均主义”,“不亲身调查是不会懂得的,是不可能解决这两个重大问题的(别的重大问题也一样),是不能真正地全部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的。”[11]在信中,毛泽东还对“不做亲身的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地、县两级的报告,满足于看地、县两级的书面报告,或者满足于走马看花的调查”等无助于了解真实情况,无助于事情解决的毛病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其坚决改正。

1961年4月25日,毛泽东书信通知邓小平,要其通知即将于5月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充分利用会前时间,对当前农村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下苦功夫,向群众寻求真理。1961年5月6日,毛泽东致信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和时任农业机械部部长的陈正人,就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交流,在信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同志,请你们在这半个月内,下苦功夫去农村认真做一会调查研究工作。”[12]

1961年5月14日,毛泽东给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同志回信,在信中毛泽东重点强调:“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13]

水果蔬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人类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果蔬自采后起即面临水分流失、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物质消耗和抗病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果蔬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在果蔬生产地与消费地的流通销售过程中,果蔬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在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采后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25%,在贮藏和运输技术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损失则更加严重[1]。因此,如何控制采后病害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率先垂范,亲身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时,自己率先行动,以身作则。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泽东马上安排田家英、陈伯达和胡乔木三位秘书,要求他们各带一个调查组,分别到浙江、湖南和广东三个省份做农村实际调查,为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1961年毛泽东还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他在日理万机、工作极其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巡视大江南北,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调查了解情况,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

1961年1月25日至5月14日,毛泽东离京展开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期间,毛泽东听取了京广沿线省份的工作汇报,还同一些县委书记进行了谈话交流,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并对当时农村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了解,这就为后来党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做了充分准备。

1961年7月6日至9月27日,毛泽东南下视察。9月27日,毛泽东在邯郸召开了座谈会,研究讨论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在掌握了基本情况之后,中共中央在10月7日发出指示,要求各省、市、区党委就此问题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为后来确定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奠定了基础。

第四,提出了在当时情况下有效开展调查研究的新方法。毛泽东根据新情况和新形势,提出了“试点法”、“指导法”和“两头法”等方法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在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工作,并不那么困难,时间并不要那么多,调查的单位也不要那么多。比如,在农村搞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在城市搞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商店、一两个学校,加起来也只有十个左右。”他又指出:“这些调查并不都要自己亲身去搞。自己亲身搞的,农村有一两个、城市有一两个就够了。要组织调查研究的班子,指导他们去搞。”[14]在1961年1月20日给田家英的信中指出,三个调查组中“一个小组(三人)调查一个最坏的生产队,另一个小组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队。中间队不要搞。”[15]毛泽东亲自组派和指导的三个调查组,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有重要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成为党中央整顿干部作风、调整农村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 毛泽东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原因探析

6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五风”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刮越大,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生产持续下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认识到,造成这几年工作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正是违背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观脱离了客观,政策与实际相差太远,因此决定在1961年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其一,通过调查研究恢复党的思想路线。进入60年代,因为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调查研究,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使党的方针政策发生了偏差,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毛泽东分析造成困难局面的原因时指出,“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但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16]但是,“不做调查,情况就不清楚,”[17]为此,他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18]在这一倡议下,大批领导同志亲自深入基层,蹲点调查,成为当时全党转变工作作风、重新掌握主动权的思想先导,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政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纠正了当时农村工作中一些“左”的做法,为国民经济发展走向好转创造了条件。

其二,调查研究是克服最近几年所犯错误的有力武器。毛泽东1961年3月13日在南三区会议上指出:“过去这几年我们犯错误,首先因为情况不明”,“最近几年吃情况不明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19]毛泽东剖析了其中的缘由,那就是“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但大多也是浮在上面看报告。”[20]为此重提了《关于调查工作》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指出:“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21],间接批评了党内一些同志不做调查研究,因此而形成的政策和决议有可能是不正确的,也是造成当时困难局面的重要原因。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写《资本论》,列宁写《帝国主义论》等伟大著作都是经过调查得出的结论,再一次阐明了调查研究在制定正确策略时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我要搞几个点,几个调查的基地,下去交一些朋友。”[22]面对各种上报的报表,毛泽东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我们要接受教训。报表有一点也可以,统计部门搞统计需要报表,可是我们了解情况主要不靠报表,也不可能靠逐级的报表,要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23]

其三,调查研究才能体现人民利益。在曲折探索中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体现了人民利益,蕴涵了丰富的“人民”理念。

一是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建设的目的,作为党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959年2月17日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人民公社问题做了深入阐述,指出:“目前我们跟农民的关系在一些事情上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张的状态”,“这个矛盾我认为必须迅速地加以解决,才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更高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改善我们和基层干部的关系。”[24]对于人民公社在1958年秋季成立后刮起的“共产风”,毛泽东提出了批评,向全党发问:“同志们,我们对于剥削阶级的政策尚且是如此,那么,我们对于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又怎么可以无偿占有呢?”[25]在1959年3月15日的《党内通信》中,毛泽东着重强调:“无论什么办法,只有适合群众的要求,才行得通,否则终久是行不通的。”[26]在1959年3月27日的《党内通信》中,毛泽东更是要求“我们的公社党委书记同志们,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27]

二是始终将调查研究当成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在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好百姓吃饭问题。毛泽东1961年倡导的调查研究工作之所以从农村入手,是因为在他看来:“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城市只一亿多一点,农村五亿多,一与五之比。没有农民拥护,不管你修多少铁路,搞多少钢铁,也会搞翻的。”[28]1961年5月14日,毛泽东在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所写的调查报告作出的批语中指出:“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29]毛泽东认为,不做调查研究,不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向群众寻求真理,不维护群众利益,就有可能危害党和国家利益。

三是重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要通过调查研究转变党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在1961年召开的南三区会议上指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省委第一书记要亲自做调查研究”,“只要省、地、县、社四级党委的第一书记都做调查研究,事情就好办了。”[30]毛泽东在这里要求党的各级领导亲自做调查研究,就是要改变当时因情况不明吃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这样一种局面,其实质也就是通过倡导调查研究而转变党的工作作风,通过转变党的作风达到解决困难的根本目的。

三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在当前形势下,学习毛泽东六十年代初关于调查研究的闪光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党面临的困难局面,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主题,体现转变经济发展的主线,具有深刻的启示。

第一,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经验,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31]毛泽东60年代初重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在针对党的作风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党和国家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全党范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实际,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今天,切实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并科学指导实际,就要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国情、民情,实现十八大精神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调”与“研”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调查研究始终与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解决相连,调研是科学解决的前提。毛泽东在60年代初集中阐述的调查研究思想,是在忧党、忧民的责任意识下形成的,完全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解决当时面临的困难局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因而能够掌握真实的社情民意,进行民主决策,从而能纠正在农业、工业的具体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挽回所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领会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思想的精髓,真正深入下去、沉下去、蹲下去,不要伪调查,不要只调不研,切实了解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实情,并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在调研中把握规律,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三,调查研究要坚持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思想,要关注民生。今天“以人为本”已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艰巨的任务、前所未有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特别要把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核心结合起来,高度关注民生,化解各种矛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主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出我们真正实现调查研究的政治新优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毛泽东文选(第8卷)[M].1996.

[30][31]毛泽东选集(第1 卷)[M].1991.

猜你喜欢
研究工作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不工作,爽飞了?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