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TED演讲视频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01 01:56卢婧洁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英语

卢婧洁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TED源自英语中technology、entertainment和design的缩写,是由建筑设计师理查德·S·沃曼于1984年发起建立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性机构,每年组织两次大会邀请来自三大领域卓越的思想家和实干家通过18分钟的演讲,介绍分享他们极具创意和革新精神的理念和人生经历,致力于“传播一切值得的思想”。从创立至今,TED演讲的主题由当初的三大领域逐步拓展到科学、哲学、艺术、文学、心理、语言等领域,会议举办地也遍布全球,其传播的思想和理念也更加全球化、多元化。从2006年6月开始,TED演讲视频可在互联网上免费观看和下载。而这些视频材料正为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本文将就TED演讲视频资源在视听说课程立体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以及听说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成效进行探讨。

一 新世纪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强调英语专业学生在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1]。新加入《大纲》的专业技能选修课视听说课程作为听说必修课的有力补充,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如何能在视听说课程中贯穿新《大纲》的教学精神和理念,如何在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其拓宽知识面,提高其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则是需要英语专业教师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英语专业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1.将视听说课程等同于听力课程。在教材方面直接选用Listen to This等听力教材,教学上也沿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重复听录音、做题和对答案“三部曲”式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材内容、过于机械化、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虽然对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和答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未能达到训练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效果。2.将本课程等同于口语课程。在教材方面选择以交际功能和实用话题为主线的《英语口语教程》等类似教材,强调跟读、复述、对话的训练。这些教材内容通常以日常生活情境对话为主,虽然可以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流能力,但仍未能对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成效。3.将本课程等同于英语电影欣赏。教学上将电影作品分段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其中的对白,并对拍摄背景和内涵进行简要讨论。此教学模式虽以其娱乐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大部分电影作品时长都超过每周课程时长,如此切割分段赏析的方法可能会因周与周课程之间相隔时间过长,造成学生对之前所观看片段内容的遗忘而无法进行连贯性思考。

此外,目前市面上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设计的教材较少,只有上海外国语学院出版社的《英语高级视听说》、外研社的《高级英语视听说》等。教材配套视听资源也可能因时效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多会自行收集教学视听资源。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资源,但课程时限对于视听材料的选择存在限制,很多材料也存在语言点分散、印象不深、分散注意力等不足。所以教师在选择视听材料时应本着语言输入性、语境真实性和语料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对网络视听资源进行筛选[2]。2006年以来在互联网上可免费播放下载的TED演讲视频正是以其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创新理念成为本课程视听资源的不二之选。

二 TED演讲视频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

(一)为何选择TED演讲视频作为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资源

创立于1984年的TED在2001年被英国传媒大亨克里斯·安德森买下,将原先作为“精英的晚宴”、偏重技术性的TED大会转变成为更加开放、多元的世界性的大会。2006年6月,安德森发现了网络视频在传媒领域内的发展潜力,将6支TED演讲视频放在互联网上供人们免费观看传阅。2007年4月,TED官方网站TED.com成立,提供TED演讲视频免费观看和下载。2009年5月,“TED开放翻译计划”成立,至今已有8381位志愿者参与了视频翻译,共有32693支演讲视频被翻译成93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播放。截止至2012年11月,全球已有11亿人观看或聆听过TED演讲视频。TED演讲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与其演讲主题内容的多元性、时代性和趣味性,演讲者的个人魅力和演讲技巧,特别是演讲传递的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密不可分。而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正是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所缺少的。TED演讲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已经波及今天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或已成为TED的忠实拥趸,或曾观看或听说过TED。这就为学生在视听说课程中接受TED演讲视频的使用作好了心理准备。此外,TED演讲视频兼具创新性、时效性、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在播放时间和获取途径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本课程教学资源的佳选。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重点。2006年第一批放在互联网上供免费播放的6支TED演讲视频中就包括肯·罗宾森爵士(Robinson Ken)的题为《学校教育扼杀创意吗?》的演讲。罗宾森爵士批判了全球范围内学校教育体系中陈腐的学科等级制度、对错误的惧怕和对所谓“实用”科目的膜拜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并说明只有在人才培育中强调多样化、互动发展和个性化,激发并鼓励学生运用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才能在他们身上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理念。他在演讲结尾处说道:“TED倡导的就是创新性思维。”从创始之初至今,“创新”一直是TED大会和演讲的关键词[3]。克里斯·安德森(Anderson Chris)曾提出“群体加速创新”的概念,而这需要拥有相同兴趣的人群的支持,需要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以吸引更多兴趣相投的人的加入,通过互动获得更多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还需要创新的欲望。而安德森运用网络提供免费TED演讲视频观看、下载和传阅就是为了让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演讲视频推动“群体加速创新”。TED先后邀请的1186名演讲嘉宾的演讲视频作为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资料,也是为了在学生中推进“群体加速创新”的理念。通过让学生观看、思考、概括分析这些演讲,激发他们了解、开发陌生领域的兴趣和创造灵感,赋予他们全球化、多元化的视角,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刻板保守的观念,从而拓宽眼界心胸,并在感受演讲嘉宾人格力量的同时,学会认识自己,完善人格。

TED演讲时长规定为18分钟。克里斯·安德森为此解释道:“18分钟长得刚好够做一个认真的演讲,也短得刚好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同时对在网络上收看的人来说更是方便……规定那些平常习惯讲45分钟的讲者浓缩成18分钟,这样他们才能好好想想到底要说什么。他们想要说的重点又是什么?18分钟不只让演讲更清晰,也让其更有纪律。”[4]为了在这18分钟内更好地展现自己、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讲述自己的故事,演讲者通常要花上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来精心准备,在准备过程中不仅要提出创新观念,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也要注重演讲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同时保持思路结构清晰,使用一定的修辞技巧和演讲技巧使语言生动有趣,演讲节奏疏密相间、张弛有度,并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演讲的感官冲击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演讲效果[5]。

因此,每周两课时的视听说课程选用一支TED演讲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反思精神,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并可通过分析演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些演讲稿写作中的常用修辞技巧和演讲技巧。与此同时,时长为18分钟的演讲也有利于控制视听说课堂教学的进度,保持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TED演讲视频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TED.com在提供演讲视频的同时,根据上传时间、时长、主题、演讲特色、观众评分等方面对演讲视频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为视频配上演讲者介绍和由“TED开放翻译计划”组织翻译的多种语言字幕、演讲词原文及多国语言的原文翻译,同时网站内还包括TED Blog和以TED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供人们对演讲进行讨论,分享观后感。而这使在视听说课程中使用TED演讲视频进行立体化教学成为了可能。

在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中进行立体化教学,目的在于要打破以往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化、平面化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模式。它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链接起来,使课堂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扩展[6]。在视听说课程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确认使用新技术手段的条件是否完善,通常需使用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作为上课地点,并确认学生课后使用网络的途径。互动是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词。师生间的互动不应局限在课堂,更应延伸至课外,可使用高校内部网络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如毕博平台,也可通过建立课程QQ群、微博或电子邮件进行师生互动,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讨论及课后作业布置、批改和接受课程反馈意见。

以使用TED演讲视频教学的视听说课程为例,在新学期开课伊始,可先由开课教师建立课程QQ群并邀请选课学生加入,并可通过在线调查网站(如调查派网站),针对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成绩、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以及对TED是否了解,是否观看过TED视频等情况,希望观看哪些主题的TED视频设计调查表,邀请学生在网上填写。教师可根据调查数据结果掌握学生基本情况,选定学生感兴趣的演讲类别,并就语言难易程度选定演讲视频为课程教学用。作为每周课前热身环节,教师可在QQ群中就与本次课使用的TED演讲视频主题相关的近期热点新闻进行提问和讨论。为了参与讨论,学生势必会根据讨论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预测本次选取的TED演讲主题。教师在选取课前讨论议题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公众就此议题所持的主流观点并尝试从新的角度来考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个或一组同学就师生课前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教师引入本次课的TED演讲,先介绍演讲者及演讲主题背景,然后对演讲中出现的一些生词、术语或人名、地名进行解释,最后在播放视频前就演讲内容重点和架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可更方便学生理解。90分钟时长的课堂上可播放三遍时长为18分钟的视频。第一遍播放时可完整播放无字幕视频。播放完之后可就演讲的主题提问学生,检测学生对于视频内容基本了解情况。第二遍播放带有英文字幕的视频。作为“细读”,教师可根据其中的理解重点、难点,观看视频前的问题和生词暂停视频,进行提问和讨论。在第二遍播放完毕之后,学生应该对演讲内容有较为清晰深入的理解。第三遍播放带有中文字幕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演讲的理解。播放第三遍时,教师可就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和修辞技巧的使用进行讲解和讨论,还可以就中文字幕翻译中存在的直译、意译和误译进行讨论。第三遍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就演讲内容布置拓展性的思考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讨论。课后,教师可分享视频链接或上传视频和演讲稿原文至QQ群共享文件。学生观看视频有任何疑问或感想都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沟通。课程考核也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检测。教师可布置学生单独或分组运用多媒体技术做presentation,题目需与TED演讲有关,如从课程使用的TED演讲视频以外选定自己最欣赏或最不欣赏的演讲进行介绍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或选取一个TED演讲视频并讲解如何使用该视频进行教学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在线课程反馈意见调查表邀请学生完成,并就反馈数据为今后课程教学品质的提高进行改革调整。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英语视听说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何在其中挑选出适合教学并能提升教学成效的资源值得广大英语专业教师认真思考。短小精干的TED演讲视频以其对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精神的倡导,及其时代性、趣味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成为本课程教学资源的佳选,与之配套的TED.com及其他网络资源也使本课程实施课内外教学结合、师生多维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教师可以从TED演讲视频视听说课程中衍生开发出其他相关课程,如以TED演讲为实例进行演讲稿写作或演讲技艺等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可以在课外组织TED演讲俱乐部,定期观看讨论并模仿TED大会组织模式组织英语演讲活动,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而是在课内外形成一个多维互动的立体化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殿玉.在建构主义原则下设计大学英语视听说语料[J].山东大学学报,2004,(4).

[3]Robinson Ken.Does school kill creativity?[EB/OL].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html,2006-02-16.

[4]Anderson Chris.TED curator chris anderson on crowd accelerated innovation[J].Wired,2010,(27).

[5]Daly James.The art of the TED talk[EB/OL].http://www.projectebenezer.com/index,2011-04-12.

[6]邓颖玲.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英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读英语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