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

2013-04-02 13:27张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审计法机关主体

张银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论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

张银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审计要想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就需要审计整改.审计是找出病理,整改是治病救人.审计整改有利于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机制的重要性,并从法律等方面介绍了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政府、人大、公安、纪检、监察等机关在审计整改中所承担的责任.

审计整改;主体责任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审计整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1].因此,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的主体,对审计整改的执行落实负主要责任.然而,审计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1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机制的重要性

审计整改要想取得成效,不仅需要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承担审计整改责任,贯彻执行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而且还需要审计单位,政府、党委,人大、等协同努力.近年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审计协调,社会推进各方联动的审计整改格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审计整改中,还是存在整改不到位,相关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屡审屡犯等.要解决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构建审计整改的责任机制,明确和落实相关单位在审计整改中的责任.因此,构建审计整改责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1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机制是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审计整改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审计整改责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审计整改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各司其职,将审计的问题整改到位,从而使审计整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被审计部门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审计回访或跟踪检查,对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以及屡审屡犯、整改不到位、不按时报送整改情况的被审计单位等,提请督察部门进行督察;纪检部门及时办理对审计部门移交的违纪和犯罪案件线索;干部部门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工作实绩评定和干部奖惩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等.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责任机制,明确和落实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纪检,公关等相关单位在审计整改中的责任,是实现审计整改长效机制重要途径.

1.2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机制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温家宝总理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曾说过:“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审计机关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审计,从中发现被审机关存在的违法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等的一些违法行为.通过相关单位的监督和协助,迫使被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整改,从而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不应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揭露上,还应当对那些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制度、体制、政策层面上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体制、政策,深化改革的建议,落实整改的措施、办法,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

1.3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机制是治理“屡审屡犯”问题的必要手段

自实行审计制度以来,通过对多数单位的审计,依法处理和处罚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的人和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屡审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固然有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审计主体及相关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不明晰,相关责任未落实到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审计整改的问责机制,迫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和落实审计整改.只有明确和落实相关责任单位的审计整改责任,在其共同努力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整改中的屡审屡犯问题.

2 审计整改的主体及其责任界定

审计整改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也是审计机关的事情,甚至是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事情.要想将审计整改工作这台戏唱好,不仅需要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将其主角身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需要审计机关这个导演认真督促,更需要人大、政府、纪检监察、政府机关等配角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总之,审计整改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各审计整改主体要利用现有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果.

2.1 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的执行落实直接责任主体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并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2]这些规定都说明了被审计机关是执行和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

被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一把手”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整改,那么审计整改就会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在具体的实际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承担的责任如下:被审计单位应该根据审计机关送达的审计处理决定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在审计机关责令期限内进行处理;对应纳税而未上缴的税及时补缴,退还违法被侵占的国有资产,退还违法所得,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等;对于对审计机关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审计单位应本着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有针对的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被审计单位应该及时纠正跟踪审计通报的问题,积极配合处理审计移送事项以及积极向审计机关反馈审计整改工作的整改情况.

2.2 审计机关是审计整改的督办直接责任主体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2].这一条例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各级审计机关负有监督被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整改的责任.

在具体的审计整改中,审计机关监督作用体现在:审计单位要及时对被审计机关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专业化建议和指导;对于出现的突出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宣传,努力让社会认识到审计整改的重要性,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重视.审计机关应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并及时的进行审计回访.审计机关应及时的将审计处理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移送到相关单位并配合相关单位处理审计移送事项.

2.3 政府和人大在审计整改中起到领导监督作用

政府和人大在审计整改中担任的主要角色是领导监督.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同时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2].审计法这一条例在法律上要求了政府和人大要监督审计整改.

政府监督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整改,不仅提升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力度,而且也加快了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人大在审计整改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上.人大通过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促进了政府督促审计整改工作的完善.

2.4 其他相关监管部门是审计整改的协作责任主体

纪检、检察、公安、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在审计整改中也扮演了举足经重的作用.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2].这条例明确规定了其他相关将部门负有协同作用.

审计整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为了提高审计整改的质量,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会同审计机关建立相关协作关系,通过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解决审计整改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将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

2.5 媒体和大众在监督审计整改工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在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呼吁下,在政府的推进下,审计整改逐步建立了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使得媒体和大众能够了解审计整改的取得了那些成效和不足.对于大众关心的或与他们切身利益审计整改事项,如果被审计机关没有整改到位,媒体和大众就会自身的舆论力量监督被审计机关解决整改事项,直至迫使他们整改到位.媒体和大众就是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促使被审计机关重视审计整改,将审计问题解决到位.利用媒体和大众的影响力,公开曝光那些拒不整改、屡审屡犯和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从而提高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果.

〔1〕宋令芳.审计整改的新内涵[J].审计文摘,2006(3).

F239

A

1673-260X(2013)09-0078-02

猜你喜欢
审计法机关主体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打开机关锁
审计法史的学科地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