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社会效应的分析与研究

2013-04-02 13:27张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体育赛事马拉松

张健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社会效应的分析与研究

张健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为了更好地探求马拉松赛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以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对该城市的综合影响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马拉松赛对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影响,研究得知城市马拉松赛对举办城市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表现在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产生了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深远的文化影响;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马拉松赛;社会效应;经济效益;文化效应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数量与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渐成为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群众参与比较广,经济实效的具有各个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 2011年全国举办了22场马拉松赛,2012年33场,参赛人数超过50万人,预计今年有44场,连续几年呈上升趋势.同时,我国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基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路线贯穿城市的各个名胜古迹与著名的人文景观,每届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邀请世界优秀马拉松选手,采用高科技计时手段与转播技术,拥有知名企业的赞助与媒体的关注,对展示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化进程、锤炼城市文化、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体育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添了巨大的动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希望通过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的研究,了解马拉松赛对举办城市与全国的社会影响,为推动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开发提供借鉴.

1 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

1.1 推进了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首届国际全程马拉松赛举办于1981年,主要由专业选手参加,1998年,北京马拉松赛开始吸收业余选手参加,由此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真正开始走向大众.随后,大连、杭州、上海、厦门、太原等城市马拉松赛相继举办,发展至今,北京、厦门与上海等马拉松赛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马拉松赛事.马拉松作为城市一年一度的体育赛事,宣传了城市品牌,传播了城市的形象、文化与价值,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大众与商家的涌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知名媒体的免费报导与宣传,成为国内市场化运作最高的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品牌的全球能见度与知名度,提高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建设

马拉松比赛为了便于运动员节约体力,避免枯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举办方在运动路线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宽阔平坦,起伏不大,曲折变换,环境优美的路线.同时考虑马拉松赛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展示与宣传了城市的环境风貌与人文景观,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的改善也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保证马拉松比赛沿线道路畅通,环境优美,赛前,每年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办、市国土资源与房管局,以及赛区所在的区政府对比赛沿线的环境都要进行全面的整治,比如拆除比赛沿线违章建筑、不规范的广告牌、修正破损的路面,对比赛沿线进行绿化等等,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3 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与整合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动与社会形态变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都产生了变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环境的等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此时,加强人民的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整合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马拉松赛由于涉及部门复杂、大众广泛参与、举办成本低、锻炼人的身心意志,对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整合力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每年马拉松赛除了田协,还有企业、公安、医院、、市政府与社团等多个机构与部门参与,建立起了多种社会合作关系,对打破封闭,培养合作与沟通意识,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几乎每年马拉松赛都会开展一系列的宣传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活动,如慈善捐款、集体报名、家庭跑,比赛沿线成千上万的群众为来自国内外的选手加油、呐喊助威、志愿服务、为选手递水与食物等等,有力地激发了民族热情与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1.4 提升了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马拉松赛属于公共事业性赛事,他的成功离不开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我国在经历了奥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之后,政府的行政能力基本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无论从决策能力和运作能力,还是执政手段,都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虽然马拉松赛没有综合运动会规模宏大,时间空间相对也不是高度集中,但是马拉松赛作为举办城市自己具有特色的赛事,每年有几万人参加,赛事持续近5个小时,所涉及的部门也十分广泛与复杂,基本上遍及了日常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信息、医疗、通讯与电视转播等部门,每届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都是对市政府管理与协调能力的一项巨大考验.

1.5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长跑运动已成为人们首选的便捷、经济、实效、时尚的健身方式.马拉松由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体现了积极向上、顽强拼搏与挑战极限的精神,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每年群众参赛人数比例达99%,成为倡导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我国马拉松为了便于更多的马拉松业余爱好者参与其中,赛事组织者已从1998年开始,将比赛时间定为5个小时,开设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迷你马拉松项目,并增设家庭跑、马拉松博览会等活动,创造一种“我参与、我感觉很棒”的氛围,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示范和培养科学的健身习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6 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参与奥运会、举办体育赛事目的是推动整个体育的发展,在竞技体育得到长足发展之后,应该把主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大众体育健身上,真正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由于过去我们全力搞金牌战略,大力投资竞技体育,忽略了社会体育的宣传和普及,普通百姓甚至对体育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在体育事业全球化、市场化、商业化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存着明显的不足:没有强势品牌项目,无论是公共事业性赛事,还是商业性赛事,普及程度高、群众基础好、观赏性强的体育赛事,像NBA、欧洲杯、足球世界杯这样的品牌赛事极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由于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体育赛事的开展明显优于西部,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牌赛事;体育消费人群不均衡,我国的体育运动基本还是少数人的运动,缺乏公共平台.而马拉松赛由于历史久远、群众基础好、运动水平高,无论从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上,还是从品牌开发、包装、形象的塑造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国内市场化运作最高的赛事,为我国体育赛事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同时,自北京马拉松开展以来,受其影响,中国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迅速增加.并且在这些马拉松赛中,有很多西部地区的城市,开展的非常成功,如“沿着黄河奔跑”的兰州国际马拉松、陕西的丝绸之路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敦煌极限马拉松赛等.由此可见,马拉松赛的举办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 达到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2.1 直接的经济效益

我国马拉松赛开始举办时,只有少数专业运动员参加,但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马拉松赛进入市场,成为国内单项赛事规模最大、市场化运作最高、影响超强的传统性的国际赛事,政府无需投入一分钱,全部资金来自市场开发与企业的赞助,每年都有多家知名媒体对赛事进行现场直播与报导,如北京马拉松赛,拥有150万的收视观众,带来超过1000万美元的媒体价值,250万美金的赞助费;厦门每年有百家境内外媒体500多名记者参与赛事宣传报道,40个国内外电视台进行同步直播,每年赞助费高达1000多万人民币.同时组委会加大对马拉松赛事有形与无形的资产进行开发与经营,如冠名赞助商、主要供应商与赞助商、合作伙伴、电视转播权、媒体合作伙伴、赛事的广告等项目,还有赛事的衍生品,如赛会的会徽、会标、纪念品、吉祥物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因此每届都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出现在赛会的秩序册、成绩册、赛场、纪念衫、电视转播中,展示了马拉松赛极大的市场价值.

2.2 间接的经济效益

我国城市马拉松每个赛事都会结合自身城市的特色,选择合适的比赛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参赛者、观众与游客.如北京马拉松,比赛时间是每年金秋十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比赛前后正值中国重大节日与北京大型活动演出密集时期,如国庆节、香山枫叶节、荷花月色等,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国外、港澳台、外省市的参与者参加或来京观看比赛.因此,举办北京马拉松赛,不仅促进了北京体育本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体育新闻业、体育经纪业、体育咨询业、体育广告、体育保险、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也拉动了北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酒店宾馆业与零售等行业.据统计,北京马拉松赛对北京市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拉动效果的经济效益约为5000万人民币,厦门每年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了1亿元.

3 推动文化效应深远化

3.1 促进世界多元文化间的交融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竞赛的盛会,也是科技、文化交流的盛会.尤其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期间都会举办很多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奥运会艺术节、时装表演、大型文艺演出等.马拉松虽然是单项体育赛事,但每个城市马拉松的举办都有大型表演,如大鼓表演、舞狮表演、花车巡游、特技风筝表演等,参赛人群具有广泛性,北京每年3万多人参赛,其中外籍选手近2000人,来自40多个国家的,京外各省市的参赛选手10000人左右.上海马拉松赛外籍选手5500多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上陪同参加的亲朋好友,赛道两侧热情的志愿者、裁判员与观众,场面异常壮观.人们在漫长的赛程中,超越国界、种族、肤色、宗教信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感悟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顽强拼搏、永不止步的信念,传播着“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人文世界观.此时马拉松已不再是单纯的比赛,健康、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为营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2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规模宏大、参与广泛、影响深远的马拉松赛是一个充分展现城市灿烂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舞台,一场马拉松的电视转播长达数小时,举办城市的风土人情通过镜头被传递到世界各地,使马拉松赛事成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我国城市马拉松赛的举办地基本是知名旅游城市或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遗址博物馆、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民俗活动的特色文化.同时他们也是每个省市高效、现代化的大都市,直接、客观地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与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的诸多方面.马拉松的路线基本贯穿每个城市的旅游景点,结合赛事向世界推广各自不同的城市文化和特点.如北京马拉松,路线的设计兼顾人文景观与赛道条件,起于政治中心天安门,途径北京的经济、文化、科技核心区域,穿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到达终点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庆典广场,沿途可以看到故宫、月坛、鸟巢、水立方等古老的名胜与现代化的建筑,比赛路线紧扣古都神韵与现代都市风貌的脉搏.再如,上海马拉松路线展示了浦东和浦西的繁华以及城市的多元文化,杭州与西湖结合的景观马拉松赛事,兰州的“沿着黄河奔跑”马拉松,西安的“城墙上的马拉松”,陕西的丝绸之路马拉松等,都充分彰显了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特点.

4 促进我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和专业选手的水平在几十年间得到了较大发展,为了提高赛事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马拉松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北京、厦门、上海等马拉松每年由组委会委托经纪公司,通过支付出场费的方式,邀请国外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同时设置一定额度的奖金来吸引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的参加,通过同场竞技带动国内马拉松竞技水平的提高与赛事的知名度.再者,为提高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促使国内运动员创造好成绩,北京、上海、厦门等国际全程马拉松赛设立了破记录奖、名次奖与时间奖.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田径协会自1992年开始,多次召开由各省市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参加的马拉松研讨会,探讨马拉松训练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夏季兴隆集训及呈贡高原训练的经验,达成在如何提高马拉松全程高速奔跑能力下功夫的共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如胡刚军、宫科、李柱宏、王军霞、周春秀、白雪等,而且,中国女子马拉松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群体,马拉松项目已成为奥运会中国田径的新夺金点.

5 实现负面效应最小化

马拉松赛是一项体育竞赛,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存在着消极的方面,但由于马拉松运动简洁、便利、经济等特点,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比较小.首先,马拉松运动节约成本,对场地设施要求比较低,无需大修土木,对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更不用考虑赛后场馆运营的问题;其次,马拉松运动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在交通出行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尽量避免比赛日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再者,由于马拉松运动属于挑战极限的运动,考虑到参赛选手的人身安全,竞赛组委会制定了多项措施降低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一是在报名时向报名者声明参赛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选手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二是为参赛者发放参赛指南,对马拉松运动知识与参赛注意事项进行宣传与学习;三是赛事组委会增设了医疗救护委员会,增加了医疗救护志愿者的数量,加强了医疗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方案的制订,提高救护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四是为每位参赛者和工作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城市马拉松比赛期间的风险,推进了城市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

6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马拉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传播宣传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对宣传城市文化特色,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促进马拉松赛竞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体育本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马拉松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世界知名度总体偏低,普及程度不高,群众的马拉松运动水平整体偏低,跑完全程的选手仅占参赛选手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组织工作不完善,对赛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够充分等等.因此,组委会还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保障赛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吸引优秀运动员参赛,吸引更多赞助商与群众的参与,保证参赛者的安全,力争打造经济马拉松、群众马拉松、节日马拉松赛、旅游马拉松、慈善马拉松与绿色马拉松等赛事.

〔1〕任海.2008年奥运会及其社会影响[J].体育科学,2008,28 (9):12-15.

〔2〕靳英华,原玉杰.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5-1447.

〔3〕唐晓彤.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社会发展的波及效应[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26-28.

〔4〕于可红.体育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8-12.

G822.8

A

1673-260X(2013)09-0104-03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体育赛事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一起来跑马拉松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