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3-04-06 07:27蔡继云高福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体育

蔡继云 张 雪 高福生

(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①基础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②唐山市路南实验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掌握学生思想、意志、情感其特点、遵循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在体育课上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德育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把强身健体和提高运动水平放到中心地位,而把德育教育置于次要地位,看不到体育与德育之间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仍然存在。相对而言,增强学生体质、体能,提高其运动水平,时间短见效快;而思想品德的培养则周期长见效慢。在这种情况下重视体育成果而忽视育人目标,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实效。

2 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2.1 体育教学蕴藏丰富的思想性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项目多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性,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大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如队列练习培养学生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健美操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长跑则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使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了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克服了理论教育与情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的脱节倾向。

2.2 体育教学的直接参与性 体育教学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调动了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为通过体力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创造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动机、能力表现、情绪意志、注意力等生理活动和思想倾向均不加掩饰地更直接地表现出来,给教师提供了直观而真实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3 体育教学身心合一和社会性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而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运动中,大学生增强了体质,也锻炼了心智。此外,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要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成为良好公民的过程。

2.4 大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大学生思维敏捷、发散,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认知欲较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得到认可。但是他们身心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旦接受了某种价值观,将以此作为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3 大学体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3.1 抓好教师学生两大主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3.1.1 发挥教师身教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更多的是行为教学,通过“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榜样。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的示范动作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同时,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鼓励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关心生病的学生,表扬学生干部做好事,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1.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个性心理品质进行训练,如长跑项目使大学生亲身体会到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才能达到增强体质耐力,培养意志品质的目标;在球类项目中,大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完成了任务,学会了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处的意识。这种自发、自觉的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体会运动对于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

3.2 夯实教学实践多重环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2.1 优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结合体育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如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意识;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耐力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拼搏到底、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球类项目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至上的观念;还可以借助体育游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朝气蓬勃的性格,通过较高难度的项目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及敢于面对失败、接受挫折的品质。

3.2.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对传授知识、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针对长跑中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应通过对学生进行技术讲解,分析长跑中极点的出现及克服办法,并在训练中加以引导和鼓励。再如结合球类项目教学中个别学生出现自我表现意识过强的情况,强调发挥集体作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重要性。针对球类比赛犯规甚至发生冲突的情况,教师应使犯规者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从而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思想品质。

3.2.3 依托课外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的过程,因此是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活动、自发组织群体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而进行的: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受集体环境氛围的熏陶,受同伴思想行为的影响,在集体的相互帮教中促进个体的自我教育。比如,个人过分表现自己却不与其他队员配合,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

3.2.4 借助体育竞赛活动。我们要借助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是因为高校体育竞赛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体育比赛能够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另外,体育竞赛与集体荣誉的关联度高,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极强,大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发挥特长、锻炼能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和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精神,并适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和谐平衡的竞争心理。

[1] 师文月.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考[J].体育世界,2008,4:38

[2] 杨文海.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思想战线,2009,35(s2):15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