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06 07:27魏家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政治

徐 翠 刘 娜 魏家李

(沈阳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全体学生。我们在认真抓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加强其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拓宽教育平台、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大学生党员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始终保持先进性。

1 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渠道,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1.1 提高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建设以年级党支部为主体的全方位、网络化的学生党组织建设体系,逐步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并把其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坚实而牢固的平台,建成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力度,有助于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党员在同学中更好地发挥旗帜和表率作用。

1.2 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纪律,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有些大学生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有些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色彩较浓,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有的大学生党员觉得入了党就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政治信念逐渐淡化,学习工作有所放松。为此我们对党员教育与管理、活动方式等做出严格的规定。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扩大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1 做好新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新生入学时,通过规范的组织生活让新生党员一入学就感受到学校的党建氛围,通过参加党校培训班的学习,新生党员增强了党员意识。新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自己的实际表现,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从而在同学中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激发新生的政治热情。通过这一措施带动周围同学的入党热情,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经过一年的教育,新生预备党员都按期转为正式党员,成为年级党支部中的骨干力量。

2.2 扩大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其载体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强这些新型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因此,我们要按照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进公寓、进社团的思路,一方面学生党员正常参加所在年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公寓、在社团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并通过评选文明宿舍、和先进社团等活动,展现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3 丰富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1 创设“党员责任区” 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让每位学生党员都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在公寓设立党员责任区,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作为责任人,分别负责管理若干学生宿舍。一方面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管理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大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党员处处发挥党员的作用,体现党员的职责与义务。

3.2 深化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预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明校史,爱沈医”创新党日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沈医的历史和沈医的发展,使同学们增强了爱校意识,使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充分体现,让党员和积极分子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我院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把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与组织培养,同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临床医学人才相结合。我们针对新生职业意识较弱、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观医者风采,悟善学之路”等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医德医风教育的实践平台,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悟出善思善学之路,提高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真正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3 充分利用党校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党校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培养教育大学生党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要逐步建立大学生初、中、高三级党校,合理安排计划,扩大党校教育的覆盖面。

4 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顺利运作,就必须要有一支具备高凝聚力和强战斗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同时,由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与国内社会的转型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成长面临着全新的环境,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直接承担着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其自身素质如何,必将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求队伍成员具有全面的素质,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局意识和组织管理才能,又要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基础。因此,为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二是要建立一支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三是要提高干部素质,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增强亲和力、感召力。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完成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把青年群体作为重要对象。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占有重要位置。以学生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高素质社会发展主体的塑造,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 王务均,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86

[2] 兰海涛,陆钰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2012,(9):13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