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2013-04-08 15:49蒋贤军
河北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硬膜脑膜引流术

蒋贤军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是神经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其颅内的出血积聚在患者的硬脑膜下腔内,经过大约3个星期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其病因多是因为各种颅脑的损伤所导致颅脑的血管破裂后出现缓慢的渗血,并随着出血量的不断增多而出现各种的临床症状[1]。慢性硬膜下血肿起病隐匿,在所有的颅内血肿中,本病的发生率占10%左右[2]。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对于挽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生命,提高本病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钻孔引流术对我院神经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37例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最39~91岁,平均年龄(68±10)岁。以上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中,发病前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31例,占83.78%,其余6例患者在发病前没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在临床症状方面,出现头痛症状16例,占43.24%,出现肢体偏瘫症状9例,占24.32%,出现昏迷症状8例,占21.62%,出现癫痫发作3例,占8.11%。在发病时间上,由于本病的起病隐匿,有2例患者发病时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无法确定具体的起病时间,其余的35例患者的病程均超过3个星期。

1.2 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37例患者均接受头颅CT扫描检查后,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发病情况以及病史,确定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头颅CT的检查结果显示,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中,血肿位于左侧17例,占45.95%,血肿位于右侧13例,占35.14%,双侧均出现血肿7例,占18.92%。出血量58~135 ml。在血肿的密度方面,23例患者的颅内血肿表现为低密度灶,剩下的14例患者的颅内血肿表现为混合密度。在脑部被血肿压迫的情况方面,所有患者的侧脑室均由于血肿的压迫而出现变小,中线结构移位在10 mm以下24例,占64.86%,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0 mm 13例,占35.14%。

1.3 手术方案 所有患者都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进行。具体方法为:麻醉满意后,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健侧,术区常规消毒后,铺巾。根据患者术前的CT检查结果,选取颅内血肿最大的层面,将患者头皮切开3 cm左右,露出颅骨。在颅内血肿的前下方以及后上方进行钻孔后止血并烧灼硬脑膜,完成后。在硬脑膜上轻轻切出一个“十”字,随即便有暗红色的积血喷出,将2个F10的软硅胶管的头端用无菌剪刀剪出数个小孔,然后经过颅骨上的两个孔将软硅胶管送入血肿腔的前下和后上,用50 ml的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对血肿腔进行反复的冲洗,直到冲洗液为澄清透明的为止。硬脑膜不用缝合,采用可吸收海绵对颅骨钻孔处进行填塞。另外戳口放置12号脑室引流管,放置引流管的深度大约为3-4厘米,并固定引流管。间断缝合头皮,手术完毕。

1.4 钻孔冲洗引流术后的处理措施 患者在完成钻孔冲洗引流术,送回病房后,将病床的床尾调高15 cm左右,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的位置,并嘱患者多饮水。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以膨胀脑组织,有利于帮助患者脑部积血的引流。术后引流管引流液体转清后,给予复查头颅CT。如果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血肿引流充分彻底,则可以给予拔除引流管。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颅内仍有混合型密度灶时,说明颅内仍有血凝块的存在,给予彻底消毒后,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每天注入2次,待无血性液体排出后,复查CT提示引流彻底后,给予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患者继续卧床休息,同时给予针对性的脱水治疗等处理。

2 结果

本组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接受钻孔冲洗引流术后,23例在术后第3天CT检查显示颅内血肿引流彻底,给予拔除引流管后痊愈,占62.16%;7例于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后痊愈,占18.92%;6例于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后痊愈,占16.22%,剩余1例由于年龄太大,加上既往有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史,术后第6天,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除了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感染、颅内再次出血、癫痫、气颅等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病时临床症状往往不甚严重。但是随着渗血量的不断增多,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其发病基础是,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脑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从而导致硬脑膜下腔的增大,脑部的活动空间变大。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脑血管硬化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等因素,如果患者出现头部的外伤等情况,造成脑部的摆动,容易造成桥静脉的慢性渗血[3],积累在硬脑膜下,随着慢性渗血的不断增多,硬脑膜下的血肿不断增大,从而造成患者头痛、痴呆、智力低下、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头部的外伤史和本病的发作有一定的关系,本组研究的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中,有83.78%的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上,由于本病患者的颅内慢性渗血难以通过机体自行吸收而痊愈,因此,必须在明确诊断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治愈本病。在手术方式上,以往可以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硬脑膜下的血肿进行清除。但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的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的恢复较慢,而且术后容易出现桥静脉损伤等并发症[4]。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的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引流充分彻底,可以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本组研究应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对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在术后指导患者采用头低脚高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帮助脑部的膨胀,从而有效填充血肿清除后出现的血肿腔。同时对于引流不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注入血肿腔,能够有效液化血肿,促进血块从引流管引流出来[5],有效提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3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仅有1例由于年龄过大,基础情况太差而发生死亡,其余患者均经过手术后,成功清除颅内血肿,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难度较小,同时术后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硬膜下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 郭士琨,申明峰,姚宏伟,等.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21.

2 魏进旺,何家骥,贾创创,等.钻孔引流治疗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646-647.

3 林小荣,刘江萍,陈榕健,等.慢性硬膜下血肿126例单钻孔引流治疗体会.海南医学,2012,23:66-67.

4 宋志旺,祁震宇.慢性硬膜下血肿196例诊治.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91-93.

5 曹鹏,孟辉,刘国龙,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170-171.

猜你喜欢
硬膜脑膜引流术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家畜的脑膜脑炎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MRI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