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托起“中国梦”

2013-04-10 09:03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效益经济

苏 颖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2656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由此可见,中央在经济发展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由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整个经济增长的核心由外延转内涵,这既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对托起“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规模和总量为标志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国梦,要更多地依靠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中国梦”更具现实性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年均GDP增幅10%左右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奇迹,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250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5432美元,经济总量上升到第二位,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这些奇迹般的成就是在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下获得的,是在我国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下产生的。总体上保持稳定,而且充满活力,这让我们有了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基础。但是我国经济“速度效益型”特征明显,在肯定发展模式和成就的前提下,要注意规避“中国陷阱”,因此今年GDP目标定为7.5%,这是八年来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创造比以往高速增长时期更高的效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使“中国梦”更具有现实性。

(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中国梦”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长远来看,有更高的要求:第一是追求经济腾飞,物资丰富,生活富裕,生态环境更好;第二是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教育进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思想更自由;第三是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这三方面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中国还有维持8%增长的潜力20年,如果把这8%潜力发挥出来,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如果到2020年能够继续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复兴梦就越来越靠近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在全球贸易、金融市场、专利品牌等各类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中,都将获得与人口份额相称的强国地位,实现经济富强的“中国梦”。

实践证明,没有卓越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和要求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涵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提高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提高技术进步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企业利润、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等效益指标明显改善,从而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1.彻底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粗放的“三高一低”的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长期偏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我国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这些变化使投入和消耗水平、污染程度很高;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发展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效益很差。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

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国科学院多份报告认为:我国劳动生产率严重滞后,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甚至不如印度。过去,我国劳动力人口多,成本低,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弥补了劳动生产率,但是随着劳动力转移规模减小、速度下降,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缺失,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减缓,继续增加劳动力投入又受到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制约。因此,必须下决心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作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资源能源环境可支撑,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过去的30年的高速增长,伴随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资源消耗居高不下,重点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电力行业火电煤耗、万元GDP耗水量,我们分别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40%、30%与500%。据专家测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降到4%左右,若扣除物价因素、环境成本、其他资源要素消耗等发展成本,真正有价值的增长速度也不过在5%左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4.化解社会矛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经济发展是与普通百姓利益福祉密切相关的发展,也是不断承载民生新期待、实现民生新愿景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收入分配差距、土地拆迁、贪污腐败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好,不但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引起经济的崩溃。这些矛盾的解决没有立竿见影的良药,只能在经济发展中逐步解决,最终治理的良药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绝不意味着放弃速度和规模,要求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追求卓越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实现中国梦强大的支撑点。

三、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对的风险和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阶段,与此同时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持续状态。总起来讲,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要继续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和挑战,“中国梦”的实现依然在路上。

(一)国际经济形势

经济的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复杂,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即格局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1.全球经济增长普遍失速。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为3%左右,比2011年的3.8%有大幅度降低,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约1.2%,美国、日本分别增长2.2%和1.2%,欧元区为-0.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破荣枯分界线,服务业相对平稳,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

2.欧债危机依然高危。欧债危机加深的两大“引爆点”尚未拆除。首先,欧债危机继续深化蔓延。希腊经济连续5年衰退,要在2014年底前把赤字占GDP的比例从9%降至3%,仍面临很大困难。其次,西班牙和意大利亟待救援。西班牙陷入银行业坏账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双危机”,意大利在本身债务高垒的情况下,还得为救助其他欧元区成员支出大量资金,德国反对提供援助的声音正在增强,欧盟峰会出台一系列应对危机举措,但短期内难以扭转欧债危机局面。

3.国际市场加剧震荡。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仍然剧烈,黄金价格涨跌诡异,石油价格高涨,投机风险兴风作浪。国际热钱回流可能加大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全球的流动性,推高了资产价格,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强烈,这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扰动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各类因素仍然较多,包括地缘政治、全球需求和主要经济体调控政策取向的变化等,国际市场仍将大幅震荡。

4.外部干扰因素叠加。一是保护主义仍然肆虐。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限制投资合作的做法仍将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二是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悬而未决。2013年1月起美国大批减税政策到期,强制减赤方案也会自动实施,客观上将迫使美国的财政政策转向严重紧缩,进一步恶化全球主权信用环境。三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南海、东海等方面的动态也需要高度关注。

(二)国内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从2012年9月起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但国际经济低迷不振、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面临很多挑战。

1.制造业缺乏新的增长点。我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船、光伏等产业,在前几年投资增加较多,形成的产能已进入释放期,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和我国实施房地产调控,这些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一趋势在2013年很难得到扭转。由此带来了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和制造业利润的大幅度滑坡,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但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强化。空气质量的问题,水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些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已危及国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今后必须要增加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实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

3.房地产房价高位运行。房地产进入调整阶段,房地产开发商不再买土地,地方土地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钱,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若房地产调控力度过大,房价崩盘,导致贷款抵押率下降,危及宏观金融稳定性。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达到60个,房地产市场低迷,由此带来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产业生产、投资、消费都下降,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

4.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趋于下降。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人口日趋老龄化、传统工业化接近尾声以及消费率的缓慢提高,将导致储蓄率趋于下降,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同时,来自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及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空间明显萎缩。

化解这些风险和挑战,最好办法是依靠经济发展,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来稀释。如果我国经济增速急速下降,将会使得这一系列风险迅速暴露,进而爆发,其后果或许不堪设想。只有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追求卓越质量和效益,才能使得这些风险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四、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托起“中国梦”的途径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增长中潜伏着风险,成就中积累着矛盾,不转型升级则举步维艰。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产生的弊端,把握经济增长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整相应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轨道上来,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要凸显三大主线:一是传统制造业转移和升级。鼓励科技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推进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二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和重要性已经进一步凸显。许多省市已经将新能源产业、传感网与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七大领域约20多个细分产业纳入新兴产业规划。三是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制造业价值链的支撑作用,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如社区卫生,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同时要重视改善面向农村的服务业。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中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一个大国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建立在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基础上,而是要走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路。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如: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机制体制、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等等。四是要创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范围,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三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化道路,建设以质量、品质、内涵为主的高水平的“城镇化”。

(四)更加注重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一是应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形成更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五)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强大动力。一是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政策工具要科学统筹、综合运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三是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全面改革资源税,构建地方税体系。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稳步推进金融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六)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二是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中国梦,事关全球,中国发展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世界的神经。在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下,中国不仅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版图上最为强劲的引擎。在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中,中国给了世界响亮而自信的回答:中国梦,升级版中国经济,使经济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和效益,追求没有水分的可持续的增长,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这不仅给不断前进的中国经济再度注入一支强心剂,也给世界经济准确清晰地传达了“中国信心”。

[1]易培强.论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6).

[2]王一鸣.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调整策略[J].中国市场,2012(50).

[3]王一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2-25.

[4]林毅夫.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N].上海商报,2013-04-23.

猜你喜欢
中国梦效益经济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