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2013-04-10 09:03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洋文明资源

许 彬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当今世界,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和压力,必须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对全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创新,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

浩瀚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重要生活物品,海洋服务功能又催生了许多与海洋相关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海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据《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9397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0690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植物栽培业、海洋牧业和海涂种植业等)增加值2683亿元,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矿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药物业等)增加值22982亿元,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技教育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增加值24422亿元。

海洋是未来世界最重要自然资本。但人类绝不能像过去那样,认为海洋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有弹性恢复能力的资源库。人类应对海洋资源实施目标清晰的管理和保护。不可再自由放任、随意开发开采海洋资源。

发展中国家常常更关注诸如消除贫困和增加本国公民人均收入等问题,严格的环境标准通常被其视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有时被视为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而强加的贸易壁垒。但不容置疑,人类的环境保护远远落后于资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海洋资源开发亦不例外。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行为,但由此带来海洋污染也是不争事实。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直接排放的废弃物;(2)石油污染;(3)海洋工程污染。每种污染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叠加和累积,有时还会造成未知的协同效应。海洋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一般集中在内海和沿海水域。从环保角度来看,海洋是人类活动最终的露天下水道。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海岸带来说是灾难性的。表现为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传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体水质难以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并对地下水构成污染威胁。解决来自陆地海洋污染问题的成本可能是非常昂贵的。因为,控制陆地污染需要大力推进工业结构和技术变革,而变革工业结构和技术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而且成本高昂。海洋经济发展与陆地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目前,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一问题似乎不可避免地将在未来更加严重。现代社会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史无前列,对海洋生物与非生物资源都带来空前威胁。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环境补偿的缺失,构成了海洋经济发展不能突破的自然边界。但人类不可能仅为保护环境而停止经济活动,而是应共同行动以减少环境污染程度,以全面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来努力实现全球海洋管理,避免不合理开发。

二、海洋生态文明模式创新

从全球范围看,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实现了良好治理,新兴工业国家则成为重灾区。这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发达国家已解决了资源与环境问题。事实是,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仍然是没有根本触动原工业化模式的“外部治理模式”。这种“外部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未触动工业化模式弊端的外部治理。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工业生产的剩余财富,在工业生产系统的外部建立起治理系统,来解决工业化造成的外部问题。二是外部输出污染的治理模式。发达国家进出口结构具有输出污染满足高消费的特征。此即,其工业化成本由发展中国家为他们“埋单”。对气候与环境的治理,不应仅停留在单纯技术治理,而是要进行生态文明模式创新。生态文明模式面临双重创新,即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依靠物质和技术条件上的优势,在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上选择了技术优先的创新路线。所谓社会创新,就是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也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通过输出工业化成本来保护国内资源和环境,总有一天要承受爆炸式外化成本引发的文明灾难。作为生态文明模式创新者要具备一定条件和优势。中国的工业化是典型的人口大国工业化,其崛起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冲击,还包括如何在生态文明创新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和创新问题。中国肩负生态文明创新者的使命和挑战,具备以下条件和优势:

第一, 中国具备了承担生态文明创新所需的物质基础。西方工业文明为现代人类贡献了四大文明遗产,即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城市文化和民主政治。其中,构成工业文明基础的就是市场经济。中国成功导入了构成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获得30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资财富。

第二,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创新压力和动力最大,所需生态文明建设成本最低。中国要继续走现代化道路,不仅有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而且还有与发达国家既得利益的冲突。这种障碍和压力,恰恰是进行文明创新的动力。目前,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有能力利用工业文明成果进行生态文明创新。

第三,中国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价值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数千年的深厚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可反复使用、万古不枯的资源,可以不断积累和增值。中国文化有许多宝贵资源和价值观,如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革新性、进取精神等。这些传统价值观有助于打破经济发展的重物质性,有助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这些文化资源与生态文明表现出高度的契合性,是走向生态文明创新可利用的资源和财富。

三、以生态文明模式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面对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已经开始了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创新之路。建设超越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的构想和框架正在浮出水面。我们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在实践中,要以生态文明模式创新为指导,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此,必须做到三个转变:

第一,要改变对海洋生态盲目自负、为所欲为或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传统意识,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行动。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有序开发和有效保护、低耗生产和优质生活、资源开发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增强海洋生态忧患意识、海洋生态责任意识、海洋生态科学意识、全民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些环保意识进一步在海洋资源开发规划布局中得以运用。如探索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规范石化、煤电力、钢铁冶炼、滩涂围垦开发或填海等项目,科学调整和优化配置海洋开发空间,最大限度减少资源与环境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第二,要改变粗放型、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环保产业,降低耗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围绕先进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等,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优势产业。加强环保设备制造,重点开发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置技术和装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废旧机械和零部件、废旧家电再制造产业;提升环境服务,重点发展技术咨询、工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环保中介服务。

第三,要改变牺牲环境质量、过度开发资源、奢侈浪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用低碳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能加快改变以先开发、后治理为表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从源头上防治和从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实现环境优先,提高环境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海洋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科技部.全国科技兴海纲要(2008—2015)[N]. 中国海洋报,2008-10-10.

[2]陆儒德. 大海告诉你[M] . 大连:大连出版社. 2011.

[3]马可·科拉正格瑞. 海洋经济[M] . 上海: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孝德. 资源环境约束下大国工业化的困境与文明模式创新[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1).

猜你喜欢
海洋文明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爱的海洋
对不文明说“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