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监狱图书管理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方向
——以山东地区某监狱图书室为例

2013-04-10 09:03孙悦津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监区图书室服刑人员

孙悦津

(山东行政学院图书馆,济南250014)

监狱作为国家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对服刑人员实行关押、改造、管理和教育,并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其教育改造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向服刑人员传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服刑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具有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在这些工作中,“实践证明,以往仅仅依靠机械说教,暴力手段等方法来强制改造服刑人员的思想,希望他们重新做人,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加大改造的难度。因此,对于身处高墙内的特殊人群,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单靠法律手段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开展阅读疗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1]

书籍作为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对于服刑人员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改过自新具有重要作用。防止服刑人员狱内重新犯罪,确保监管安全,并为其今后重新踏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发挥监狱中图书室的作用,在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资源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各地监狱对图书室的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了一套监狱特色的图书育人体制。“监狱图书馆由各级监狱管理部门单独或协同相关公共图书馆建立,设立在监区内部,受监狱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和控制,为监狱内工作人员和服刑人员提供各类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的借阅或学习使用,承担着对广大服刑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法治、文化和技术教育使命。”[2]但是,“我国大多数监狱图书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设备差,购书经费基本等于零,管理机制不健全,所谓图书馆只能算作图书室。”[3]监狱图书室逐渐成为各类服刑人员学习社会规范、生存技能的主要场所。监狱应更加重视开展图书室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利用监狱图书室独具特色的角色,促进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以下结合山东某监狱图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监狱图书现状与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狱图书现状

1.监狱图书来源及种类

该监狱根据管理需要,共设有21个监区,为了便于图书管理及服刑人员阅读需要,监狱图书室设在教育分监区。该监狱图书室存有各类图书3万余册。另外,其余各监区均设有图书阅览室,平均书籍存有量约有5000余册。

该监狱现有的图书来源主要有:一是由监狱根据需要集中采购占50%;二是服刑人员根据个人兴趣、需要自行购买,或通过亲友会见、邮寄等方式提供的图书占5%;三是历年各项教育活动配发的图书占15%;四是社会各界捐助的图书占15%;五是其他渠道流入的图书占15%。该监狱图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法律知识方面图书占25%;历史丛书占10%;科技知识方面占20%;小说类占40%;其他类占5%。

(二)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内容审查有待加强

由于监狱图书来源渠道多元,一旦监督、控制措施跟不上,就难免会使一些内容不健康,不利于改造的图书流入监狱。

内容好的,对服刑人员改造有利的图书如清澈、纯净的水,对人有益;而那些内容不健康,不利于改造的图书则是被污染的有毒的水,非但无益改造,而且会带来许多问题。对于监狱图书室有问题的地方就要检修加固,防止泛滥成灾,如通过必要的标准和严密的程序及时剔除传播邪知邪见的图书和脱离社会发展现实的书籍,确保所藏图书能在罪犯改过自新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图书来源单一,内容陈旧

监狱、监区内现有的图书资源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书籍陈旧,内容单一且很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总体看来,数量太少,种类不全,更新太慢。监狱的图书来源是大河的源头活水,但如果源头水量不足、干支流得不到有效补充的话,那这条河就成了一潭死水,流域周围的田地也就很难得到它的滋养,那也就很难发挥其在罪犯改造过程中应有的作用。监狱的图书管理工作就如同在改造罪犯的文化知识这一大河上修建水利工程,该引入活水的地方就要通过必要的措施大量引入,从而保持河流有丰富的水量供应。

二、对策及几种创新模式

(一)丰富图书种类

如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图书室根据服刑人员需求,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增加图书专项经费,合理调整采购书目,确保书目更新的力度。同时,动员各方力量向监狱图书室捐书赠书。从调查中,服刑人员普遍反映图书借阅开放时间太短,图书周转太慢,针对这一情况各监区图书室图书实行定期大轮换,周转不同的图书种类。以上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来源单一,内容陈旧的问题。

(二)出台图书管理办法

监狱、监区制定了详细的图书管理办法。如该监狱采取对各监区内所有图书进行集中管理的办法,严把图书流通关,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各监区图书室的图书进行严格审查,按照入库标准严格挑选后,对予以引进的图书进行统一的登记造册,书籍按种类有序摆放。同时在各监区均设立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根据各监区的基本情况将图书统一分别存放于监区图书阅览室的书柜中。各监区图书室安排1—2名服刑人员担任图书管理员,于每日规定的借阅、收还图书时段,对图书借还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针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需要,该监狱根据现有图书构成,在教育分监区专门设立图书室,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借鉴社会图书馆或图书室的做法,建立借阅制度:服刑人员借阅图书,图书周期为三个月,报刊杂志半个月,逾期不归还,每天罚款两角钱,丢失图书按书的两倍罚款,所得款项用于购买新的图书,本着取之用之的原则,以规范强化图书管理工作。

(三)现有条件下监狱图书管理的几种创新模式

自2011年该监狱开展“一区一校一品”活动,一区即各个监区;一校即在监狱内部创办的各种技术培训学校,由服刑人员中有技术特长和知识渊博的人授课,采取自动报名,监狱提供内部教材的方式;一品即每个监区都确定自己的文化主题,进行专项教育,有的以“弟子规”为重点,有的以“大学”为重点,突出每个监区的文化特色。各监区在监区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围绕图书也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如生活监区在监狱“爱心桥超市”设立的“诚信书屋”:书屋内的所有图书均由监区精心挑选,分为文学、法律、科技、励志、生活等不同系列。服刑人员看书不做任何登记,完全凭自觉归还。如想购买图书,依据货柜标价自觉付款,提高了他们的诚信度。在“爱学尚德”品牌建设中,倡导服刑人员“多读书、读好书”,开展读书演讲活动。设立“学习园地”由服刑人员轮流主笔,学习园地分为几个板块,有时政新闻,科技种植,生活感悟,亲情友情等几个方面,让服刑人员在读书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促进,成长。这些也都是该监狱在加强图书管理,有效利用图书资源等方面的大胆尝试,通过深化、扩展图书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监狱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

“由于监狱图书馆特殊性质决定,它具有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双重功能,而又以教育功能为核心,要紧紧围绕这一功能开展工作,运用多种的服务手段,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与监狱管教人员一起完成服刑人员的改造任务,监狱图书馆的这一功能是监狱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4]针对该监狱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监狱各项软硬件设施的提升,监狱的图书管理工作正向着规范化、合理化、信息化的“三化”方向发展。

(一)图书规范化

规范化就是通过专业化的采购、管理等手段,确保图书室入库有标准、借阅有制度、服务有规范。主要体现在监狱对图书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上,对图书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对图书传阅、借阅、存放、保管等环节都明确了相应的制度,对违反规定传阅图书、或阅读非正常渠道注入的不健康、不利于改造的图书等行为加大打击、扣罚力度,确保图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图书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在当前各监狱的日常图书管理中,还没有一所图书室做到规范化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诸如分类、编目、排架等,大多只有一些简单的借还制度。室内设施落后、阅览条件简陋,有些监区图书室甚至连一个完整的书架都没有,只是简单地摆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更有甚者连阅览座位也没有,入室人员只能站着阅览。监狱系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应该改变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而建成总分馆模式,即在监狱设立中心馆,然后在各区设立分馆模式,监狱各监区分馆的业务由中心馆负责培训和指导。[5]

(二)图书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根据监狱收押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馆藏资源,提供喜闻乐见、且对其改造具有引导作用的图书资源。针对服刑人员不同文化程度、社会经历、阅读需求、年龄层次等因素,将图书资源进行分门别类、有效整合、查漏补缺。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服刑人员所思所想,设置合理的采购书目,使得图书购置更趋合理化。

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图书阅读月,各类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评选读书积极分子,培养和提高服刑人员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把图书管理与教育改造工作的其他方面有机的结合,使阅读和学习内化到服刑人员改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活动给服刑人员创造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将图书在思想、文化、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效果最大化,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做文章。

(三)图书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监狱图书的书目采购、馆藏资源和借阅的管理等方面实行自动化管理,提高日常管理质量和效率。这是近几年来监狱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之举,这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成熟的技术已在监狱的狱政管理、教学、生活方面得到了应用,省内监狱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如:青岛监狱图书室图书管理系统正式启用,该系统采用电脑网络化管理,将所有的图书全部纳入数据库范畴,库存的图书全部采用新型条形码,改变了以往借阅、管理依靠人工的方法。同时利用该系统的网络优势,还可以将借阅信息、书籍查询、统计报表等全部实现网络自动化,便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其图书管理服务的改进和日常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2010年青岛监狱启用了数字电视点播系统,利用该系统信息量巨大,更新迅速、控制灵活的优势,将简单的文字转化为更加通俗易懂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使图书管理和教学工作更加便捷、灵活。

随着图书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不断推进,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的建立,山东某监狱的图书管理工作将得到更大的提高,服刑人员的思想、文化、技术水平也将得到有力提升,对监管安全和监狱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随文杰,王彦鹏,陈星宇,孙太昊.阅读疗法在监狱图书馆中的研究与应用微探[J].贵图学刊,2009(1):40.

[2]王东艳.我国监狱图书馆25年建设和研究现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4):69.

[3]宦伟.监狱图书馆现状调查[J].图书馆杂志,2002(9):61.

[4]石玉廷.监狱图书馆特殊教育功能初探[J].图书馆学刊,1994(5):1.

猜你喜欢
监区图书室服刑人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大选登记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