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写作与展示的价值特性

2013-04-11 09:27
关键词:本雅明新浪媒介

周 敏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gging),是一种新的沟通形式,它在维基百科中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的形式,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通过移动设备、IM软件(Gtalk、MSN、QQ、Skype)、电子邮件等途径,微博客可以发送给朋友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人。它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自2007年王兴创办国内第一个微博网站——饭否,到2009年8月微博开始内测,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微博用户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迎来了第100万个用户;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户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2010年10月20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数爆发增长至5000万;2010年年底新浪微博用户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1]34。2013年2月21日新浪发布了其微博用户的最新数据,截止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2]。显然,微博这神奇的媒体平台已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写作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试图以新浪微博为例,运用本雅明的展示价值理论分析微博写作的展示价值。

“展示价值”是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本雅明看来,传统艺术往往强调作品的膜拜价值,如神像、雕塑等,而在机械复制时代则往往看重作品的展示价值。[3]218但本雅明并没有给这一概念以明确的定义。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在他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一书中对“展示价值”的内涵作了分析和论述,他认为“展示价值”大体可以在四个方面把握其内涵,即易接近性、表演性、商品性和消遣性。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雅明是在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语境中来论述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的,具有展示价值的艺术在本雅明那里主要指的是照相、电影等现代艺术。其实,数字媒介时代的产品同样具有本雅明所说的展示价值。赵勇指出:“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局面,而这种局面的被打破又可以从两方面获得体认。一方面,数字媒介让图像的展示价值变得过时;另一方面,数字媒介化又让文字的展示价值走到前台。”[4]124也就是说照相、电影等现代艺术让图像的展示价值得到显现,而数字媒介的出现则不仅让图像而且让文字的展示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在微博时代,图像和文字的易接近性、表演性、商品性、消遣性等等展示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和快捷。

一、易接近性

在本雅明看来,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最为显著的不同首先表现在现代艺术具有易接近性。传统艺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要欣赏到它必须亲临现场,而时空的阻隔,使人们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不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可以批量生产、批量复制,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虽然看到的只是原作的复制品,但复制技术毕竟使艺术走下神坛,走向大众,使艺术变得让人们容易接近,传统艺术的膜拜价值消失了。相比而言,微博这一数字化媒介比起复制技术,它的易接近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与突出。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新浪微博的用户界面。在新浪微博的界面中,每条微博都既显示文字信息,也显示图片信息,同时还显示转发和评论的数量。也就是说将微博本身与转发、评论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聚合和显示,将所有的相关信息都在页面上展示无遗。这样的微博界面设计,不仅使得微博写作、转发、评论成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且非常容易吸引人围观,往往一条微博,经过粉丝的转发和评论,很快就可能以爆发式的速度得到传播,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这条信息。例如,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甬温线发生了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四分钟后,车上的乘客就发出了第一条微博,这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报道早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当日晚,身在事故现场的一些微博用户不断更新关于现场的种种图片、文字信息,他们从事故现场、寻人、遇难名单、献血现场等多角度展示这次突发事件,短时间内,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迅速以图文并茂的全透明方式在全国民众面前得以展示。网友通过微博不仅看到了文字,而且看到了图像,现场感大大增强,时空距离通过微博这种传媒方式大大宿短。

二、表演性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让更多人有了表演意识和机会。如微博作为虚拟性展示平台,人们认为它是真实的,可以和名人对话,可以和名人互动,可以通过微博来了解名人,名人在微博上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其实,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名人微博实际上还是具有表演性的。且不说微博有一些用户不是实名注册,而是以网名注册发布微博,不时发布一些虚假的消息。如轰动一时的著名作家金庸在微博上“死而复生”事件,就是一场闹剧;而且被新浪实名认证的微博名人,他们的微博文字同样是充满表演性的。博主为了聚集人气,吸引观众,往往以很强的表现欲来展示自我的美好形象。李开复就指出:“微博就是个以我为主,自由创建有特色内容,尽力吸引粉丝关注并广交朋友的一个大舞台。”[1]76可见,微博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表演艺术。微博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各个有表演意识和有表演能力的人淋漓尽致地展示自我和塑造自我。于是,微博的写作者往往需要运用一些修辞策略来经营自己的微博,吸引人们关注。我们打开新浪名人微博,就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如,钱文中文雅:“曾记夜半频醒,斟满酒,无奈等天明。坐听寒风,破卷孤灯,原以为,萧索寂寥,交代了残生。早不信,世间真有传奇,江湖波涛时起,卷去故事几许?人相忘,本是寻常。怎会如此相遇,谁又能知?骨血眷恋,凭坚信,灌注彼此生命。无人晓,未来岁月,又有多少闲愁?只一刻,已堪珍惜,思念丛集,怎知才分手?”(文中所引具体博文均引自新浪微博,以下不再一一注明。)韩志国犀利:“满足温饱解决,不是文明国家;民生日益恶化,不是文明国家;贫富鸿沟巨大,不是文明国家;道德全面沦丧,不是文明国家;官场腐烂发臭,不是文明国家;权贵劫持权力,不是文明国家;谎言笼罩社会,不是文明国家;社会制衡失效,不是文明国家;‘仆人’压迫主人,不是文明国家。”张颐武知性:“年轻时学东西兴致高,但坚持下来却不容易。一是一入门发现不那么轻松潇洒,有大量具体问题,琐碎技巧,需要下大功夫才行。浅尝辄止,怕了就放弃。二是进了门,发现会有停滞,徘徊低迷的时间不少,熬不住就算了。曾国藩说:‘为学比如熬肉,先须猛火煮,再用慢火温。’先猛学入门,再熬住发展,才能成。”任志强直接:“最没有文化的是政府对文化的管制,最没有市场的是政府对市场的垄断。”潘石屹幽默:“鄂尔多斯康巴什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早上九点多钟大街没有什么人,只有红绿灯在不停的变化着,这不浪费电吗?”冯小刚尖锐:“前几天看到人民的日报上发了一篇和人民的趣味貌合神离的评论,核心是说郭德纲的相声庸俗,也贬低了拥戴群的品味。我不敢苟同。公允的说,郭的幽默绵里藏针,谐谑虚伪又不吝包容。他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化悲愤为可笑。相声,它就是一碗去火的酸梅汤,非得冒充御膳捧着金碗喝吗?俗点也要不了人民的命。”他们的微博吸引来众多粉丝的围观,每个人的粉丝都超百万甚至几百万。正像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讲的那样:“民主把政治家直接展示在个人角色中,并把他展示在议员面前。议会就是他的观众。随着录制机械的革新,对从政人员在录制机械前的展示就引起了关注……广播和电影不仅改变了职业演员的功能,而且也完全改变了那些同样在广播和电影面前进行自我表现的人所具有的功能,像从政人员所做的那样。”[5]42如果说电视是政治家作秀的舞台,那么微博就是大众的展示平台,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往往为了聚人气、吸引人围观不论在发布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要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的,并以这种方式来赚足人们的眼球。

三、商品性

微博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使媒体平民化、大众化,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但网站争相为大众提供微博服务,并不仅仅只为提供信息,微博营销才是其奋力竞逐的真正目的。正如李开复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微博本身具备了媒体的许多特征。而在商业模式上,媒体与广告则是天生的搭配。有媒体的地方,就总有可能通过适当形式的广告,创建可持续的赢利模式。”[1]130网站通过微博赢利,同样,名人也常常通过微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国内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是微博大佬,在微博上很活跃,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发的大量微博,由于他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捕捉话题的能力,总能制造轰动效应,吸引人们迅速围观。如2011年乔布斯去世,潘石屹发微博调侃苹果公司:“苹果董事会应该马上做一决定: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人用上苹果,这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此微博一出,网友纷纷转发并评论,潘石屹由此引来大批网友的反调侃,并引出了“潘币”的概念。潘石屹也不甘示弱自制“潘币”,拿出来在微博上晒,一时间,这件事在微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潘石屹的人气迅速提升,粉丝人数爆长。我们经常在潘石屹的微博中看到在他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总部“秀”榨果汁的图片,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在倡导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在为他的房地产项目做宣传,是一种免费的营销广告。又如日本演员苍井空的案例,2010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也是苍井空的生日,她在正式开通的新浪微博上写道:“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苍井空。十分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在新浪的微博正式开通了,希望今后能通过新浪微博和大家交流,还请大家多多关照。这是我为大家做的视频,请多捧场哦。”随后苍井空上传了一段22秒视频,迅速惹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大家纷纷转发她的信息,也使她的粉丝数量大增,一时间苍井空成为微博红人。苍井空的迅速走红,直接带来的是丰厚的商业利益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她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符号,也就是说展示价值最终带来的是商业价值。

四、消遣性

这主要是从受众的接受角度而言的。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改变了受众的接受方式,受众对传统艺术的接受是一种欣赏、一种静观,而对现代艺术的接受则变成一种娱乐式的消遣性接受。[3]231传统艺术受众接受方式是一种静观欣赏,可以反复琢磨慢慢品味,甚至可以掩卷沉思,浮想联翩,但现代艺术却改变了这种接受方式。电影电视画面闪烁不定,切换很快,造成人们往往来不及思考,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的视觉满足和感官享受。媒介会改变受众的接受方式,不同媒介带来的是不同的接受方式。微博这种数字化媒介,能吸引亿万网民的围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微博创造了一种比电影、电视更加快捷轻松的关注方式。微博内容广博,语言精练,信息传播及时快捷。只要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关注,人们可以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不论是早晨还是夜晚,不论是坐在公交车上还是在等人的空闲,都可以轻松地分享别人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的今天,微博这种即时性的信息和碎片化的语言更是迎合了人们的消遣需求,微博改变了人们的写作和阅读方式,使写作和阅读都成为一种消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博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使阅读和写作都变得快捷,微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同时这种写作和阅读方式也让人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秩序和意义的消失。正像美国著名学者波兹曼所说的:“在这个由电子媒介勾画出来的世界里不存在秩序和意义。……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零散不全的新闻,而且是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价值、没有任何严肃性的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成了纯粹的娱乐。”[6]104需要说明的是,波兹曼在这里虽然论述的是电视这种媒介,但是我们看到微博这种新兴媒介比起电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数字化媒介更是使秩序和意义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新闻事件的出现,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吸引人围观,但很快又会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被新的新闻热点所取代,新闻成为典型的娱乐事件。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信息碎片化,使写作和阅读都变得支离破碎,它消解着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因此,当人们醉心于微博这种便捷的网络工具所带来的娱乐快感的同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却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微博时代,给我们带来便捷和迅速,但也必然使人们陷入到另一种“娱乐至死”的焦虑之中——这也许正是展示价值必须付出的代价。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商情报网[EB/OL].http://www.askci.com.

[3]Walter Benjamin,Muminations,trans,Harry Zohn,london:Fontana press,1992.

[4]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本雅明新浪媒介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猴子虽小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浪读书排行榜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