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W视角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2013-04-11 09:37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件高职

陈 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OCW简介

1.1 OCW的涵义和起源

OCW是Open Course Ware的简称,国内多译为开放课程软件,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开放课程软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4月宣布启动该项目,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把其近2000门的课程资源在互联网上免费向全世界开放.这些课程资源包括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笔记、教学日志、习题与答案、测试、阅读材料、课堂录像”[1]168-170等,它们以统一风格界面呈现并提供搜索和反馈的功能.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带动下,世界出现了OCW运动,耶鲁大学、荷兰开放大学、英国开放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都开始提供OCW.此外,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开放学习创新项目(OLI:Open Learning Initiative)、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内容创新项目(OUOCI:Open Content Initiative)以及我国高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都是OCW的典型案例.

1.2 OCW与OER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法国巴黎举办“开放课件对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专题论坛,为克服“OCW(开放课件)”内涵的局限,论坛首次提出了“OER(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OER是“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简称,其含义为:“通过信息通讯技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满足非商业用途的咨询、修改、利用和再转播.”[2]107显然,OER的内涵和外延都比OCW大得多.

1.3 OCW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自麻省理工学院发起OCW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所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实施开放课件项目,所使用的语言至少有6种[3]123.OCW的意义是什么呢?特别是对一所大学来说.以OCW的鼻祖麻省理工学院为例,OCW的意义表现在学校、系院、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对学校来讲,OCW提高了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一所世界著名大学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提升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形象,加强了学校员工和校友的归属感、自豪感,促进了教育教学创新.对系院来讲,OCW展示了学院的优点和所提供的优质课程产品,有利于教师的招聘和招生,加快了基于网络数字资料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教师之间团队精神的形成.对教师来讲,OCW为教师提供了有助于学科发展的新工具和资源库,增加了教师的知名度,帮助教师对课程资料进行整理与归档,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师的社会价值。对学生来讲,OCW能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提供信息资源.

2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1 建设政策

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正式启动.通知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00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对精品课程的申报方式、评审方式、运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经费支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对精品课程的年度自检、内容更新、网站开通与访问监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政府组织、政府出资、政府监测、政府验收,各高校具体实施的OCW项目.

2.2 建设成效

自2003年至2010年国家共立项建设1043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主要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和高职各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个主要渠道.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对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OCW视角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OCW理念的课程,共享性、超时空的开放性、交互与主动性是其主要特征,而网络化或网络课程是实现共享性、超时空的开放性、交互与主动性的基础.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4].

3.1 OCW视角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特征

1)广泛的资源共享性

网络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海量的信息资源.高职国家精品课资源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传递迅速,用之方便,可以为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享.

2)超越时空的开放性

高职国家精品课资源可以超越时间限制,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学生提供,同时也超越了学校围墙物理空间的限制向校外学习者提供,并且由于这种开放是免费的,也突破了课程学习所受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的限制.

3)交互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国家精品课可交互或互动,具有主动性.课程学习采取的互动方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个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一个参与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克服被动学习现象.

3.2 OCW视角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原则[5]70-72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论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建构的,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情境是不能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而是作为学习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们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姜大源为代表的我国职教课程专家、学者在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姜大源认为:“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工作过程是综合的,包括始终处于变动状态的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六要素.姜大源还认为,尽管人们的职业千差万别,实际的工作过程也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分解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相对固定的步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重点是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开发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等,各个学习情境可以是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因此,设计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而不是支持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设计.

2)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在设计课程课件时,要求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使用比较广泛的开发工具,不能有为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思想.课件尽可能开发成无需安装就能够直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或脚本程序.课件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采用工作过程及行动导向的组织方法,工作过程应具有完整性,主要体现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课程内容的组织以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能力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4 结语

开放课程建设对高职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因为我国高职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高职教育比较落后,课程被称作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或中职的“翻版”,通过开放课程建设对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具有高技能培养特色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有先导作用.第二,高职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与企业行业是天然的“同盟者”,通过开放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第三,通过开放课程建设提高广大高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施教能力,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快速提高.第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资金等教育资源有限,开放课程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对节约资金,促进各地区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五,有利于与国际高职教育的交流与接轨,伴随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已不仅仅是干瘪的印刷教材或课本而是丰满的OCW,如果我们不加快开放课程的建设,就不能与世界高职教育接轨,在国际高职教育交流中就会因为没有话语权而失声.但是,开放性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相应的硬件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以点带面,借鉴麻省理工学院OCW的经验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并发挥其先导和示范作用乃是加快高职开放性课程建设的最佳选择和国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鹄的所在.

[1] 谭 凤.MIT OCW的成功之道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2] 王 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2).

[3] 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4]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http://www.jpkcnet.com.

[5] 陈 哲.高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件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