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3-04-11 09:37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武钢钳工技能型

汪 超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0)

目前,社会人才划分的基本格局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对于高职专业培养的学生,属于后一种,技能型人才.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下属各单位需要操维合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而操维合一需要掌握机械、电学、液压(或气动)等知识和技能. 操维合一打破了生产、检修人员界限,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减少设备故障和非计划检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操维合一技能人才来源,一方面是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和储备新的操维合一技能人才.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从发,从新入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中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可塑性的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一批公司需求的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在学校内完成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支付成本最低,到武钢可直接上岗,操维合一,为公司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 将在企业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 目前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等途径,将高职毕业生打造成职业人. 武钢正处于第三次创业发展期,为实现中西南战略,需要大批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和维修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探索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培养操维合一的技能人才,提高公司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岗位技能的要求

通过武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人员岗位工作能力的现状分析,调研武钢冷轧总厂、能源总厂和检修公司等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单位,特别是一线的操作工人,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非常迫切.

以服务武钢的大生产为宗旨,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以生产一线的岗位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积极探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结合武钢检修公司、武钢冷轧总厂、武钢能源总厂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工作岗位职责,结合职业资格的要求,需要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金属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检修工艺、简单液体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大型工机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轴承安装工艺原理;了解现场动平衡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类、电类、液压类理论知识,具备钳工和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

1.1 装配钳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会使用钳工常用的设备及工量具;会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精度;平面锉削站立姿势、两手用力的方法和锉削速度;会正确使用设备、刀具和装夹工具进行钻孔和锪孔;会使用铰刀进行孔的精加工;会使用丝锥和板牙加工内螺纹和外螺纹;会使用刮刀进行平面刮削并保证加工精度;会使用研磨工具、研磨剂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对螺纹、键、销、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和齿轮轴等进行正确的装配并保证配合精度[1].

1.2 机修钳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会使用钳工常用的设备及工量具;会加工錾口锤头、六角螺母和镶配件;会制作划规和锯弓等手工工具;会刮削小平板、加工V形架、制作刀口角尺;能进行滑块的加工与装配、冲床机构的加工与装配、减速箱的装配;会对通用机床(CA6140车床)进行装配与调试[2].

1.3维修电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能读懂X62W铣床、MBG1420磨床等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仪器和仪表;正确分析、检查和排除交流异步电机和直流电机故障;正确分析、检修和排除铣床和磨床控制系统的电气故障;对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线路配电板的配线,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安装;对铣床和磨床进行测验和调整[3].

2 建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理论培养体系

根据设备安装工、设备维修工或机械产品操作工等核心岗位,分析其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需要的从业资格,如设备安装工对应的装配钳工资格. 装配钳工是指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建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剂的人员,要具备钳工操作证;如设备维修工对应的机修钳工或维修电工资格,要具备钳工操作证或电工操作证;如机械产品操作工对应的车工资格,要具备车工操作证. 围绕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在教学组织中穿插其中,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建立了适应武钢大生产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着力于机、电、液三位一体的理论知识. 装配钳工和维修钳工需要开设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与零件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课程;维修电工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等课程. 装配钳工和维修钳工对应开设的机械类专业核心课:如机电设备安装、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管理和液压技术;维修电工对应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必须设置公共基础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大学英语、体育课等. 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还须开设一些专业拓展课,如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创新设计和PRO/E等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做好必要的铺垫,营造一种终生学习的氛围.

3 建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从生产的岗位分析,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主要具备三个职业资格证,为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开设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4].

建立了适应武钢大生产特色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校内的实训基地. 合理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 人才实践培养体系分三大块:

校内基础技能实训:围绕职业资格技能的基本要求,开设了制图测绘、钳工实训、机械加工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和电力拖动实训等项目. 以钳工实训为例,从最基本的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规范操作动作,到较高层次的锉配,控制均匀的配合间隙,到更高层次刮削、研磨等维修技能. 校内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夯实学生操作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操作姿势规范,为提升技能打好坚实的基础.

校内核心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基于职业资格的要求,结合武钢现场岗位的需求而设置,如机电设备拆装、机电设备维修、可编程控制器实训项目等. 机电设备的拆装实训,结合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核心课,开设了机床、减速器等拆装实训;机电设备维修实训,结合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核心课,开设了联轴器对中、滑动轴承刮瓦等维修和调试实训. 将原来的机械设计基础打造为教学做一体化,分解为12个项目,4周的实训完成教学目的.

校外基地技能实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有校内的训练,更需要有企业的实践,强化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高职生需要有相应的企业实习工作经验,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早已被国际职业教育界所一致认同的. 因而除了校内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实训项目外,校外建立了一大批实训基地,满足工学交替、假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工学交替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专业近1/3的学生,成建制的班级在企业进行,另2/3的学生,在第五学期安排在对口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工学交替或生产实习均有一个基本要求,不能无故离岗,此成绩合格方具备毕业条件之一. 第六学期均安排毕业实习,以就业为主,融入企业的文化,迅速转变为一个企业员工. 对于顶岗实习,拆分三个环节: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生产性实习环节以班级为单位,在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技能型实习,通过半年的实习以提升相应的生产技能;毕业实习环节以分散单位的方式,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的生产文化,为成为合格的员工做铺垫;毕业设计环节是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案例,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独立撰写论文. 通过顶岗实习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理论总结能力.

4 结语

专业建设中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须相辅相成,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从市场调研、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获取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体系,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分析、教材建设、实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体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上不仅依靠校内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成为教学主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合作开发,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执行内外结合、校企合作,着力打造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结合武钢实际,推出“订单培养”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职业标准+工学交替”模式,确保技能人才的基础质量,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作为借鉴,又有现有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作为支撑,构建适合武钢特色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体系,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 田大伟,刚绍旭.装配钳工基本技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维修电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4] 王韶华,邬向伟.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浅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武钢钳工技能型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武钢今昔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武钢第六代桥梁钢板投入工程应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武钢成钢开发高端汽车用弹簧W55Si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