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打造实干型集体——记荣获“河东区十大杰出人物”称号的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科

2013-04-11 18:54陈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2期
关键词:管理科河东区用工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打造实干型集体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科主要肩负着创造就业岗位、劳动力资源管理、就业困难群体扶持等多项任务。近年来,就业管理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可以说上上下下想办法、出对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广开渠道,精心搭建就业平台。他们充分发挥三级劳动保障网络的作用,广开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积极为企业和就业人员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就业促进机制,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区、街联合共同开发就业岗位。

二是加大项目对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围绕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建立“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的岗位开发机制,他们经常深入项目单位,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召开供需对接会、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就业,每年仅新建项目就带动2万余人实现就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60%左右。

三是跨省市合作,帮助企业走出用工困境。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中,他们发现坐落河东区的一家电力企业由于项目分布全国各地且地域大多较偏僻,缺员已达近千人。了解情况后他们及时联系当地劳务输出机构,并借助外省市的劳务基地,为该企业提供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企业的困难,维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仅今年春节前后他们就为河东区企业解决用工缺口90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困难,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以人为本无私奉献打造服务型集体

就业管理科全体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服务于全区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是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多渠道促进其实现就业。不同的群体,对就业有不同的需求,要想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就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如针对有技能的青年劳动力,主要推荐其到科技型企业或“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针对低技能人员,主要通过转变其就业观念,实现灵活就业。

二是强化就业援助,不断提高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向阳楼滇池里社区居民于世超,本人失业且离异,与儿子相依为命,他的儿子常年患病离不开人照顾,所以于世超不能正常的外出找工作,只能四处打打零工贴补家用,生活十分困难。他们知道情况后主动联系,冒着酷暑5次上门跟企业解释、沟通、做工作,最终为他找到一份时间弹性且收入不错的工作,还为他办理了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让他的生活重现阳光。

加强学习固本强基打造高效廉洁集体

就业科围绕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塑造良好服务形象,优化服务环境,打造优质就业服务平台,多次在政风行风评比中名列前茅。作为直接面对百姓的服务窗口,就业科为简化办事环节,实行多窗口衔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一次性办结。为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全部上墙,没有发生过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达到了服务人民群众,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目的。

就业科赵科长说:“一个就业岗位,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意味着有了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失业群体的生活困境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所以我们确立了这样一个宗旨:千辛万苦找岗位,千言万语劝上岗,千家万户得安宁。面对就业困难家庭,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他们过得更好。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付出再多也值得。”

哪里有就业服务对象,哪里就有他们的真情服务。如今,河东百姓因为他们的服务,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企业因为他们的付出,获得更好的用工服务。面对未来,他们将继续肩负起保障民生的重任,把就业服务实实在在送到每一个最需要的角落,送到每一个服务对象的心坎上,用真情支撑起一片就业的蓝天。

猜你喜欢
管理科河东区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稳扎稳打展工作 精心保养助公检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区总工会给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当事企业为何没担起相关责任
彭德怀喝茶:公私分明
受人请托真敢干先后受贿三十万
肖怀远主任深入河东区专题调研图片报道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医院医保、新农合管理在实现医保、新农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河东区地志办到市地志办学习二轮修志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