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审计工作中的意义

2013-04-16 15:37张晋东
建材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人员传统

张晋东

(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 064000)

连续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社会、政治、伦理、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内容不断充实的文化流派,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构成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又因其源自我国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包含了多个学术、流派,多种文化中优秀的内容和主张,并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了社会进步和人们思维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今天,更是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作为中华文化的伟大思想瑰宝,儒家文化经受了悠久历史的考验和优胜劣汰的洗礼传承至今,仍然能够继续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为我们的思维提供积极向上、内涵丰富、有文化底蕴的方法和思路,对于个人加强品德修养,实现社会风气好转,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修身养性,使我们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在道德观上进行自我磨炼和提高,达到一种“至纯至善”的思想境界。可以说,目前社会上的种种违法乱纪行为,每一件都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相悖,每个违法乱纪人员都违背了传统道德规范。

对企业审计人员来说,秉承儒家文化同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坚持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来熏陶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坚定自己的信念,使得所要开展的工作能在一个合乎道德标准的框架内进行。

1 对企业要高度忠诚

“忠诚”是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一直被中华民族整个社会所重视的优秀传统美德,很早就被我们的先哲所看重,例如,两千年前,孔子的门生曾子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就把忠诚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于“忠诚”的认知非常成熟、重视并身体力行,而且这种认知,与我们今天对“忠诚”的认知,在性质上没有相悖之处,都是我们日常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社会生活中、在单位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则意味着审计人员要做到:⑴对所服务的单位要忠诚,铭记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宗旨,视企业利益为最高利益,如果有对所在单位不满之处,可以提出或者离开,但是不能背叛、出卖。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⑵忠诚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有懈怠之心,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⑶要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岗位各项规范要求,执行各项规程规定,恪尽职守。

作为审计人员,也可以每日三省身,如:对所在企业忠诚吗?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了吗?对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了吗?“省”是思考,是对所做事情的思考,是反思,是通过思考来发现不足。不断的反省,是实现不断自我提高的方法和过程。

2 要心地正直

所谓心地正直,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二是对待工作要有公正的态度。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保持一个正直的心,是在具有正确道德观念和较强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所具有的坚持原则和秉承公平、公正的立场,坚决不能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更不能与不法分子相勾结,沆瀣一气,做出损害企业和员工利益的犯罪行为。当前的社会生活是繁杂多样、良莠夹杂的,审计人员应有所体会,这也是坚持正确原则,坚守道德底线的客观原因,以此为基础,再通过正常的程序和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与目标——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员工的正当权益,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这既是对公司的集体利益负责,也是对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负责,还是对公司有关人员的行为负责。

如何做到心正?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儒家文化在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等方面提供的精神资源,指导自己端正心态、修养情操,这实质是“正心”,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则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挥儒家思想正向的指导意义,以平和心态和公正的原则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既是一个工作方法,也是自身修养的一个过程。儒家传统经典著作《大学》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进行个人道德修养,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正出于此。

3 秉承“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儒家学派认为的最完美、最崇高的立世之道。儒学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北宋程颐)。中庸的内涵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所以,坚持中庸之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君子态度平和而不随波逐流,是真正强大啊!恪守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是真正强大啊!国家清明而不改变困境时的气节,是真正强大啊!国家混乱而致死不改变节操,是真正强大啊!)

当然,中庸决不是折中主义,更不是放弃应该坚守的原则。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其本质是求“和”之道、“中和”之道,这里的“和”是和谐,“中”是符合,是指人们平时所采取的行为要符合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中节。

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要视单位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做到个人修养与企业利益和工作行为的完美结合,在工作中不偏不私,即不能因谋取私利,而将企业和集体利益置之脑后,甚至与企业外界人员相互勾结,损害企业利益,也不能片面地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借口,对合作方和供应商进行刁难,而做出有失公平与公允的行为,这会损害企业名誉和在市场中的信用,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利。

但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真正坚持中庸之道,不能如孔子所假设的那样:“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或是“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这就没有意义了。

4 要有恪守优良道德传统的信念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很多,对人们在社会公众活动中很多方面的行为、理念和语言都有规范,如儒家所强调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已经广为所知的五个内容,即“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规范和理念,能经受近三千年时间的考验发展到今天,就充分地证明了其本身是适应社会进步的,被历朝历代人民所普遍接受,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前进。

尊崇道德,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指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大学”的概念,现今是指成年后要学习的内容;《大学》一书既是传统经典,更是学习教材,是教导人们如何“明明德”,即:彰显、宣扬和践行正大光明的德行。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所以,我们在今天也应该自觉学习这些道德理念,树立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恪守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与道德观念,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进行个人修养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个人道德水准的良好方法。

5 遵守良好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多种优良道德风尚,值得遵守和发扬,其中最受民间推崇的就有“孝”,“百善孝为先”。儒家文化把“孝”视作为人行事应遵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对于企业的一名员工来说,在这个品行方面与企业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十三经注疏》进行理解,在该典籍中的一处附注中解释道:“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其大意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其实,在企业中,这就是一种“谏”。

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进行审核、监督是不够的,应该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建议”。日常中的建议,包括两个内容:劝做、谏止。对于正确的事,我们要“劝做”,要以坚持原则为基础,向企业提出与原则规定相符合的意见与建议,劝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对于错误的事项,则要“谏止”,要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坚持立场,反对其开展、中止其过程。这项工作也与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即: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掌握企业内部有关工作的运行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管理信息;4)保障企业及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利益与其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企业的收益或是损失,最终都会反映至其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上,保障了企业利益,也就是保障了员工的个人利益。

实事求是地说,有的企业对审计工作并不重视,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企业中的一个工作形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对审计工作不给予认可,甚至有的单位对此项工作还给予一些歧视和压制。但是,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时间的推移,相信所有企业都会理解审计人员的行为,能够给予实际上的支持。

儒家文化及其哲学观点与道德理念,对于审计人员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是很强的,那么,如何掌握儒家文化,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义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多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很多,其中主要是并称“四书五经”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著作。这些典籍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对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达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高地位,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贵遗产。

对于这些千古流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不需要像“八股取士”时代的儒生那样迂腐地去学、去背,但这些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经典,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对精华内容也可以作进一步的熟悉或是掌握,这些经典虽然阐述的同是儒家文化,但其各自观点和所阐述的方法论、思想论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分别进行学习和了解,那些核心、精辟的内容,争取做到熟练掌握,了然于心;对于一般的论述,可以泛泛了解,知道大体内容就可以了。

2)陶冶自己的情操,自觉进行自身修养

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除一部分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应该被时代所摒弃外,大部分内容是我们整个社会各阶层、各阶段基本能够认可的,并且已经为时代所证实,完全能够适应我们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仍然能够指导、帮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完善与提高。这种修养,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而“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种修养,是儒家先哲们积极倡导并终生努力追求的境界。

但是,如何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并在日常中规范和提高我们思想行为,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这些古代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不懈地提高自己道德标准,并以此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品德、高尚情操、高尚行为的人。“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悔,唯圣者能之。”虽然我们将来可能不会成为掌握很大权利或居于很高地位的人,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成为精神上的“圣者”。

3)适当降低自己的生活诉求

这不是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无止境地降至低于自己所能达到的水平,是要把握自己,不要过高地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否则,就容易把自己带入理性的歧途,在观念和行为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产生偏差,导致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力,既影响到个人的未来发展和前程,更会影响到企业相关工作或经济效益,甚至于锒铛入狱,不仅自毁前程,还给企业造成损失,也是间接损害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对审计人员来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就是可以时时勉励我们自己的铮铮真言。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荀子也曾说过:“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并不反对对财与物的追求,反对的只是对不义之财的获得,如冉求帮助鲁国贵族季氏获取不义之财,而季氏已经比周公还要富有了,孔子对这个弟子很不满意,就是《论语》所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多么鲜明的态度!

这与我们现在的理念相同,或者说我们应该遵守先哲们的教诲。

4)要坚守崇高的气节

这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其内涵就是,我们所有的工作,出发点全部是为了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谋取什么私利,所以,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心底无私、光明磊落的,这是我们坚持原则和坚定立场的基础,从个人品质上来说,就是能够坚持我们的气节。

儒家所提倡的气节很多,对于审计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先哲们在两千年前所秉承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的气概。这是两千多年前文人儒士的气节,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守,就是坚持原则,保护企业及最广大员工利益,坚定自己不畏与损害公司利益、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行为进行抗争的勇气。坚持了这个信念,我们就不会忌惮那些有侵害企业利益行为的人,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做到“君子坦荡荡”,而不会落到“小人常戚戚”的结局。

“养浩然之气”,也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气节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要必须坚守的一个信念,就是培养自己心中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精神,要使自己具有豁达大度、胸怀宽阔的心境,这既是一个人富有品德修养的表现,更是其立场坚定、志向明确的表现。

另有一句常常用来对做人气节表示激励或赞美的话,叫做“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提倡的是,做人要有骨气,要能够克制自己内心的、自然的、基本的欲望,要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也不能去做那些摧眉折腰、苟且偷生的事。孟子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其内容要更全面、具体,更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在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企业及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因此,为满足更好地开展有关工作的客观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素质,来保障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公正性、公平性。流传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被事实证明了的,已经完全适应了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内涵和精髓,能够有效完善我们当今的道德价值体系,可以迅速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我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坚定我们遵守优秀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在品德规范上,为我们全面完成企业赋予的各项工作、保障企业正当权益、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打下高水平道德的基础,最终为企业能够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优异的社会效益,实现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良性循环,并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做出我们所能做到的贡献。

[1] 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 金 永.五圣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4] 宋元人.四书五经[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人员传统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