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解毒方对黄褐斑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2013-04-17 08:47刘艳苏王丽丽
中国药业 2013年24期
关键词:黑素细胞介素黄褐斑

刘艳苏,王丽丽

(1.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2260;2.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黄褐斑俗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大多数研究认为黑素细胞的数目及形成在黄褐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可抑制人黑素细胞的增殖和合成[2]。因此,拟通过观察化浊解毒方对黄褐斑患者体内IL-1,IL-6,TNF-α水平的影响来探讨黄褐斑的发病机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医院门诊就诊并明确诊断为黄褐斑的患者80例,年龄25~48岁,平均(28.3±5.2)岁;均为女性,作为治疗组。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小组2003年9月在深圳修订《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黄褐斑;治疗前30 d停用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7 d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对本试验知情同意者;能够按疗程坚持治疗,并能配合随访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较重的或慢性系统疾病;面部皮肤黄褐斑伴有瘢痕、萎缩、鲜红斑痣等其他皮损而影响试验结果判定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可能干扰黄褐斑疗效判定者。选择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3~49岁,平均(27.1±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药物组方:柴胡30 g,茯苓30 g,白术20 g,薏苡仁 60 g,僵蚕 24 g,金银花 30 g,连翘 30 g,夏枯草 30 g,丹参60 g)口服,两日1剂,饭后1 h服用,20 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运用本方熏蒸颜面部,每日1次,每次30 min,20 d为1个疗程。以上口服加熏蒸疗法共3个疗程。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小组制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试剂盒购自美国RB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 80例,基本治愈 40例(50.00%),显效 20例(25.00%),好转 12 例(15.00%),无效 8 例(10.00%),总有效率为 90.00% 。

2.2 血清 IL-1,IL-6,TNF-α 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空腹血清IL-1,IL-6,TNF-α水平比较(X±s)

3 讨论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蝴蝶斑”“面尘”等范畴。历代医家[4-5]认为,面部皮肤色素异常往往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且进一步归结为肝、脾、肾三脏失调所致。通过总结大量文献,归结其病机包括脾虚肝郁、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肝火亢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6种,采用传统经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自制合剂或面膜外用、针刺等方法治疗黄褐斑。但大多数医者采用单一方药治疗单一病机探讨其疗效,虽效果显著,但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治法的疗效可比性不强。本研究认为,不论人体的肝、脾、肾三脏失调,亦或是肝郁、火旺、气滞血瘀,皆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而造成缠绵难愈、深重难治的病理产物——浊毒,即浊毒病因普遍存在于黄褐斑患者各证型中。因此,本研究采用解毒化浊法治疗黄褐斑。本法方药通过前期研究[6]已经证明,化浊解毒方和熏蒸疗法,均对黄褐斑各证型疗效良好,其平均有效率达85.5%。但前期研究只进行了面部熏蒸疗法,本研究加入小剂量化浊解毒方口服,其有效率达90%,说明本法治疗黄褐斑有效,且内服加外治优于单纯外治法,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医学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等现代技术解析颜面色素沉着病,总结黄褐斑其发病机制,认为在一些不利因素如紫外线、遗传、内分泌失调等的影响下,正常皮肤的平衡遭到破坏,皮损区表皮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加,黑素合成能力增加[7-8]。Swop等[2]认为,白细胞介素对黑素细胞有调节作用,TNF-α,IL-1,IL-6可抑制黑素细胞的增殖和合成。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褐斑患者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其可能参与黄褐斑的发病和加重。

化浊解毒方中柴胡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茯苓有效成分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白术中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金银花含绿原酸有抗炎解毒作用。丹参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作用。本研究提示,经过化浊解毒方口服加熏蒸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均 P<0.01),提示本方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而降低血中TNF-α,IL-1,IL-6水平,从而抑制黑素细胞的形成,并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而起到治疗黄褐斑作用。

[1]Kang WH,Yoon KH,Lee ES,et al.Melasma: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56 Korean patients[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2,146(2):228-237.

[2]Swop VB,Abdel-Malek Z,Kassem LM,et al.Interleukin-1 alpha and 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re paracrine inhibitions of human mela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melanogenesis[J].J Invest Dermatol,1991,96:180-185.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4]周黎霞,张恩虎.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 360-4 362.

[5]刘树辉,王展儒.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706-709.

[6]王丽丽,张金虎,朱胜君,等.化浊解毒熏蒸法对黄褐斑不同证型的选择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263-264.

[7]杨婷婷,杨国红,王曙光,等.黄褐斑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604-605.

[8]廖列辉,王 蕾,王敏华.黄褐斑治疗的难点、对策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 967-2 968.

猜你喜欢
黑素细胞介素黄褐斑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介素-37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Sox1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和皮肤纤维瘤中黑素细胞的增殖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自体培养黑素细胞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观察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