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3例

2013-05-05 09:55黄恩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颅骨内科死亡率

黄恩伟

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3例

黄恩伟

目的观察比较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由急诊送入院的123例经系统检查、颅脑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组(A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分别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比较疗效,以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等为指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并发症发生率为22.6%,再出血率为4.8%,死亡率为17.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9%,并发症发生率为29.5%,再出血率为14.8%,死亡率为36.1%。经比对,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采用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疗效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科室推行。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内科保守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急危重病之一,又称高血压脑卒中[1],是指高血压患者非外伤性原发性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率很高,占脑血管疾病的1/3以上,且有上升趋势,其病情危笃,致残率、死亡率在脑血管患者中高居首位,因此尽快控制颅内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显得意义重大。而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其中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2月期间由急诊送入院的123例经系统检查、颅脑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分为两组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2月期间由急诊送入院的123例经系统检查、颅脑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均可见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偏瘫,按随机原则分为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组(A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A组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为(56.7±3.2)岁;按照颅内血肿部位分类:脑桥区12例,小脑区11例,基底节区32例,脑叶区7例。B组61例患者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为(54.9±4.5)岁;按照颅内血肿部位分类:脑桥区14例,小脑区9例,基底节区30例,脑叶区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颅内血肿部位等资料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组(A组)根据CT定位,择取穿刺点,然后常规消毒、铺巾,作一般头皮切口,进行颅骨钻孔,到达颅内血肿部位,穿刺血肿,并抽吸血肿,抽取部分血肿后,外置负压引流管,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注入尿激酶,一般引流3~5d以上,再复查CT,了解血肿消除情况,待血肿基本消失后拔管[2]。

1.2.2 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治疗原则为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再出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3],基本方法:①控制脑水肿:首选甘露醇,效果良好,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6~8h/次,疗程10d;另选利尿药呋塞米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增强疗效,每次用量40mg静注,2~4次/日。②调控血压:临床认为,当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才需给予降压治疗,且不宜过快、过低降压,避免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③凝血剂和止血药:以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为临床最新常用品。④钙离子拮抗剂:在脑出血急性期,适当使用尼莫同,改善患者病情[4]。⑤亚低温疗法:能有效地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预后。

1.3 观察指标以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等为指标,观察比较疗效。

1.4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已基本彻底被清除,恢复很好,患者生活能自理;有效:治疗后,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已大部分被清除,恢复较好,留有轻微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无效:治疗后,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清除率低于30%,恢复欠佳,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有残疾,最后死亡[5]。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并发症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种之一,具有骤然发病、病情凶险、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其死亡率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位居榜首,占脑卒中患者的20%以上,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有长期高血压史,突然发病,血压迅速升高,均可见程度不等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头颅CT或MRI可确诊。其病理为原发性脑损害、血肿扩大、血肿周围脑水肿等,脑出血后,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造成继发性损害,神经功能受损,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尽快控制颅内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显得意义重大[6,7]。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本文采用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62例患者,结果示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为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患者,采用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科室推行。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3版.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4-871.

[2] 黄光海,赵军.CT导引下穿刺抽吸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29(5):369.

[3] 廖新学.高血压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68-172.

[4] 杨书钦.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7.

[5] 熊英.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与疗效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100.

[6] 何丕忠.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与疗效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49.

[7] 赵世光,刘恩重.神经外科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8-327.

R743.31

A

1673-5846(2013)01-0278-02

广西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700

猜你喜欢
颅骨内科死亡率
内转科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