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诗与章草的意思

2013-05-08 05:09吴振锋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2013年3期
关键词:章草诗心诗性

吴振锋

读《李一诗草》,感动我的不仅是书法,还有诗文。李一有这样的句子,“我有诗心无处着”,在我看来,这绝非矫情,而可以在更宽泛的视角来体味其深意。李一与我同庚。我们是长在文化的断裂带上,小时候,该是学诗的年龄,却只是背些老人家的诗词,别的则很少接触。这样,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权利,无形地被“保护”起来了,因为在伟大领袖看来,旧体诗束缚思想,贻害青年,不宜提倡。然而,李一最终成为了一个“文人”,是“文而化之”的人。李一专业上的建树如何的卓犖,自不待言,他却把诗写得这么好,仅其诗及章草书法,实在是耐人品读的。

曾在好几个学术的场合见李一,他的温文尔雅、谦和圆融,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分明是一颗活泼“诗心”分蘖出来的气质和气象,也一定是“文化善国”陶染的结果。李一在致友人的诗札中如此说,“弟近年亦在补此课,因粗知不学诗无以言学诗,既学诗乃更难言。九转回肠,一字句眼,半世苦心,满腔热血。个中甘苦,可为知已道,不可为俗子轻传也。”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是诗的国度。文化的诗性生存有着渊深的道统,“诗性悟道”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岂只在尚情感、重想象、泯物我、超功利的诗性价值评判上。李一更进一步说“言之已失其道。故不如不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不言即是最好的言说,只要读他的诗,最好连同他另一种“诗”——章草书法一起体味李一的诗心,也便找到走近诗人心灵深处的通道。

“汝祖当年涉楚巴,将雏吾亦走京华。儿行万里寻常事,处处青山处处家”。这是送小女赴英留学的送别诗,其拳拳舔犊之心,跃然纸上,怎一个“情”字了得。而《大西洋》中“物我有无随浪去,解衣磅礴卧斜阳”,《遊地中海》中“欲化鲲鹏腾翅去,逍遥直上九天遊”,则流露出艺术家宽博的胸怀,自由的心境。又如《赠印友》中“微意高情谁可语,深宵几许奏刀声”、“钢刀爽利见精神,典奥清真古意淳”,更是豁亮诗心的发露,纯真文气的释放。而《鲁酒》中“牵肠几许丘山意,细写家书到五更”,却有着一丝淡淡乡愁,发抒着诗人善感细腻的一面。近年,笔者有幸得到不少友人馈赠的诗集,老实说,能一如《李一诗草》此等诗境的佳作并不多。“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李一之所以打动我,端赖其真纯精诚。我不为诗,皆因了消受不了扭妮造作的胡诌乱凑。李一兄让我折服,我因李一而自豪——在我们这个诗的母国,诗意、诗心、诗性仍然颐养着涵化着一个个文化的灵魂。有李一等等在,我国诗坛不再寂寞。

谈了李一的诗,再议李一章草,视角又有不同。此处不妨把话题扯开一些。费孝通在谈到文化的新陈代谢时讲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认为没有用的文化,沉默一些时候又会出现,发扬起来,还很解决问题。他甚至说在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犹太人的希伯来语,本来已经消失了很多个世纪,仅有极少数考古专家能阅读其文字,但19世纪末,犹太人要重新建国,这些学者通过家族的传播,经过几十年后,居然把“死去”的语言又恢复了,1947年犹太人建国把希伯来语被定为“国语”。我把这种文化现象定义为“遥接传统”。比如章草,在王羲之、索靖之后,历隋唐五代宋辽金六百多年,毫无生机,赵孟頫“复古”,元人兴“章草”,但已失章草高古浑穆之气了。清季倡碑学,沈曾植出,又重振章草,至王蘧常以古为新,别开新面。新时期以来,章草迅速复兴,王蘧常是一块“酵面”,而另一端则来自于简牍帛书、楼兰残纸、敦煌文书的出现。近三十年持续不断的“章草”热,应该说是这一个时期给书法史最大的贡献之一。在这种时代风尚的文化背景下,李一无疑也是其中推波助澜的一个人物。李一章草书从王蘧常手札中得法最多,笔法重顿挫,体势上曲屈欹侧,章法上烂漫多姿,尤其在借鉴简牍书法展笔之运用上,大胆独造,已成为李一章草的一种识别符号。我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意象”思维极感兴趣。因此,读王蘧常章草书中借鉴缪篆而出现的盘曲笔意的装饰性不以为忤,反以为趣,虽然我的章草并不尚此途,但我以为这正是王蘧常不合时流,借古开今的“古意”所在。所以,李一从另一视角切入,自有他的道理。这是从形而下对李一章草的认同。

然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艺术向来是用器而非器用,是技道两进,道器合一的。这就又涉及到李一的诗性追求上来了。中国艺术讲“意”,是偏重内在的,所谓意味、意境、意趣、意兴、意图、意象、意识、意态、意念、意气、意思,这些词汇,无一不标示着人的内在精神诉求。从这一点上说,李一章草是有“意思”的。其“意”与诗心相通,其“思”与智慧相接。李一章草重在笔法表现,而在营建一种高古浑穆的氛围,是为“意境”,它涵纳着往古的笔意,更直接地贯通着一颗清纯的诗心和郁勃的诗情。而在书写中,随性挥发,性来即挥,性尽即至,一任天成。而说李一之“思”是智慧的,则表现在他于古人与先贤的体会、吸纳和贯通。李一目前的书写状态虽未臻化境,但有此一端已是相当的难得了。较之当代书坛,追风者纷纭,而有“想法”者稀少,李一兄用“想法”即“思”挥洒着“意”,从而迈上诗性书写的境层,所以说,他是智慧的“诗性存活”,置诸书坛,则为这个时代如何“遥接传统”提供一种可能。

“自秉真淳高古气,敢教笔落动苍黄”,此小文以李一诗句为结。

(作者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章草诗心诗性
卷首语
“发幽造秘”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独酌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偶感
夜路吟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马莲花
碑学为基 章草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