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

2013-05-10 10:04尹贻林
统计与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承包商业主工程项目

尹贻林,赵 华,严 玲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2.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复杂性不断提高,参与方增多,项目内在的风险日益复杂,从而项目管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险的合理分担与风险管理效率[1]。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合理地分担项目风险,能够降低风险程度,最小化项目的风险成本[2],大量节约项目费用和时间[3]。因此,风险分担正日益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的重要路径[4]。已有研究表明,风险分担量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联,业主不应一味地把项目风险转移给承包商,而应该追求实现风险分担的最优格局,即寻求一个工程项目交易双方博弈均衡状态下的最优风险分担区间[5]。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提高的角度而言,业主的合理风险分担决策亦应该力求达到这个风险最优分担区间,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鲜有系统涉及工程项目合理风险分担决策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的探讨。事实上,业主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交易过程,旨在划分其内部(业主自身)与外部(承包商)决定项目风险管理责任大小,它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6]。因此,系统考察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进而揭示其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形成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的理论模型,奠定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管理的定量决策基础。

1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初始集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多见于PPP、BOT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视角,并日益扩展到其他项目管理模式,已成为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多关注风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风险分担原则总结及风险分担模型等问题。鲜见系统性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文献,已有的部分成果散见于部分学者的研究中。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得出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初始集(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初始集

2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系统建模

2.1 数据采集

本次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学界与实务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士对于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问卷发放区域主要为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区。问卷以图1中所列的15个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为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作为评价标准,由受访者选择每一风险分担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值,并鼓励受访者补充问卷中没有涉及而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次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76份(无补充指标),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170份。本次调查以实务从业者为主(77%),辅以专业研究人士(23%);受访人群的从业年限较长,3年以下者仅占26%,且主要为科研人员;受访人群的学历较高,本科以下人群仅占16%。总体上看,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与实践经验,且来自业主、施工、咨询与科研院所的受访人数基本平衡,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2.2 数据分析

本文选择因子分析作为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首先,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进行KMO测度与Bartlett球形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表明,KMO测度值为0.744,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因此本次问卷调查获得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反复测算中,由于V14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均小于0.5,从而予以删除)。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揭示观测变量的内部相互关系,用少数几个抽象因子去反映原来众多观测变量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以达到数据降维、简化变量结构的目的。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本文提取出5个因子。这5个因子累计的总方差已经达到83.554%,说明它们能够很好地解释样本数据所反映的变量信息。KMO测度值为0.744,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因此本次问卷调查获得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反复测算中,由于V14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均小于0.5,从而予以删除)。

通过因子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所示。其中,载荷系数小于0.4的未予显示。

表1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1可以发现,14个变量均只在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的因子命名如下:①变量V13,V11,V15,V2在因子1上载荷较高,这些变量集中体现了工程项目交易双方博弈策略受到的约束,将其命名为“谈判能力因子”;②变量V3,V1,V4在因子2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业主进行发包选择的宏观决策,命名为“开发策略因子”;③变量V7,V6的载荷集中于因子3上,反映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支撑机制与流程,命名为“分担机制因子”;④变量V10,V8的载荷集中于因子4,体现的是承包商的风险态度与能力,命名为“承包商特征因子”;⑤而变量V12,V5,V9的载荷集中于因子5,概括反映出业主的特征,因此命名为“业主特征因子”。

上述分析结果虽然将影响风险分担的各种因素抽象为谈判能力、开发策略、分担机制、承包商特征与业主特征等5个因子,反映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应该着重考虑的不同维度。但因子及其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仍未能得以揭示,难以支持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精细化决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及因子的层次结构与作用机理。

2.3 模型构建

(1)构造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

本部分以表1中的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作为分析要素(为方便计,将表1中第一列的因素依次标记为F1-F14,其含义相同),采用两轮Delphi方法由5位专家根据其丰富的专业素养给出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的经验判断。两因素(如Fi,Fj)之间的关系以V、A、X与O表示,相应地表示“Fi影响 Fj”、“Fi受 Fj影响”、“Fi与 Fj相互影响”、“Fi与Fj无关系”。由此得到的矩阵A=(aij)n×n即为邻接矩阵,其中①当i=j时,则aij=0;②当i≠j时,若Fi与Fj之间的关系为V,则aij=1,aji=0;若Fi与Fj之间的关系为A,则aij=0,aji=1;若Fi与Fj之间的关系为X,则aij=aji=1;若Fi与Fj之间的关系为O,则aij=aji=0。

根据Delphi方法得出的结果及上述转换规则,可得出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A。根据矩阵布尔运算规则,进行矩阵运算,仅当(A+I)≠…≠(A+I)r-2≠(A+I)r-1=(A+I)r时,可达矩阵M=(A+I)r。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r=6,即可达矩阵M=(A+I)6。

(2)划分系统要素层次,构建ISM模型

根据可达矩阵,计算要素的可达集R(Fi)、先行集A(Fi)是进行系统要素层次划分的基础。根据可达矩阵M,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可达集、先行集等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表1,可以得出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Fi的共同集T={Fi∈N|R(Fi)∩A(Fi)=A(Fi)}={6}≠Φ,因此系统只有一个连通域。

表2 数据表

影响因素层次划分步骤如下:首先根据R(Fi)∩A(Fi)=R(Fi)来确定出最顶层的因素集L1;然后,将L1所包括的因素在数据表1中删除,根据同样的准则确定L2,直到确定出最底层因素集Ln。由此可以得:L1={9};L2={5,7,8,10,11,12,13,14};L3={2,3};L4={1};L5={4};L6={6}。由可达矩阵M可见,L2中各因素相互可达,属于强连通块。根据因素层次划分结果及可达矩阵,并将变量符号对应的因素名称置换,可以得出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3.1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系统解构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可以解构为5个不同的维度,包括14个具体的影响因素(图3)。对上述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是进行工程项目合理风险分担决策的基本前提,而风险分担决策的精细化则需要进一步厘清各因素之间的层次作用机理。

图3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系统构成

3.2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2.1 宏观层面

基于分析的结果,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因子可划分为谈判能力、开发策略、风险分担机制、承包商特征与业主特征等5个因子,在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中,上述因子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1)开发策略与谈判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其他3个因子。这同时也表明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实践中,开发策略与谈判能力因子对于最终的分担方案的达成具有间接的影响。事实上,风险分担方案主要是通过招投标及合同谈判过程最终达成,显然在招标文件中,对于项目拟采用的发包方式、合同类型等开发策略维度的要素已经明确,而且对于投标人资质等要求亦已予以明确,相应地也大致选定了潜在投标人的边界,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在宏观层面已基本确定。因此,上述两个因子只能通过影响风险分担决策的其他3个因子作用于最终的风险分担方案,是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的基础性参数。

(2)风险分担机制因子、承包商特征因子与业主特征因子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图2中,上述3个因子的构成因素共同组成了强连通区域,表明其中任一因子均可作用于其他两个因子。以业主特征因子为例,可以发现业主特征(包括其风险分担的理念,拟采用的分担原则,风险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且充分披露出的业主特征信息会影响到承包商的风险态度变化(即改变承包商特征);另一方面,提前预知潜在承包商的特征,将影响到业主的风险态度及分担理念等业主特征变化,而一旦确定了风险分担机制,则其作为交易双方风险分担博弈的规则直接作用于业主自身,并可能促成业主特征的转变。此外,通过图2还可以进一步看出,风险分担机制是最顶层的因子,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具有直接作用,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学界集中于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的态势。

3.2.2 微观层面

根据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详细剖析不同因子维度包含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可以在微观层面进一步揭示出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1)L6层:项目类型位于模型的底层,对其他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均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理论层面上,说明风险分担决策具有项目特征异性,其根本原因则源于项目风险的特异性,具体的项目类型及其特征决定了项目风险因素的特殊性及其风险程度,相应地需要与之匹配的控制能力与专业技能。因此,众多学者均强调风险分担并无统一格局,应结合具体项目类型而予以划分。

(2)L5~L3层:L2~L4层包含4个因素,共同反映了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其中承包商市场结构是基础性因素,其既受到项目类型的影响,又直接作用于谈判能力维度下的其他因素,并对L5、L6层的因素具有间接作用,是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的根本性因素。在工程项目交易市场中,不同的承包商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中承包商的数量及其竞争程度,直接决定了交易双方风险分担博弈的谈判力的均衡性,并将对业主与承包商特征、风险分担机制及项目开发策略发生作用。事实上,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承包商市场往往意味着业主方有更多合格的交易对象的选择,也为业主的项目开发策略提供了更多选择,承包商由于竞争压力,其风险态度非理性化往往承担了更多风险,业主的风险转移理念因此受到激励,而风险分担的激励机制亦可能不足。

(3)L2层:在图1的层次结构模型中,L5层的8个影响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强连通区域,反映出该区域内的所有因素均可以相互作用并进一步作用于最终的风险分担程序设计,是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核心影响因素,交易双方最终达成的分担方案反映了上述影响因素的综合权衡。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而言,项目开发决策所选定的发包/融资方式、合同类型是决策的约束变量,业主与承包商特征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分担激励机制设计是决策的核心变量;而对于工程项目开发决策而言,如果秉承信息向前集成的管理理念,提前从风险分担的视角考量业主与承包商特征以及风险分担的激励机制,显然对于项目开发决策过程中的发包/融资方式、合同类型选择与设计有着“量身定做”的优化意义。上述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表明了风险分担决策需要综合权衡业主、承包商、开发策略等不同维度的因素与风险分担激励机制的影响,对于其中某一因素影响性考虑不足即可以引致系统性

(4)L1层:位于顶层的因素为风险分担程序设计,表明其为目风险分担决策的直接影响因素。风险分担程序设计涵盖了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担过程模型与流程等一整套技术与方法,具有工具性意义,如Ling B,柯永建,王守清等人的研究[5]。

4 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中,风险分担一直是其中的重要路径,科学的、精细化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需要系统厘清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而能够支持决策者全面考虑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相互作用关系对关键因素予以重点关注,提高决策的效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系统的理论模型;并且根据系统工程的ISM建模方法,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并据此揭示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决策具有方法论上的探索意义。

[1]Tah,J.H.M.,Carr,V.A Proposal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Fuzzy logic[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0,18(4).

[2]M.Motiar Rahman,M.M.Kumarswamy.Risk Management Trends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Moving Towards Joint Risk Management[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02,9(2).

[3]Levitt R.E,Ashley D.B,Logcher R.D.Allocating Risk and Incentive i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 Division.ASCE,CO3,1980,106(3).

[4]杜亚灵,尹贻林.公共项目绩效改善研究:风险分配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

[5]柯永建,王守清.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风险分担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Xiao-Huajin,Hemanta Doloi.Interpreting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an Empirical Study in 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erspective[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8,26(6).

猜你喜欢
承包商业主工程项目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