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2013-05-10 02:30贾小军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提问语文教学有效性

贾小军

【摘 要】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问题设计有效性的高度上来认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

有效提问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设计恰当的问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问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总的来说,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认为有效提问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问题的提出要结合学情,切合实际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而语文的学习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一实践就是老师通过提问或其他形式达到先由老师“牵着走”,再由老师“带着走”,最后由“学生自己大胆走”的过程。但在这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所以教师问题的提出必须符合学生的学情,也就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等一系列条件。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

因此在设计提问上问题要适度: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问题要适量:不能求全希望能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的、有所选择的设定问题。如果教师的思路清晰,在准确把握学情的条件下,提问难简适中,由浅入深,有深入浅,对所授知识具有高屋建瓴的驾驭能力;那么,学生必然在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有所获,教师也就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在提问中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而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这一过程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提问使他们在思考、合作后于现有水平上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中提问的设计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契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提问的设计同样如此,有效提问必须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因为问题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首先要达到教学目标的明确,才能达到提问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当教学目标准确和明确了,问题的选择与设定也就能组织好了。即问题的设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学目标的数量、教学目标的难易度为出发点仔细斟酌。一堂课问题设计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是否从教学目标出发,如果教师能以教材为基点,用好、用足教材,在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再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问题,并使这些问题的提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便成功了。当教学目标能在问题设计中清晰体现时,他的问题便不仅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思想交流,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实际操作性和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教师设计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已回答,这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养成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也就是要求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实际操作性,在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问题在操作中的技巧。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也就是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启发性。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启发性的问题不仅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问题有话可说,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文章理解,又符合了温总理提出的“启发式”教学这一教学理念。

四、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学生的反馈

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问题设计的调整。在具体的学生面前,你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学生,这时就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还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问题给学生回顾,教师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补充讲解。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及时得到反馈,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也就是说,注重课堂反馈,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设计能够适应学生反馈的灵活性提问或者在学生反馈后于课堂上临时设计提问,它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使提问更加有效。

在实施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也就是要重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有效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这些就是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时我们必须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教学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扣住目标评价,要扣住学情分析,更要看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冲破条条框框,全身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提高实效。

五、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双基”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实践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问题的设计就应从这一原则入手,使学生在对问题的主动积极思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有所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用问题使老师跟学生形成互动,在心灵的碰撞中生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因此不管在课上提出的是什么问题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让学生入情入境,应该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语言交际训练。情感是文章的主旨。无论是写还是读,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因此,情感要贯穿在语文问题设计的始终。

语文的问题设计就必须触及到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在注重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中,也就是注重“双基”的基础上再谈问题的设计,才能是有效的问题教学。因此,教师需设计出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这种能引发学生语文思维的问题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中发挥自已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快”。这些“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式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