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汉文佛典常用词演变研究三题

2013-05-14 03:07曹小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陀罗搜神汉文

曹小云

东晋是中古汉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期可以利用的反映当时语言发展实际的中土传世文献数量较少,因此此期汉文佛典文献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东晋时期50部汉文佛典文献为语料,对“隅/角”“牖/窗”“甘/甜”三组常用词历时更替的情况作补充讨论,意在揭示东晋汉文佛典材料的语料价值,完善这三组常用词历时更替讨论的相关结论。文中汉文佛典文献用例据“电子佛典集成”(2011版)。

一、隅/角

在表示“角落”这一义位上,“隅”与“角”是共现于中古时期的一组同义词。《礼记·檀弓上》:“蚁结于四隅。”汉郑玄注:“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相交错。”《玉篇·阜部》:“隅,角也。”据牛太清研究,[1]这组同义词存在历时更替关系,“隅”出现时代早,先秦已见,而“角”则“大概最早出现在汉末晋初的文献中”。牛太清对汉魏六朝文献中表示“角落”义的“隅”“角”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

隅角拾遗记1 0搜神记 3 4搜神后记 0 1世说新语 0 5异苑0 5

这项统计,东晋时期仅涉及《搜神记》和《搜神后记》。严格地说,这两部文献都不是纯粹的东晋文献,《搜神记》为明人辑录而成,其中含有后人改动的成分,这一点学界已形成共识。《搜神后记》旧题陶潜所撰,但其中记有陶潜死后之事,学界已定为伪托之书,其成书年代也不会早于刘宋时期。因而,仅仅依据这两部文献来讨论“隅”与“角”的历时更替在东晋阶段的状况,其结论必然不尽可靠。下面我们以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为例来讨论东晋时期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况。

据我们考察,50部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中,“隅”仅出现3例:

1.三维及八隅,状若摩尼宝。(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

2.八隅杂庄严,离垢种种色。(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3.为在城郭者演说正法,令入法王城普照一切。为在隅者演说正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三)

这三例中的“隅”均非“角落”之义,“八隅”,《文选·曹植〈七启〉》:“华阁缘云,飞陛凌虚,俯眺流星,仰观八隅。”李周翰注:“八隅,八方也。”“在隅者”,是相对于“在城郭者”而言,“隅”指边远之地。

“角”字出现数百例,除去表示动物之角、号角等义外,表示角落义的“角”有10例,具录如下。

4.诸僧室中处处穿石作窗牖通明,室中朗然都无幽闇。其室四角穿石作梯蹬。(法显《高僧法显传》)

5.城东北角曲中耆旧于庵婆罗园中起精舍,请佛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养处,今故在。(法显《高僧法显传》)

6.其交露间,垂华悬果,四宝杂厕,所覆帐上,金银织成赤罽文绣绫绮杂色,四角珊瑚。(失名译《般泥洹经》卷下)

7.世尊告曰:须弥山者极为广大,非众山所及。若比丘欲知须弥山,出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深八万四千由旬。然须弥山四种宝所造:金、银、水精、琉璃;又有四角,亦四种所造:金、银、水精、琉璃。(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8.尔时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有七宝台,赤牛头栴檀以为庄严,真珠罗网以覆台上,四角皆悬摩尼珠宝以为灯明,及四宝香炉常烧名香,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七)

9.佛住舍卫城,尔时六群比丘飡麨噉豆多饮酪浆,在禅坊中四角头坐。(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五)

10.一一华叶,化为无量百千宝帐,一一帐角有七宝幢。(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

11.其山高显如真金台,其台四角有四梵幢。(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四)

12.一一光合成宝台,一一台角有十二须弥山。(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四)

13.佛告阿难: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下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七重城内复有剑林,下十八鬲,鬲八万四千重,于其四角有四大铜狗。(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

例4指僧室的角落,例5指城池的角落,例6指帐的角落,例7指须弥山的角落,例8指七宝台的角落,例9中“角”与“头”组合成“角头”,指禅坊的角落,例10指帐篷的角落,例11是山的角落,例12指宝台的角落,例13指阿鼻地狱的角落。

据此可见,在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中,表“角落”义的“隅”已经完成让位于“角”,两者的历史更替在东晋时已经基本完成。

二、牖/窗

“牖”,《说文解字·片部》:“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窗”,古字作“囱”。《说文解字·囱部》:“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在表示“窗户”这一义位上,“牖”与“窗”是共现于上古及中古时期的一组同义词。《尚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唐孔颖达疏:“牖,谓窗也。”据郑艳华研究,[2]这组同义词存在历时更替关系。下表是郑艳华对两晋时期文献中“牖”与“窗”使用情况的统计。

牖窗潘岳集0 2陆机集 0 2张华集 2 0陶渊明集 1 7搜神记 1 3陆云集5 2

表中反映东晋使用状况的是《陶渊明集》和《搜神记》两部文献,合并计算,东晋时期“牖”与“窗”的比率是1∶5。实际上,因这个调查在语料选择上存在问题,故而未能反映出东晋时期这两个词历时更替的真实情况。下面我们以50部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为考察对象来看看“牖”与“窗”在东晋时期的使用情况。

据说们考察,50部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中出现“牖”18例。其中“牖”与“窗”组合成“窗牖”有11例。如:

1.于窗牖间密悬诸铃,金锁相钩,龙鬼夜叉无从得入。(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一)

2.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皆以金薄,别作僧房亦严丽整饰,非言可尽。(法显《高僧法显传》)

3.其城楼橹皆悉七层,窗牖栏楯七宝雕饰。(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卷上)

这里的“窗牖”可以视为一个同义复用而成的双音词。“牖”与“户”组合成“户牖”有7例。如:

4.时达腻伽作是念已,便于仙人窟边黑石上,烧作完成瓦屋种种,刻画安施户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一)

5.墙壁户牖始竟,钱物已尽。(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六)

此外的一例是“牖”字单用,即:

6.作户者通人出入处,牖者通明处。(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第十五卷)

前言“户”,后用“牖”,实际上也是与“户”的组合使用。

50部东晋译经文献中出现“窗”20例。其中“窗”与“牖”组合有11例,例见前。“窗”与“户”组合成“窗户”3例。如:

7.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着釜中,若从剎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温暖,何者为乐?”(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一)

《汉语大词典》收录“窗户”一词,始见书证为南朝梁何逊《嘲刘谘议孝绰》诗:“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偏晚。

“窗”作动词“开”的宾语有5例。如:

8.阿难,犹村外不远有楼阁台观,向东开窗,日出光照在于西壁。(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八)

9.众多比丘答曰:“大王,彼东向大屋,开窗闭户,世尊今在彼中昼行。”(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

与“宝”组合成“宝窗”1例。如:

10.阿僧祇宝栏楯庄严,阿僧祇宝窗庄严,阿僧祇宝偏楼阁庄严。(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综合《陶渊明集》、《搜神记》两部中土文献和50部译经文献,东晋时期“牖”与“窗”的比率是2∶3,远远没有达到1∶5的比率。也就是说,东晋时期,“牖”与“窗”竞争尚在进行之中,尽管“窗”已经逐渐取代“牖”而占了上风,但历时替换工作还没完成。反映口语性较强的汉文佛典文献情况尚且如此,因此,郑艳红所说:“可见,至迟大约在西晋,窗在文学语言中已基本取代了牖,成为当时表‘窗户’义的通用语。”其结论是不准确的。

三、甘/甜

在表示“甘甜,味道好”这一义位上,“甘”与“甜”是共现于中古时期的一组同义词。据汪维辉先生研究,[3]这组同义词存在历时更替关系,“甘”出现时代早,先秦已见,而“甜”则迟至西汉始见。此后,“甘”、“甜”相互竞争,至唐以后,味道甜只说“甜”而不说“甘”。

汪先生在讨论“甜”时所用材料仅限于《齐民要术》,对此前材料未加涉及。对此,有补充讨论的必要。据我们观察,“甘”与“甜”的这种替换,汉魏时期尚十分罕见。以东汉王充《论衡》为例,《论衡》中“甜”字仅有两例:

1.俗好高古而称所闻,前人之业,菜果甘甜。(卷十三《效力》)

2.又言甘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卷十七《指瑞》)

而“甘”则数见,例略。

东晋时期是“甘”与“甜”替换的重要发展时期。下面我们以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为例略作分析。50部东晋汉文佛典文献中,除去“甘露”“甘蔗”外,“甘”与“甜”的出现比率约为3:1,尽管“甜”还不足以与“甘”字抗衡,但至少说明“甜”的使用频率正在逐步增加,“甜”正在逐步侵入“甘”的义域。

(一)“甘”、“甜”单用

3.尔时后医以五种药,甘酢碱苦辛等五味用疗一切。(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二)

4.甜苦辛酢咸淡六味坚实之食。(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三)

(二)甘味/甜味

5.如人重病,如服醍醐,次服八种甘味之药,其药最良。(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二)

6.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五)

(三)甘果/甜果

7.菩萨于城外甘果园中,以作精舍。(迦留陀伽译《佛说十二游经》)

8.如彼甜果,在毒树林。护法菩萨,教令弃舍。(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四)

(四)甘香/甜香

9.所啖饮食甘香。(帛尸梨蜜多罗译《灌顶经》卷第二)

10.牛食甘草,乳则甜香。(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五)

(五)甘美/甜美

11.种种净妙甘美肴膳。(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12.根深干大,枝叶茂盛,华实红赤,其味甜美。(竺昙无兰译《佛说见正经》)

上十例中的“甘”“甜”完全可以替换。

还有一些,只见于与“甘”或“甜”的组合。如:

13.牛食甘草,乳则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五)

14.种种甘馔苏油石蜜美味之属。(帛尸梨蜜多罗译《灌顶经》卷第六)

15.甘食美膳悉持施与。(帛尸梨蜜多罗译《灌顶经》卷第十一)

16.唯愿尊者受此甘浆。(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以上是“甘”与其他词的组合。

17.其买药者求甜药故反得苦药。(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第四)

18.若比丘食羹臛甜腻物著指不得。(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二)

以上是“甜”与其他词的组合。

相比较而言,“甘”的构词能力更强一些。

顺便指出,《汉语大词典》所收“甘香”(首举唐牛僧孺《玄怪录》)、“甘馔”(首举唐道世《法苑珠林》)、“甘食”(首举明宋濂《薛府君墓志铭》)、“甜香”(首举清曹雪芹《红楼梦》)和“甜美”(首举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个词始见书证过晚。

[1] 牛太清.常用词“隅”“角”历时更替考[J].中国语文,2003(2):176-180.

[2] 郑艳华.常用词“牖、窗”的历时更替[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23-25.

[3]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83-387.

猜你喜欢
陀罗搜神汉文
美国的犍陀罗艺术研究
《生经》与《搜神记》平比句比较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制造《搜神记》
文化杂糅视域下对犍陀罗艺术起源与发展的新思考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由对立走向友善
论《搜神记》中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