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案例教学对大学生性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2013-05-24 00:16孙丽岩吴心灵王福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控制组艾滋病态度

孙丽岩,王 昭,李 娜,吴心灵,王福东,高 博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视频案例教学以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发现学习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献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和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1]。视频案例教学则是指在课堂中用视频形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理解,自我发现知识的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描述的教学信息整合起来增强信息传递,具有极强的真实感与感染力,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性知识及性态度的教育与引导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一方面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阶段,引导其形成健康的性态度,对其未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性属于个人隐私,在课堂上全面展开性知识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此外,性态度与法律条文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强行统一规定性态度更是不现实。而发现学习理论恰好为大学生性态度的引导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尝试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性态度进行引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大连市某高校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342人,其中男生126人,女生216人,平均年龄18.4岁。将被试者按照相同男女性别比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视频组、课程组和控制组,每组114人。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性态度3个方面。艾滋病知识由20个项目组成,为艾滋病预防和传播的常识性问题,每个项目设有同意、不同意、不知道3个选项。采用二级计分方式,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知道计0分。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由两个多项选择题组成,包括原有知识来源和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性态度包括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使用安全套两个项目。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

1.3 实验方法

视频组接受一学时关于艾滋病方面的视频教学。视频教学短片时间为40分钟36秒,由3段艾滋病感染案例组成,视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表现及艾滋病的预防等方面。在课堂上统一播放视频,播放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

课程组接受一学时(40分钟)关于艾滋病知识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课程知识点及案例与视频组一致。课程结束后统一填写调查问卷。

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课程教学,在统一时间仅填写调查问卷,并集中收回。

2 研究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

对3组艾滋病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20个题目得分总和,并对各组平均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LSD检验课程组和视频组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同时视频组得分显著高于课程组,显著性水平为0.05。

表1 3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方差分析

2.2 性教育方式

问卷中涉及学生愿意接受的5种教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视频短片的接受度远高于其他教育方式(见表2)。

表2 学生愿意接受的性教育方式(多选)

2.3 性态度

研究通过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的态度来考察不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内隐性态度的影响(见表3)。结果显示,课程和视频教学对大学生性态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而视频组影响更为明显,视频组中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控制组和课程组,表示坚决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高于课程组和控制组。

表3 不同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态度的影响[n(%)]

3 讨论

3.1 视频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为牢固

研究结果表明,视频组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效果优于课程组。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不同,初等教育虽然以提升素质为目的,然而应试教育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会主动吸收相关知识,因此大部分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但高等教育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源自两方面,一是自身学习兴趣,二是未来职业规划。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基础课程既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致,又与学生职业规划无关,因此即使教师竭尽全力,学生的出勤率和听课效果并不好。视频教学能有效弥补此类课程教学方式的不足,采用多感官刺激,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中原本需要有意注意才能吸收的知识点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3.2 视频教学符合信息社会需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电视和网络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视频短片的形式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与课外网络和电视媒介的传播形式相一致,能提升学生对枯燥的性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声音与影像的结合、案例的讲解与分析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3.3 视频教学有效降低了教师的影响

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的感受会通过外在的语言和行为有所表现。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性态度的引导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性态度倾向。不同年龄阶段、个人经历的教师的性态度存在巨大差别,课堂上学生即使学习相同知识,其内隐的态度也会受到不同教师的影响,因此,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存在巨大差别。若教师的态度与学生的态度存在相反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上强制性地将自身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导致教学效果朝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视频教学通过讲述客观案例,既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保证了教学效果的一致性,又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自主分析与理解,从而自觉形成健康的性态度与行为。

3.4 视频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内隐态度的改变

态度是一种评价或情感反映,是心理与神经的准备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复合体,与个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3]。而个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社会文化、家庭教养方式、周围环境、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性,短期的课堂教育很难改变。道德观和价值观属于个人意识范畴,个体差异较大,要求通过课堂教育形成统一性态度并不现实。然而视频短片可以通过案例讲述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事件本身产生内在的感受和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意向。通过观看艾滋病传播的案例和随意性行为造成实际危害的案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健康性行为的厌恶、恐惧等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态度;通过展示健康性行为与幸福家庭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的情感萌芽朝健康方向发展。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汪岩.多媒体 CAI中视频资源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5(7):155-156.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控制组艾滋病态度
《 世界艾滋病日》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