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能力的划分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2013-05-25 00:26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33000吴岱峰
地理教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能力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33000) 吴岱峰

地理学科能力的划分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33000) 吴岱峰

吴岱峰(1965-),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安徽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外聘专家;安徽省高中远程继续教育首席辅导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地理教师;省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蚌埠市政协常委;市首届中小学名师。论文《基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等20余篇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部分在全国、省级评选中获特等、一、二等奖,其中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3篇。编著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2012)、安徽省地方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等16部。主持和参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诊断和矫正研究》等11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两项获省一、二等奖。受聘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到广东、江苏等省讲学。指导学生科技项目9次获国际、全国、省级奖励,其中项目《我们与淮河》在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全国十佳示范奖”,项目《蚌埠地区天井湖、沱湖银鱼生态调查》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51届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获二等奖。

汲取地理智慧,服务健康人生。地理教育要着眼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和谐发展为出发点,重建课堂,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坚持专业和精神的修炼,以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和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丰富地理教育文化,实现教师的文化自觉。

一、问题背景

1. 研究意义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包括收集、处理、分析、评价地理信息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文字表述、图解表达能力)、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1]地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安全等广泛的项目上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同时,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2]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地理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等。

初中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相衔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思想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基本保持一致,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3]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要求保持连续性,提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地理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等要求,但在认知程度上存在差异,低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例如,在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原则上对地理事物的成因一般不做要求。

显然,中学阶段要实现上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地理教育需要积极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系统的中学地理课程学习,逐步形成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从学校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要求来看,学校的教学质量依赖于课堂的有效教学,依赖于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地理学科能力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有效教学追求的核心目标。

从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角度看,高考作为大规模教育考试,其考核目标定位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版)》(以下简称《高考大纲》)中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意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地理学科能力考查是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 目前在地理学科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及其评价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袁孝亭、王向东在《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念的培养》中提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理学科能力有四项具体规定,其中包含以下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第二个层级为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包括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的能力。第三个层级为‘研究’能力,包括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及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第四个层级为表达交流能力。”“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构成地理学科核心能力。”[5]

张亚南在《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中提出:“地理高考命题致力于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地理科学研究的特征, 使形成的地理思维具有综合、区域、空间、联系、批判、追求新结论等基本品质。地理思维能力可分为从记忆到综合应用等不同的层次, 各层次的地理思维能力拥有不同的价值。地理高考命题倡导并坚持的价值观是:注重评价地理学的思维品质;注重评价地理学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注重评价高价值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地理思维能力、野外工作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6]

张艳梅在《地理学科能力──—个亟待拓展和深入的研究领域》一文中认为:“由于(地理)学科能力本身的复合性和复杂性,加之当时学科能力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实践研究的匮乏,使得学科教育专家们对学科能力的建构缺乏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和实践依据,不乏交叉和重叠……当前对地理学科能力体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文献加经验总结或是套用现成理论的阶段,未能形成统一的、为各方所公认的共识”,“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应当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与学生思维能力品质的有机融合,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策略与学科能力的相互作用。就目前中学地理教学而言,从认知角度看,地理信息获取与整合,地理判定、解释、预测与评价,地理表述三项能力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学习特点,它们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成分。地理空间想象与图像运用能力则贯穿于地理认知过程的始终,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殊认知要求,是地理学科的一般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则是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地理学科能力区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地理学科能力还具有层次性……学生思维品质的差异使得这种知识的层次转变为学科能力的层次。复合性和层次性构成了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特点。”[7]

郑云清在《中学地理学科能力课堂操作分类表编制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实践取向,认为:“学科能力研究应把理论旨趣重点放在能力‘怎么来’的实践价值问题上。事实上,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学科能力精确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知道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能力立意的课堂教学实践”,[8]并指出:“从课堂实践的角度看,我们应把学科能力的研究重点放在学科特有的核心能力……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要求应该是地理思维方式”,“地理问题所具有的时空综合性、地域差异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科的主要思维方式通常都是在抽象思维(狭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也属于广义逻辑思维)共同作用下的空间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耦合,即基于图像的空间思维、基于系统的整体思维和基于变化的辩证思维,三者构成了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框架,提出了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视角的地理学科能力课堂操作分类表和广义知识视角的地理学科能力课堂操作分类表。

《高考大纲》提出的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要求。从试题测试的地理认知过程看,四方面所体现的思维劳动量从小到大,这样的排列对于引导一线教师对地理学科能力的理解有一定帮助。高考本着能力立意的考查方向,但是受纸笔测试的局限,高考对于一些学科能力,例如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等难以得到有效地确认和考查。这里所指的地理学科能力,显然与高考的要求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基于教育考试角度对地理学科能力的描述。

《标准》(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阐述学生应实现的学习目标时,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内容和认知层次做出范围和程度上的限定。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思维过程心理特征的不同层次,这实际上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也有了明确的描述或规定。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高三教学中出现泛化能力的倾向,导致忽视知识教学,为适应应试需要,机械地套用某些思维模式,产生新的灌输式教学。显然,实际教学中对地理学科能力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并由此产生诸多教学困惑。

综上所述,学界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内涵、划分等尚存在一定的未确定性。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视角,其在地理学科能力研究上也各有侧重。由于能力内涵与类型的复杂,决定了人们对地理学科能力认识的划分标准是多元的、不确定的,也客观造成了地理学科能力的界定缺乏内在的统一性与规范性。所以,对地理学科能力的研究有待深入。

本文探讨地理学科能力概念、地理学科能力的划分,藉此建构地理学科能力体系,为多途径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为教育考试加强地理学科能力考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地理能力提供依据。

二、地理学科能力概念、地理学科能力划分与学科能力体系

1. 地理学科能力概念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基于地理学科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及基本技能,并且运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确的学科属性。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核心能力体现地理学科价值观,表征学科思想和方法。地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的认知、地理信息的加工、地理过程的分析与预测、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

地理知识与地理学科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地理知识是形成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则创生和深化地理知识的建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进行着学科能力的培养。丰厚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土壤。

2. 地理学科能力划分与学科能力体系

基于“地理学科能力”涵义、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学生认知特点、《高考大纲》地理科的考核目标和教学实际,根据《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理学科能力的表述,参考袁孝亭、段玉山等关于地理学科能力的观点,地理学科能力可具体划分为:地理事物空间(地理位置、空间分布)认知能力、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结构)想象能力、地理事物综合(整体与差异、空间联系与发展)分析能力、地理图像(景观)判读能力、地理信息加工(包括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地理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等不同类型的能力,[9][10]构成彼此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学科能力体系。

根据地理学科能力涉及的地理要素,如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分布、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特征、地理技能等,根据地理思维的复杂程度、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类,可以对地理学科能力做进一步细分。

(1)《标准》关于认知要求的规定和《高考大纲》地理科评价目标所采用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类与地理学科能力细分

从《标准》的要求来看,课程标准关于认知要求的规定性,表现在不同的内容标准其规定的认知过程存在不同的层级,具体陈述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体现了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

《标准》在阐述学生应实现的学习目标时,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内容和认知层次做出范围和程度上的限定。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了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不仅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了学生认知过程心理特征的不同层次。[11]

《标准》的这些规定与《高考大纲》地理科的评价目标所采用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类是一致的。地理科高考的评价目标以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类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从地理概念、地理基本技能到地理原理和规律,划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判断、评价、得出结论)等不同的层次,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方面,[11]体现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具体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和技能”领域。内容标准中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包括体现知识方面的行为动词和体现技能方面的行为动词。前者包括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后者包括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迁移水平。[12]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常成为地理教育考试主观性试题命题设问使用的指令词语。

表1 基于《标准》、教学实际和教育考试的地理学科能力划分表

“体验性目标”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例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形成、养成、领悟等。在纸质考试的背景下,试题设问基于测量的要求,很少使用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2)基于《标准》、教学实际和教育考试的地理学科能力体系

袁孝亭、王向东在《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念的培养》中提出《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理学科能力有四项具体规定,其中包含四个层级(见前述)。[5]四个层级之间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借鉴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类理论,基于《标准》、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和教育考试的要求(大规模地理教育考试试题命题与相应课程标准不仅在内容上应保持一致性,而且在测试的认知层次上也应保持一致性,使试题基于课程标准,不会超过或低于相应课程标准),参考郑云清“中学地理学科能力课堂操作分类表”,编制设计基于《标准》、教学实际和教育考试的地理学科能力划分表(见表1),建构地理学科能力体系,其中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与能力维度的对应关系体现对地理学科能力的细分。该表体现了《标准》、教学实际和教育考试三者与学科能力之间的联系,为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学科能力培养、基于“能力立意”的教育考试命题和科学评价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提供依据(对地理能力的细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高考能力考查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为高校选拔具有相关能力的学生提供参考,有助于科学评价学生的地理能力及不同能力之间的差异)。

三、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主要路径

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例如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原有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积累,地理学习的倾向性(兴趣程度)等;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地理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技术等;此外,《标准》的规定、学校地理课程开设、地理教科书、地理教育评价方式(包括高考)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地理学科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理教育界对地理学科能力概念的界定、地理学科能力划分与能力体系建构尚未完整形成,教师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认识、对学科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学生对地理学科能力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还有待进一步培养;教育考试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测量和反馈还做得不够,如何发挥教育考试功能,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科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

1. 从课堂教学看,重视地理图像、地理思维教学,凸显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能力培养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重视地理图像(景观)判读能力的培养。图像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和表述工具,具有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等功能。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图像、阅读图像、分析图像、绘制图像, 目的在于理解图像的语言,应用图像解决地理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要重点加强获取图像信息、加工和处理图像信息、填绘图像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基本认知开始,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在对不同地理事象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思维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并且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逐步实现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是体现地理学科认知的思想方法,体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在必修三教学中,结合不同的学习案例,通过对相关地理图像、区域背景的学习,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对提升学生地理思维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在高三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调动和运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理问题进行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特征,尝试使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特点,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必要的论据,运用地理观念,探讨、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高三地理备考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地理技能是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加强针对性练习,从中掌握地理技能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理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铺垫和有目的的训练。[13]在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注意调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运用地理技能,实现技能培养的目标。

2. 从地理教科书编写层面引导课堂教学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载体,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教科书重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活动式课文中经常给出不同类型的图像和材料,结合地理问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在活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已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基本原理与地理规律,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写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例如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事物分布、地理图像、地理数据等,结合教科书体例、呈现方式、内容编排等,根据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阶段(学生不同学段)要求,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设计,并在地理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从教科书层面引导课堂教学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3. 结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例如,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学习,开展“农业与气象”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气象观测仪器,而且初步掌握了分析气象资料的基本方法和观测天气、预防灾害天气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本地理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结合地球运动教学测量本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测量当地的经纬度;结合“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组织学生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地理课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例如,结合开设的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读图绘图等技能,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如地理观察法、地理实验法、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比较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认知策略,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状况进行评价。

4. 结合地理教育评价,加强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积极有效的地理教育评价。要不断探讨地理学科能力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倡导评价的量化与质性化相结合。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在前述地理学科能力划分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能力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具体测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状况,尝试区分学生的地理能力差异,力图较全面地、有效地反映学生各方面地理能力的水平。并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地理能力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措施。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看,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评价要能够具体落实到每节课中,即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作进一步研究。

教育考试是测量工具。从目前来看,以高考为代表的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强调“能力立意”,测试学生的地理能力状况。设想通过确定的地理能力测试目标,结合测验试题的信度与效度、区分度等设计评价量表,进行测试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发挥教育考试的反拨功能,反馈一线教学,引导实际教学加强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1]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M]. 1992.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5] 袁孝亭, 王向东. 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念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 2003(10): 20-24.

[6] 张亚南. 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4): 84-88.

[7] 张艳梅. 地理学科能力——一个亟待拓展和深入的研究领域[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6): 11-12.

[8] 郑云清. 中学地理学科能力课堂操作分类表编制的思考与实践[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6): 4-8.

[9] 段玉山. 高考加强能力考察的创新研究——以地理学科的命题研究为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报告)[D]. 2011(7): 3-4.

[10] 袁孝亭, 王向东. 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论[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11): 4-6.2006(12): 4-6.

[11] 吴岱峰. 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大规模地理教育考试命题与思考——以2009年~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10): 6-12.

[12] 陈澄, 樊杰等.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张素芬. 高中地理学科能力及其培养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10): 93-94.

(责任编校:戴心雨)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加强能力考察的创新研究——以地理学科的命题研究为例”(项目号:GFA111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能力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