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3-05-28 05:43周巍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

周巍

【摘要】课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竞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予以加强。其中,以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为载体就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己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运用、创造新的事物。创新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和标志之一,是主体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创新能力则是实施这种目的行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技能是保障。

二、科技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能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科技竞赛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科竞赛,其主要成绩评价大多是与实用相关的实用新型、创造发明等实物产品,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往往要求参赛者提交相应的设计方案或者产品原型。上述规定要求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选题、分析、设计、制作产品并进行相关测试,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

2、能提高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技竞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就要求参赛的大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多门相关课程知识,不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大学生在设计、制作产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书本上无法提供现成答案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能自己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相关书本知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叶因此能在此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惟书的书呆子。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整体创新能力水平还整体偏低。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由于不善于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因而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大学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面窄,缺乏学科之间的独立整合能力,其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和直线式的,致使其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2、高校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是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素质培养,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部分专业课设置不合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是创新实践活动不够,学生参与率低。

3、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习俗影响深厚,不少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在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开发及关注上持否定和保守态度,不希望孩子多走弯路,只希望孩子在校期间顺利圆满完成学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种习惯性的强大家庭势力影响,严重桎梏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政府和各高校陆续制定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全社会范围内还未整体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国民对创新问题的认识度及参与度远远不够,也很少有较强的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为其提供可以展示自己潜能的平台。

四、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1、从机制上规范科技竞赛的管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组织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还处于初始阶段,竞赛活动主要是部分教师的个人指导行为,具体表现为由教师为主导的策划、创意与组织,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和具体实施,高校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随着科技竞赛的发展,学校和学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竞赛管理制度,要使高校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有序、有效、稳定展开,最终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就必须为其提供政策上的相关保障。这些保障主要包含两类。一是规范竞赛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了各类科技竞赛的管理体系,以及在竞赛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二是明确竞赛激励机制。如通过参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培训课程获得选修课学分,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奖纳入学生自主学分和其他评优评奖统计,此外对参与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给予指导和组织的教师也应制定相应激励机制。

2、从组织上完善科技竞赛管理体系

科技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其成效主要取决于进一步从组织上完善科技竞赛管理体系。形成以高校教务部门与各教学院系为中心,参赛学生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其中学校教务部门是主导,负责从政策、资金和宣传上对科技竞赛予以支持;学院是辅助,负责为科技竞赛提供全方位支持;参赛学生是主体,全面负责各类科技竞赛的具体运行。

3、发挥高校自主性,积极拓展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形式

以往学生各类科技竞赛往往限制参赛人数,以此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人数有限,覆盖面太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高校自主性,积极拓展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形式。一是可以通过组织校级各类科技竞赛,打破参与人数限制,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覆盖面,使之成为面向大部分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二是从校级各类科技竞赛中选拔优秀团队与选手,参与更高级别的科技竞赛,以其优秀团队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扩大其作为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科技竞赛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