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立校 做强优质教育

2013-05-28 05:42朱杰
实践新课程 2013年6期
关键词:办学质量学校

朱杰

一、坚持理性办学,完善顶层设计,引领教育质量提升

长春市十一高中建校近70年,历史悠久、素著盛誉,是吉林省首批重点及示范性高中,现有100个教学班,500多名教职工,6000多名学生。在保持现有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是摆在十一高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要提升教育质量,就离不开理性思考,科学谋划;要提升教育质量,就离不开顶层设计,智慧引领。

1. 以先进的办学思想武装人

十一高人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出了“树人固本、和而不同”的“树人教育”办学理念,明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树百姓信赖丰碑”的品牌目标,确立了“着眼三年、放眼三十年”的教育评价观,制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办学”的治校原则,完善了“立德、拓智、健体、尚美”的校训,树立了“敬业、求实、合作、争先”的校风,形成了“教能教法、教有特色”的教风和“勤学会学、学有特长”的学风,凝练出“勤劳和智慧”的十一高人核心精神,绘制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长远发展目标,即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学府式的示范性高中”。这是十一高中办学思想的系统阐释,成为十一高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十一高人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成为推动十一高教育质量提升的理性指南。

2. 以“勤劳和智慧”的学校精神激励人

与时俱进的十一高中,在2009年将学校精神凝练为“勤劳和智慧”,这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精神品质的提炼,是几代十一高人在创业、守业、兴业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以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张扬并蕴含着时代精神的理念与境界,为学校发挥特色和优势,持续发展、永铸辉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勤劳治校、智慧引领”的十一高精神不断激励十一高人拼搏进取、奋发有为,支撑起学校持续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3. 以科学的发展定位鼓舞人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地定位发展目标,有利于清晰勾勒学校发展的路线图,形成十一高人共同的愿景。十一高近期发展目标是:学校综合实力由首批“四大示范校”不确定排位到稳固地位居全省综合实力第二名;学校管理方式由粗犷的经验式的惯性管理向理性的具有内驱力的精细化管理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狭隘的教育教学观向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这三个近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鼓舞着十一高人向理想的中期目标迈进:一是实现规模办学的发展目标,即保持十一高现有规模,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理性办学;实现小班化办学目标,即所有年级全部实现56人左右的规模班额,实现体验、探究、合作、展示的新课堂,从而真正地实现“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有新教师才会有新课堂,新课堂造就新学校,新学校培养新学生。这个“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支撑教育的新思想——回到以人为本上,来研究和改变教育。二是在规模办学的前提下,实现更为理想的办学格局,以现有十一高本部作为主校区,创造条件建设分校区,并独立设置国际部,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形成独特、深厚、强大的十一高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十一高精神,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十一高的远期定位更令人神往,更有强大的感召力,其基本内容是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的外延发展转变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实力增强的内涵发展。外延发展强调学校在规模、条件、设施等“硬件”方面强势扩张,而内涵发展则强调在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软件”方面不断提高。未来十一高要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加强管理,还要在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加强强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的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等方面卓有进步。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一流学校,真正实现硬件设施一流,校园文化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育人成果一流,办学品质一流。

顶层设计的完善,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带来了变革,实现了跨越,引领了发展。十一高教育质量也不断获得提升,做强优质教育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坚持内涵发展,狠抓内涵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走内涵发展之路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途,而内涵发展则集中体现在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德育创新等方面。

1. 狠抓文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的DNA,是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她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十一高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建设目标,着力建设五大学校新文化:一是建设生态文化,致力于改变教师的工作生态和学生学习生态和文化生态;二是建设价值文化,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的人生观、职业观、教育价值观;三是建设精神文化,形成“勤劳和智慧”的学校精神;四是建设行为文化,致力于建设优良的政风、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五是制度文化,致力于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管理,并通过强化、固化、融化三个阶段的建设最终形成学校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正向纵深推进,文化育人功能正在强力释放。

2. 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十一高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在教师培养上实施“三大工程”——教师专业化工程、“三五七”名师工程和老带新青蓝工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搭梯子、建平台。为此学校改革了处室设置,将传统的教务处分设为教师发展处、教学管理处和教学研究处,通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职业生涯档案,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等方式,最终实现教师队伍的全员整体优化。目前,学校培养特级教师16人,高级教师17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225人,研究生及博士学历233人。学校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占所有教师比例达60%以上,同时50%以上的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等各种荣誉称号,所有骨干教师在国家、省市各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提升教育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狠抓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是教育成熟的重要标志。十一高坚持开发校本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出符合国家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校本课程已完成和将要推出的就有近50种。同时,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的要求,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研究性学习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仅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立项课题就超百项,做到了每个班都有课题,每个学生都参加到研究性学习中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十一高在长春地区率先践行高效课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定落实新课改理念。高效课堂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建章立制刚性约束提升到教师自觉自愿探索前行,从加班加点填鸭灌输转变到精讲精练互动探究,从集体备课生成教案的教法研究转向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法研究。目前,导学案在学校全面铺开,高效课堂深入人心,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有所减轻。十一高还非常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信息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加强。2012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十一高率先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全面更新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为推动十一高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4. 狠抓德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

十一高把建设高效德育作为重中之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将传统的学生处分设为学生管理处和学生发展处,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校本课程、实践体验、行为养成等载体,全面开展“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字道德教育活动。借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优、宽容大气、自强不息、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长春人。十一高主张全员德育,倡导“自主教育”,从抓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入手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十一高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中学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同时,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加强劳动教育,并不断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十一高德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指导,以多样、多元评价展现学生多方面才能,组织开展了道德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星级学生”的评选。这些举措有力地配合了教学工作,更加全面地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做强优质教育,铸就名校品牌,真正实现质量立校

十一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性办学。去掉浮躁和功利,不搞花架子,不使虚招子,安安静静办学,老老实实办学,牢牢把握住提高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果,这也标志着十一高做强优质教育,铸就名校品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质量立校。

1. 学科竞赛盛誉空前,高考成绩名列前茅

为了发掘具有潜质、富有特长的学生,十一高首创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班和人文素质培养实验班,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十一高以开展学科竞赛的形式发掘理科尖子,遴选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班学苗,成果喜人。仅2007年以来,各学科竞赛就有近百名同学获得吉林省赛区第一名,其中多人代表省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摘金夺银;参赛学生全部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名校。人文素质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凭借他们雄厚的综合实力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优势尽显,同类校中出类拔萃。十一高高考成绩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都名列前茅。几年来,考入北大、清华及香港等著名大学的学生近100人,且呈逐年增加态势,仅2011年以来就有40人。2012年高考各项指标全面突破:600分以上168人,重点线上人数达1300人,本科线上人数近2300人,升学率接近100%。十一高成功经验也通过与农安伏龙泉中学、榆树弓棚子高级中学、新疆阿勒泰二中等普通高中联盟体而得以推广。

2. 北大清华直接推荐,重点大学倍加青睐

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引起国内一流高校密切关注。各一流高校经过对各方面办学成果及综合实力的严格评审和考核,分别给予十一高自主招生最优政策。2011年,十一高相继获得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格、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领军计划”推荐资格,成为北大、清华 “双料”保送基地。这在十一高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学校获得了业界最高认可。继北大、清华之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创新计划”资质赋予我校,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校长直通车计划”实名推荐资质赋予我校,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优直选资质赋予我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计划”资质赋予我校。目前,十一高已经成为北大、清华、科大、人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80余所国内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基地。据统计,仅2012年十一高中向这些高校推荐自主招生人数就达200多人,这意味着整个毕业年级有10%的人获得加分,也意味着十一高在国内高校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认可度。

3. 社团活动成功转型,养成教育卓有成效

十一高充分挖掘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现有40多个精品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中,如红十字社团、民乐社团、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社团(DIY)等。学生社团活动经多年实践探索已经顺利完成校本课程化转型,形成了报名人性化、参与全员化、活动自主化、管理民主化、考评多元化的具有十一高特色的社团活动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十一高两次承办长春市社团工作现场会,社团工作的成功经验不仅辐射到整个长春地区,而且引起了团中央的关注,学校派员在全国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上专程向陆昊书记作了有关汇报,得到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报道十一高社团活动。十一高把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从入校、上课、下课、间操、午休、自习到放学、居家,从楼层疏导、班车规范到舍务管理,从开展各项活动到体验社会生活,全部着眼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养一个成一个。学校为养成教育搭建广阔平台:文明礼仪标兵创建、传统美德教育、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体育艺术大会、学雷锋活动、成人节系列活动等,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学校还多次承办长春市成人节大型宣誓仪式,展示十一高学生风采,为6000多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现在,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彰显十一高中特色的亮点。

4. 道德建设喜结硕果,体育艺术异彩纷呈

十一高着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学生立身道德高地,做一个大写的人。思想道德建设喜结硕果。仅2011年,在小悦悦事件持续发酵引起广泛反响,人们争论“扶还是不扶”的社会背景下,就涌现出晚自习放学途中夜救脑出血危病老人不留姓名的巢家珲、在阿尔山路遇重大交通事故挺身救助他人的赵泽宇、新加坡游学期间拾到10万巨款而不昧的林阳、汤皓南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其中巢家珲的事迹还引起了长春市委宣传部的关注,市文明办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光明日报》、《新文化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广泛报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目前,“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字道德准则已经深入广大学生心中,十一高已经形成体现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新风尚。社会各界对十一高学生的道德表现交口称赞。此外,学校阳光体育全员覆盖,艺术素质全面提升。在竞技体育方面,近几年来各学生运动队在全国、省市各类大赛中共拿30多个第一。十一高中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是吉林省冠军。特别是2012年女子排球队勇夺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总冠军,不仅创造了十一高的历史,也创造了吉林省的历史,这是继十一高蝉联男子篮球全国总冠军的又一殊荣。此外,学生铜管乐队曾受邀参加意大利国际管乐节,学生军乐团赴韩国参加东北亚文化艺术节,女子仪仗队参加长春市万人歌咏比赛,真正实现了教学、德育双丰收的喜人局面。

5. 国际教育成效初显,各大媒体日益关注

十一高办学富有前瞻意识和国际视野,在长春地区率先建立了中加海外高中,在中国课堂上全面引进加拿大高中课程;又引进了美国最大教育集团楷博项目,聚合了中美教育的资源优势。中加海外高中2010到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加拿大BC省教育部海外高中资质评定认定证书。国际部仅2011年就为中方多位英语及其他学科教师提供近100节观摩课,促进了教育观念碰撞和教育思想交流。美国楷博项目已有数十名学生考入美国东北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同时,有序组织教师和学生的中外互访,师生共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教育教学交流访问。学校良好的办学质量,崇高的社会声望,引起了媒体极大关注,成为传媒领域的“十一高现象”。仅2011年以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城市晚报》、《吉林日报》、《吉林教育》、《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平面媒体,长春电视台、长春广播电台、交通之声、守望都市、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卫视、中央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纷纷关注、报道十一高,相关新闻多达300余篇。

(作者单位:长春市十一高中)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办学质量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睡个好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