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2013-06-19 15:42曾建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脓肿螺旋病灶

曾建勋 章 飞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300)

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曾建勋 章 飞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300)

目的 探究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针对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40位肝脓肿患者,经手术后得到确诊的病例,对其相关病历资料及检查图像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观察本次40位患者的CT检查图像,判断CT扫描对肝脓肿的确诊率,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检查的40位患者中,38名患者被诊断为肝脓肿,其中1例肝转移瘤和1例肝血管瘤被误诊,确诊率为95%,误诊率为5%。在这40位患者中,单发脓肿25例,多发脓肿15例;脓肿直径约在2~12cm范围内。本次调查的患者中,脓肿的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居多16例,其次为肝左叶11例,累及两叶者仅有3例。结论 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后的图像上,对肝脓肿可以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征象,确诊率高,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双排螺旋CT;肝脓肿;诊断;价值

肝脓肿的发病是由于细菌经胆道、肝动脉、门静脉、肝外伤等感染肝脏,由于近年来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使肝脏感染严重,造成肝脓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增加。随着医学影像质量的不断上升,检查仪器设备的日渐先进,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使早期肝脓肿在影像学的帮助下,确诊率明显的得到提升,还可以及时并且准确的获得临床信息,增加了临床的手术治疗率,减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40位肝脓肿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45~80岁之间,该40名肝脓肿患者在经手术等临床手段后,得到确诊的肝脓肿患者的病例,对该40位肝脓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资料包括:以往病历,如病史,诱因等;双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得到的检查图像,再经过图像重建等后处理,显示出图像中的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患者临床症状,在这40名肝脓肿患者中,有38名肝脓肿患者出现高热的现象,有29名肝脓肿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有24名肝脓肿患者感到乏力,有18名肝脓肿患者出现寒战症状,7例肝脓肿患者伴有呕吐现象;通过确诊经一段时治疗和复查后得到的疗效资料等。

1.2 方法

检查时嘱患者采取常规检查体位,仰卧位进行扫描,先进行平扫,确定由右侧膈肌顶部至右肝脏下缘为扫描范围,使用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向患者体内注射增强药物,注射速度为2.5mL/s,我院选取的增强药物为碘对比剂—优维显,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得到的CT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位置、密度等,为临床确诊肝脓肿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更具获得的CT检查图像,更好的做出鉴别诊断。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复查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改善或消失,再次进行双排螺旋CT扫描发现病变大小、密度等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

2 结 果

在经过双排螺旋CT扫描检查的40位肝脓肿患者中,38名患者被诊断为肝脓肿,其中误诊了2例,1例肝转移瘤患者和1例肝血管瘤患者,由此可见确诊率为95%,误诊率为5%。在这40位肝脓肿患者中,单发脓肿为25例,多发脓肿为15例;脓肿直径约在2~12cm范围内。本次调查的40名肝脓肿患者中,脓肿的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居多26例,发生率为65%,其次为肝左叶11例,发生率为27.5%,累及两叶者仅有3例,发生率为7.5%。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图像等,出现显著改变,如下表,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CT扫描显示的病变图像均有所改善,可见治疗效果佳,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

3 讨 论

3.1 双排螺旋CT

双排螺旋CT通过双排探测器,提高扫描速度同时可获取多层图像,由于其原理是快速容积扫描,可以进行不间断的采集数据,获得大量信息,再由计算机进行后处理,如三维重建,可以使图像的质量更清晰,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减少了伪影的存在[1]。

3.2 肝脓肿的CT图像表现

本次研究的40例肝脓肿患者,由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阶段均大多不同,CT平扫后得到的图像中病灶显示情况中,较大者病灶显示尚清,边界尚光滑,按时较小病灶形态、边界等显示不是很清晰,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如肝血管瘤等相鉴别,但是CT增强扫描后的图像却有不同表现,可分为高密度的团片征,成片状的高密度区,边界尚清;靶环征,高密度的环形阴影;囊肿征,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区,边界欠清;含气征,高密度的病变区可见气体密度影,等几种征象[2]。根据双排螺旋CT检查显示出的图像,可以很清晰、很直观的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以及邻近脏器的情况,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做出强有力的证据,可以及时的为临床治疗争取到最佳时间。

3.3 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肝脓肿是由于细菌经胆道、肝动脉、门静脉、肝外伤等感染肝脏造成的,肝血管瘤也可因炎症感染而致,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的CT检查均表现出肝区低密度的占位,当进行增强扫描时,会发二者的图像表现存在很多异同,肝脓肿的CT增强图像显示出病灶的为高密度影像,但是肝血管瘤病灶显示为边缘强密度的图像,这些为我们在确诊中在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准确的做出诊断。为临床治疗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参考价值[3]。

综上所述,肝脓肿的由炎症的侵犯感染而演变而来的,根据其发展的程度不同,我们通过双排螺旋CT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得到直观的病变图像,更清晰的观察病变的发展阶段,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不可估价的确诊率和诊疗效果,双排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等一系列不可取代的优点,为早期肝脓肿的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影像证据,临床医师再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并分析检查得到的影像表现,即可以做出确切诊断[4]。可见,双排螺旋CT检查肝脓肿的正确率极高,这对于肝脓肿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现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确诊检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更好为以后的医学发展贡献临床价值。

[1] 周华平 杨国良 彭建涛,等.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5(6):6-7.

[2] 毕卫群 冯维刚 刘士锋,等.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的MS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2):1834-1838.

[3] 窦红卫.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 19(2):96-99.

[4] 邹建华,邓巧.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相关病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2(5):699-701.

R575.4

B

1671-8194(2013)01-0081-02

[3] British Medical Researcl Council Working Party.Long tern domiciliary oxygen therpy in chronic hypoxic cor pulmonale complicating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J].Lancet,1981, 1(8222):681-686.

猜你喜欢
脓肿螺旋病灶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