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Serpine1、vWF、PF4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表达

2013-06-23 02:48胡继红赵学凌李宏昆吴雪梅王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纤溶白细胞内皮细胞

胡继红,赵学凌,李宏昆,吴雪梅,王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集。随着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发展,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对于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卧床或制动时间较长,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易发生DVT而阻塞静脉,严重者可发生下肢股青肿、缺血坏死,若血栓脱落,可导致大面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危及生命,慢性期常伴发DVT后综合征[1]。因此,DVT的早期预测诊断和预防显得非常重要,但对于血栓形成早期,静脉内皮细胞调控、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变化、诱导凝血/抗凝、纤溶/抗纤系统失衡及促进血栓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仍未发现较可靠的预诊标志物[2-3]。本研究拟检测白细胞聚集、血小板活化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第4因子(PF4)在DVT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变化,为探寻预诊标志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8例为DVT观察对象,其中10例患者术前发生股静脉血栓者纳入血栓形成组,行抗凝加溶栓规范治疗,待血栓消退,深静脉血流通畅,能保证肢体静脉回流后,再行浅静脉抽剥术,48例术前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者均行浅静脉抽剥术,术后5例发生DVT,亦纳入血栓形成组,故血栓形成组共纳入15例患者。43例未发生DVT者,随机选取15例纳入无血栓形成组。另选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DVT观察、诊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及要点:由一组高年资医生实施,系统掌握深静脉血栓相关理论;能够准确动态观察症状变化及进行正确的体格检查;掌握相关手术技术,能保证手术质量;结合相应情况及时行超声检查,筛查有无血栓形成;必要时再行静脉造影确诊,确保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与相应状态尽可能相符。

1.2 方法

1.2.1 血液样本采集、保存和总RAN的提取确保所采集血液样本与相应状态尽可能相符,按不同组别采血,每例研究对象在相应状态,每次从肘静脉采集静脉血10 ml(真空枸橼酸钠抗凝抽血管,每管约2.7 ml),立即颠倒混匀20次以便充分混匀,避免血液部分凝固、血栓形成。采用血液样本保存试剂盒(PAXgene Blood RNA Tube,BRT,美国QIAGEN公司)保存样本,并于30 min内将血样(2.5 ml)倒入BRT管中,立刻盖上盖颠倒20次充分混匀血样。然后,将BRT管置室温(18~25℃)静置2 h以上(但不超过24 h),以便血样与BRT管中试剂充分反应,达到最佳RNA提取效率。采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总RNA提取试剂盒(PAXgene Blood RNA Kit,美国QIAGEN公司)提取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总RAN约45μl,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从每份RNA样本中取5μl按1∶200稀释,检测吸光度260/280(A260/A280)比值均在1.8~2.0。

1.2.2 cDNA合成取8μl RNA模板,加入实时-PCR反应体系,低温(4℃)离心15 s(3 000 g)后放入PCR仪,实时-PCR反应条件为37℃60 min,将RNA反转录为cDNA(Quantscript RT kit Quant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公司)。从每份cDNA中取出0.5μl为模板,行PCR扩增内参基因GAPDH,经凝胶电泳检测,条带较亮、大小正确,然后将剩余的cDNA模板(约19μl)置于-80℃储存备用。

1.2.3 PCR和实时-PCR引物设计引物设计采用Primer 5.0软件,要求必须跨越内含子,避免基因组污染,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表1)。

表1 人TGF-β1、Serpine1、vWF、PF4基因引物序列

1.2.4 PCR检 测TGF-β1、Serpine1、vWF、PF4表达采用PCR试剂盒(2×Taq PCR MasterMix,天根生化科技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TGFβ1、Serpine1、vWF、PF4表达。将血液0.5μl cDNA模板,加入RCR反应体系,PCR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3 min;扩增条件:变性95℃30 s,退火60°30 s,72℃,延伸30 s,循环35次;72℃,10 min充分延伸。

1.2.5 实时-PCR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表达采用荧光实时-PCR试剂盒(Platinum®SYBR®Green qPCR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TGF-β1、Serpine1、vWF、PF4表达。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仪7300(美国ABI公司)和Power SYBR®Green实时-PCR Master Mix进行实时-PCR,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设定扩增程序如下:预变性95℃2 min;变性95℃5 s,退火60℃30 s,循环40次。溶解曲线阶段:变性95℃15 s;退火60℃30 s;延伸72℃30 s。以GAPDH作为内参照。TGF-β1等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按公 式2-△△CT=2[CtN(T-gene)-CtN(GAPDH)]-[CtA(T-gene)-CtA(GAPDH)]计算[4]。

1.3 统计学方法

重复检测3次,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R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

从凝胶电泳结果可见,血栓形成组中所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 RNA条带灰度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及无血栓形成组增高,提示TGF-β1、Serpine1、vWF、PF4在血栓形成组表达明显增高。

2.2 各组PCR电泳结果A值分析

TGF-β1、Serpine1、vWF、PF4的A值在血栓形成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提示TGF-β1、Serpine1、vWF、PF4在血栓形成组表达升高。

表2 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

2.3 实时-PCR检测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

TGF-β1、Serpine1、vWF、PF4 mRNA在血栓形成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图2~3)。

表3 TGF-β1和Serpine1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量

表4 vWF和PF4在各组间的相对表达量

3 讨论

DVT形成过程是动态变化过程,涉及多系统、多因素,调控机制复杂。参与DVT形成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白细胞、血小板、粘附因子、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彼此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凝血/抗凝、纤溶/抗纤溶系统生理状态下保持动态稳定并相互制约,一旦平衡打破,在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调控下,内皮细胞、血白细胞、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聚集,启动凝血级联反应,促使局部分子微环境向血栓形成方向发展,致血栓形成[3]。其中TGF-β1、Serpine1、vWF、PF4对白细胞粘附聚集、血小板活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它们在DVT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vWF主要在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内合成,在血小板α颗粒、血浆和内皮下连接组织也能产生。vWF能与血小板糖蛋白Ⅰb-Ⅸ和内皮下胶原结合,成为血小板粘附在内皮下的桥梁,桥接血小板与静脉内皮间的粘附;还能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桥接血小板与血小板间的粘附,诱导血小板聚集,参与血栓形成。最近的研究发现,vWF水平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5-6],但在DVT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vWF mRNA在DVT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诱导血小板粘附、聚集,促进了DVT形成。

血小板α颗粒中25%的蛋白质是PF4,它是血小板活化后释放最多的蛋白,被认为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活化的血小板可以分泌PF4,并诱导CD40L释放,通过CD40-CD40L结合促进内皮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相互粘附,进而介导内皮细胞从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化状态。PF4可通过上调TLR2表达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1、E-slectin、VCAM-1)、趋化因子(MCP-1、MIP-1)和炎性因子(TNF、IL-1)促进炎症反应,进而通过趋化因子诱导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募集、粘附于静脉壁内皮,通过E-selectin/ESG-L介导血小板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7-8],但在DVT形成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PF4 mRNA在DVT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介导白细胞粘附和血小板活化,促进了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由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纤溶酶激活物和纤溶酶抑制物组成。纤溶抑制物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α2抗纤溶酶(α2-AP)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Serpine1也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合成,近来发现血小板也能合成和储存PAI-1,且当血小板活化后可以释放PAI-1,它通过抑制u-PA和t-PA的活性,阻断或减缓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抑制血栓降解,促进稳定血栓的形成[9]。近来发现,血清PAI-1升高所导致的低纤溶能力,可能是DVT的高危因素之一且Serpine1基因4G/5G的多肽性与DVT发生密切相关[10-11]。前期动物实验发现,DVT模型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Serpine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2]。本研究发现Serpine1 mRNA在DVT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抑制纤溶而促进了血栓形成。Serpine1在不同组织中的产生和释放受到多种刺激因素,如内毒素、炎症因子(IL-1等)、TGF-β家族、TNF所调节。

其中,TGF-β家族重要成员TGF-β1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PAI-1[13]。TGF-β可以通过调控一些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进程。但在DVT中的作用研究较少,而本研究发现TGF-β1及其下游基因Serpine1、vWF、PF4 mRNA在DVT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表达上调,TGFβ1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Serpine1、vWF、PF4表达,参与白细胞粘附、血小板活化而促进血栓形成。

[1]顾建平,徐克,滕皋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505-510.

[2]李炯,唐博.静脉血栓栓塞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2326-2328.

[3]Esmon CT.Basic mechanisms and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sis[J].Blood Rev,2009,23:225-229.

[4]Schmittgen TD,Livak KJ.Analyzing real-time PCR data by the comparative C(T)method[J].Nat Protoc,2008,3:1101-1108.

[5]Xu AG,Xu RM,Lu CQ,et al.Correla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gene polymorph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Mol Med Report,2012,6:1107-1110.

[6]van Galen KP,Tuinenburg A,Smeets EM,et al.Von willebrand factor deficiency and atherosclerosis[J].Blood Rev,2012,26:189-196.

[7]Aidoudi S,Bikfalvi A.Interaction of PF4(CXCL4)with the vasculature:a role in atherosclerosis and angiogenesis[J].Thromb Haemost,2010,104:941-948.

[8]Kowalska MA,Rauova L,Poncz M.Role of the platelet chemokine platelet factor 4(PF4)i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J].Thromb Res,2010,125:292-296.

[9]Brogren H,Karlsson L,Andersson M,et al.Platelets synthesize large amounts of activ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J].Blood,2004,104:3943-3948.

[10]Meltzer ME,Lisman T,de Groot PG,et al.Venous thrombosis risk associated with plasma hypofibrinolysis is explained by elevated plasma levels of TAFI and PAI-1[J].Blood,2010,116:113-121.

[11]Akhter MS,Biswas A,Ranjan R,et a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gene 4G/5G promoter polymorphism is seen in higher frequency in the Indian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0,16:184-188.

[12]胡继红,吴雪梅,李兴国,等.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促进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890-894.

[13]Samarakoon R,Higgins SP,Higgins CE,et al.TGF-beta1-induce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express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requires pp60(c-src)/EGFR(Y845)and Rho/ROCK signaling[J].J Mol Cell Cardiol,2008,44:527-538.

猜你喜欢
纤溶白细胞内皮细胞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白细胞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