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李子齐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也只有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根本,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我们要大胆的进行实践和改革,使中等职业教学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造创新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创新要注重教学内容、方式多样化;要注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培养要联系课外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职业学校 创新 改革 课外活动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97-01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也只有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根本,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我们要大胆的进行实践和改革,使中等职业教学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多数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往往缺乏针对性,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诸如电子、计算机等几个专业。与当地人才需要脱节,又不了解外地的用人行情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体现不出上学的价值,从而诱发了在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弃学心理,滞碍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2、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差。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方面专业的教师还很少,中职学校大都是由其他学校改制而成,上课的时候也是用要求高中学生的一切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于企业实践一线的教师很少,对企业实践了解得也很少。试想,这样知识结构的职校教师能教出高技能的学生吗?
3、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中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虽然在提倡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看法,只要求注意听讲,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1、创造创新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心目中不存在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一视同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师生平等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去感受,去联想,这才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大胆创新。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设框框,不给学生限定答案。让学生能抛开束缚,跳出圈圈,大胆设想,还可以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引导性想象。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无论是正确的,片面的,还是错误的都要给与肯定,并做出评价。
2、教学内容、方式多样化。
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精选教学内容、精简课程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发展个性及科学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改革现有教材的编排体制和表现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经精简后应掌握的知识点,从便于学生观察的事物入手,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进行探讨,通过观察、了解、想象、质疑、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学习掌握穿插其中的基础知识。按这样的表现形式编写出的创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旧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性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内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要加大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师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是职教发展面临的大课题,学校应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学校应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给予“双师型”教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4、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外活动形式。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为了让更广大的中职生能够参与该项活动,并在活动的实践中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可定期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科学知识讲座。由学校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向学生进行创新原理、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意识的教育和训练,激发创造的火花。组织开展常规性“异想天开”活动。由科技辅导教师围绕一至两个创新技法提出引导问题,小组成员围绕问题展开发散思维,或者联想其他新的问题,或者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结合专业特点,有计划地把创新潜能、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创新技法训练同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才能。
5、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实践基地的补充。结合地方实际,优先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学校实训水平。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让行业、企业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更大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可以直接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节奏,经受实战的考验,便于毕业后一步到岗。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大胆改革,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期的中等职业学校,更要充分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各校要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子,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功能,优化供给,增强学校的社会适应性,是启动社会职业需求,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王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J].职业圈,2007
[2]解平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