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像问题情景教法”的研究

2013-07-05 01:15河南省新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465500周东升
地理教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南极洲情景景观

河南省新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465500) 周东升

一、“图像问题情景教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构建

“图像问题情景教法”的结构模式图示如下。

二、“图像问题情景教法”课堂教学环节设想

按照“教学内容图像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训练化”的思路,组织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围绕 “问、读、思、说、议、绘、结、测”等要素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各环节进行优化组合。

1.问 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参照教材文字和图像系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图表设计启发性强、呈现有序、形式多样的问题链(问题组),用挂图、投影片、活页纸、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手段,展示图像和问题,提供“读”“思”的媒体和目标。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创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2.读 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方法,学生读图分析,通过自读和合作讨论初步理解知识,教师巡视指导,进行思路点拨。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思路指导要逐步减少,以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说 学生按照问题的呈现程序“看图说话”,借助图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教师适时点评。对理解性问题,要让学生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即要求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线索与思考过程说出来,外显思维结果。

4.绘 将学得的新知草绘在绘图本上,图示知识,培养“文图互换”能力。地理事象分布知识绘在“区域轮廓简图”上,规律、成因、原理知识绘成简单的示意图、结构图、模式图等。

5.结 用“框架结构式”“对比表格式”“图文表结合式”“纲要信号式”“图示式”等形式,梳理、归纳、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6.测 围绕教学的重点目标,设计变式问题,要求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已掌握的方法、已形成的观念去分析、判断、阐释、评价和解决地理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迁移知识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能力。

三、“图像问题情景教法”操作案例

1. 利用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

案例一 “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的教学

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观察景观图“东北冬季的林海雪原”与“终年浓绿的海南岛”,学生介绍景观图反映的事物,初步感知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特点,引起探究兴趣。

(2)阅读“我国一月份气温分布图”,彩描20℃、0℃、-20℃的三条等温线,计算南北温差,得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3)利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光照图”“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异”及“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昼夜长短差异图”,分析南北温差大的主要成因。

(4)分析“我国与世界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统计表,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的结论。

(5)利用“我国冬季风影响范围图”,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原因。

(6)解决问题“冬季,乘无空调的火车从深圳到哈尔滨,所穿的衣服有何变化?”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二 “世界陆地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

可把景观图和地图结合起来使用,引导学生认识“陆地自然带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1)展示反映各自然带特征的景观图片。例如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沙漠、热带草原、温带草原、极地苔原的景观图片,介绍反映的事物,但不注明地区。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讨论特征。

(3)学生对照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讨论图片上的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

(4)学生阐述讨论结果,教师讲评。

(5)选取自然带,要求学生写一段描述该自然带特征的小短文(例:热带草原干季景观),以培养“图文互换”的能力。

2. 学会绘制简略地图、图表、模式图等,理解理性知识

案例一 学习“南美洲的气候”

可让学生将课文中表述南美洲气候的文字,转绘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实现“图文转换”。让学生画出表示南美洲气候成因的纬度因素与风带气压带名称(赤道、南回归线、40°S,东南信风、东北信风、西风)、地形因素(安第斯山脉)、洋流因素(秘鲁寒流、巴西暖流)。学生能画出示意图,就表明理解了知识。

案例二 学习“破坏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让学生列举破坏热带雨林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表现,理清各环境问题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画出结构模式图,训练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 利用图像提出地理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 “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教学

首先,提供相关图表资料和信息:①南极洲煤炭分布图及煤炭储量统计表;②南极洲气温与降水的统计图;③南极洲景观图片;④点拨: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接着,让学生利用上述信息提出问题。例如: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南极洲会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或“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两问题相比,在深度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引导分别探究。

案例二 探究“地形的变化”

提供下列资料,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兴趣:①科学家发现并拍摄到的青藏高原某地石灰岩溶洞景观照片;②青藏高原该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统计资料图表;③说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温湿的气候、广布的石灰岩岩石;④让学生围绕资料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南极洲情景景观
南极探险日常
情景交际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Explore Antarctica with the photographer 与摄影师一起探索南极洲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南极洲——中山站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