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7-07 15:14江汉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证候有效率高血压

江汉奇

(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广东 梅州 514011)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江汉奇

(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广东 梅州 5140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控制饮食、运动规律化及心理辅导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药降压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29.73%)、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3.16%)、总有效率(9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辨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难治性终生性疾病之列,临床上2种疾病常发生并发,且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多存在高胆固醇、高血黏稠度、动静脉血管顺应性低下、高血压及胰岛功能低下等症状,患者靶器官生物活性效应在机体内降低,是有多种症状的较为复杂的症候群[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预防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非常重要[2]。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4.7±5.2)岁,高血压病程平均(6.5±2.1)年,糖尿病病程平均(7.6±2.8)年。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4.1±5.4)岁,高血压病程平均(6.3±2.5)年,糖尿病病程平均(7.7±2.4)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控制饮食、运动规律化及心理辅导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药降压降糖治疗,格列齐特片,口服,80mg/次,3次/d;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0.25g/次,3次/d;施慧达,口服,2.5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组方为半夏、白术、远志、天麻、神曲、薏苡仁等;气阴两虚型,组方为黄芪、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等;肝肾阴虚型,组方为生熟地黄、枸杞、墨早莲、女贞子、钩藤、代赭石、牛膝等;阴阳俱虚型,组方为生熟地黄、淫羊藿、山药、当归、黄柏、牛膝等。偏阳虚者加肉桂、鹿角胶、巴戟天、杜仲等;偏阴虚者加枸杞、麦冬、石斛等;面色紫黯,舌有瘀斑,脉细涩者加丹参、桂枝、川芎;小便清长,肢肿便溏者加苍术、猪苓、薏苡仁、桂枝。1剂/d,取200mL左右汤剂,分2次服完。

1.3 疗效判断标准[4]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痊愈:证候积分减少≥90%,即中医临床诊断体征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即中医临床诊断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改善;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即中医临床诊断体征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证候积分降低<30%,即临床诊断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11例(29.73%),有效24例(64.86%),无效2例(5.41%);对照组显效5例(13.16%),有效23例(60.53%),无效10例(26.3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疾病病死率是正常人的2~8倍,并对心、脑、肾等脏器有较大的影响,对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了物质和心理上的负担[5]。糖尿病与高血压在现代医学上的关系较为复杂,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年龄、肥胖、物质代谢异常、吸烟、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相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6]。中医理论中高血压与糖尿病归为“眩晕”、“头痛”、“消渴”等的范畴内,消渴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阴虚为本,燥热为实,其本在肾,其病理演变过程为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后再转为脉络瘀阻,气阴两虚,最后为阴阳俱虚[7]。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主要是辨证论治,肝肾阴虚型予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痰湿中阻型予以健运分消、疏导降浊;气阴两虚型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阴阳俱虚型予以调整阴阳、潜阳降逆。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与总有效均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显著的疗效。临床在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时,患者还应注意调理养生,戒烟酒,饮食做到低糖、低盐、低钠、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素,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加机体代谢能力。

[1] 傅宁,温丽艳,杨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类和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8,18(8):28-30.

[2] 徐佩英,吴铱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329-330.

[3] 郭喜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辩证治疗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583-584.

[4] 何建龙.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0例[J].陕西中医,2012, 33(10):1295-1296.

[5] 苗庆.糖尿病高血压诊治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2): 72-73.

[6] 刘新卫.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J].中国中医药, 2011,9(19):145-146.

[7] 吴卓,王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近况[C].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论文集,2008: 534-536.

R587.1;R544.1

B

1671-8194(2013)18-0294-02

猜你喜欢
证候有效率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