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3-07-07 15:14上官海娟官洪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稳定型组分斑块

上官海娟 官洪山*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合肥 230601)

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上官海娟1官洪山2*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单纯UA 64例,单纯MS 6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UA(P<0.01)、MS(P<0.01)相关,模型 R、R2分别为0.561、0.31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P<0.05),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代谢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和炎性细胞侵入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是强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以及预后的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炎性反应可以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导致临床事件发生[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爆发的标志物,目前对hs-CRP在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MS)患者研究较多,前瞻性研究显示hs-CRP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靠的预测因子[2],然而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hs-CRP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hs-CRP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血清学监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参照2008年中国内科年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同时选择同期因胸痛入院并排除冠心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意识丧失,妊娠,慢性肾脏疾病;②影响hs-CRP 水平的其他疾病及因素(如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炎等);③血液系统疾病;④近2个月有手术、创伤史。

1.2 代谢综合征定义

我们采用了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MS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心性肥胖(对华人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尚有下列两个或更多成分:高三酰甘油血症或针对这种血脂异常进行过特殊治疗;低HDL-C血症(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针对这种血脂异常进行过特殊治疗;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或已诊断2型糖尿病。

1.3 实验分组

根据心电图、血清生化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及代谢综合征评估,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代谢综合征组62例(MS组)、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UA组)、代谢综合征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MS-UA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

1.4 实验室检测

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等项目,均采用我院全自动生化仪(日本OLYMPUS公司AU 2700)进行检测。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中偏态分布资料以四分位数表示,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数据以χ—±s表示,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hs-CRP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

急性胸痛患者并经心电图、心肌梗死标志物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34例),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MS患者62例进入研究,同期体检健康患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10例;吸烟104例;已知高血压152例;已知2型糖尿病72例;hs-CRP中位数:2.27mg/dL。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的无显著差异。

2.2 各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

见表1。

2.3 hs-CRP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hs-CRP)与UA(β= 0.313,95% CI=0.179-0.508,P<0.01)、MS(β=0.383,95% CI=0.257-0.585,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561、0.315。研究结果表明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存在条件下代谢综合征依然是纳本研究患者hs-CRP升高的相关因子。

2.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影响因素

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UA(+)以及UA(-)组,研究显示UA(+)组hs-CRP显著高于UA(-)组(P<0.01)。对UA患者线性回归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β=0.221,95%CI=0.004-0.302,P<0.05)、MS(β = 0.242,95% CI=0.140-0.637,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存在条件下代谢综合征依然是UA患者hs-CRP升高的重要因素。

表1 各组基本特征比较

3 讨 论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采用酶或荧光化合物标记的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等超敏感检测技术测定的CRP称为超敏感CRP,简称hs-CRP。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显示hs-CRP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特预测因子,是新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心血管事件能力与血压和血脂相似[3],此外hs-CRP还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状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板块。研究显示UA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4],但是CRP与冠状动脉斑块弥漫及严重程度关系结果存在争议,部分研究[4]显示CRP与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弥漫及严重程度相关;也有研究[5]认为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性。部分临床诊断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未发现不稳定斑块[6]。Forte[7]等通过斑块组织RT-PCR研究发现仅在不稳定斑块检测出CRP mRNA,同时冠状窦血清hs-CRP显著增高,提示不稳定斑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循环hs-CRP升高的重要来源。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入选的UA严重程度以及检测不稳定斑块方法对不稳定斑块识别能力有关[4,5]。虽然以上研究结果对CRP与冠状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存在争议,但是都显示hs-CRP能预测UA患者不良预后[5]。CRP促进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机制为激活单核细胞释放NF-κB,放大和促进炎性反应,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从而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与既往研究相似,我们发现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以及单纯MS患者,表明在UA患者有较高的炎性反应,回归分析也显示UA是血清hs-CRP升高的重要原因。

代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综合征,易于并发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存在较高的基础CRP水平[9],研究还显示不仅代谢综合征与hs-CRP密切相关[10],而且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也与hs-CRP相关[9,10],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增加,hs-CRP水平升高更加明显[10,11]。既往对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代谢综合征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1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后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后出现的代谢综合征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11]。然而对代谢综合征和UA关系的研究较少,有研究显示代谢紊乱评分与UA患者1年死亡及MACE事件正相关,而且代谢紊乱组分均可影响UA患者死亡或MACE事件[12]。然而以上并未对代谢综合征、UA和hs-CRP的关系进行研究。既往研究显示:空腹血糖、血脂以及SBP均与hs-CRP相关,而我们在研究中并未发现血脂、空腹血糖与hs-CRP显著相关,这种研究结果差异可能与进入研究的患者多进行调脂以及降糖治疗有关。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代谢综合征组分中各组分存在情况下代谢综合征仍然与hs-CRP相关,表明MS可能是患者hs-CR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组的存在依然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风险,表明代谢综合征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特殊的危险因子[13]。代谢综合征可能通过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hs-CRP升高程度更高,激活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使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从而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性[8]。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代谢综合征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存在更高的hs-CRP,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增强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从而增加UA患者危险性,因此治疗UA时应注意对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治疗。

[1] Mathieu P,Pibarot P,Despres JP.Metabolic syndrome: the danger signal in atherosclerosis. [J].Vasc Health Risk Mana,2006,2(3):285-302.

[2] Habersberger J,Eisenhardt S,Peter K.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Lancet,2010,375(9720):1078.

[3] Conen D,Ridker PM.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Biomark Med,2007, 1(2):229-241.

[4] Soysal D,Karakus V.C-reactive protein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its relation to coronary angiographic severity[J].Anadolu Kardiyol Derg,2010,10(5):421-428.

[5] Niccoli G,Biasucci LM.Independent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xtent in patients affected[J]. Atherosclerosis,2008,196(2):779-785.

[6] Wang LX,Lu SZ.Comparision of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between[J].Chin Med J (Engl),2011,124(11):1657-1661.

[7] Forte L,Cimmino G.C-reactive protein is released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and cau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J].Int J Cardiol,2011,152(1):7-12.

[8] Jialal I,Devaraj S.The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in the pathogenesis[J].J Am Coll Cardiol, 2007,49(2):195-197.

[9] Laugsand LE,Asvold BO.Metabolic factors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12,19(5): 1101-1110.

[10] Assoumou HG,Barthelemy JC.Increased waist circumference is the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elderly[J].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11,9(4):281-285.

[11] Takeno M,Yasuda S.Impact of metabolic syndrome 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 J,2008,72(3):415-419.

[12] Hoshida S,Teragaki M.Admission with metabolic disorder is a useful predictor of the 1-year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Coron Artery Dis,2011,22(6):416-420.

[13] Gami AS,Witt BJ.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J].J Am Coll Cardiol,2007,49(4):403-414.

R541.4

B

1671-8194(2013)18-0114-03

*通讯作者:E-mail: whghs98@sina.com

猜你喜欢
稳定型组分斑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污泥好氧堆肥中反硝化作用与腐植酸组分稳定化关系研究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