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的疗效研究

2013-07-07 15:14陈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鼻塞间歇指令

陈晓芳

(湖南省桂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桂阳 424400)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的疗效研究

陈晓芳

(湖南省桂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桂阳 424400)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时利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内收治的74例新生儿肺透膜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儿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给予B组患儿实施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其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较治疗均具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发现B组患儿也明显优于A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在通气失败及呼吸暂停例数方面比较,B组患儿明显少于A组患儿(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治疗措施,临床应用该种技术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时可以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肺透膜病;新生儿;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临床上将新生儿出生不久后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气呻吟、呼吸性三凹征及呼吸衰竭等表现统称为新生儿肺透膜病,临床也称之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疾病是临床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措施便是给予新生儿实施呼吸支持,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辅助呼吸治疗模式,目前临床广泛应用[1]。为深入研究该种通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我院对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进行了疗效比较,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74例肺透膜病新生儿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肺透膜病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此次进行临床研究;排除了存在入院接受过创伤机械通气治疗病史的患儿。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有39例、女性患儿35例,患儿的平均胎龄为38.9周,平均体质量为1.61kg。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先接受常规治疗,治疗内容包括吸氧治疗、排痰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及抗生素药物治疗等。A组患儿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选用斯蒂芬CPAP机,应用双鼻塞方式辅助患儿呼吸,将呼吸机参数调整至氧流量每分钟4~8L、呼吸末正压4~6cmH2O、氧浓度0.2~0.5,同时维持SpO2在90%左右,当患儿呼吸末正压达到2~3cmH2O时可以撤除呼吸机。B组患儿实施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呼吸机选用servo-i、babylog 8000,使用无创机械双鼻塞通气,将呼吸机参数调整至通气频率为每分钟40次左右、吸气峰压15cmH2O,呼吸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氧流量及SpO2均与A组患儿相同。当患儿吸入氧浓度降至0.4以下及呼吸末正压<3cmH2O可以撤除呼吸机。

1.3 临床观察

对两组患儿实施心率、呼吸、血压及常规的血气分析检测,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实施辅助呼吸后的因通气失败而导致实施气管插管通气的例数及辅助呼吸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暂停例数,以用来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5进行处理,均数以(χ—±s)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并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B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其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的改变明显优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1;此外两组患儿在通气失败及呼吸暂停例数方面比较,B组患儿的通气失败率为8.11%(3/37)、呼吸暂停例数比为10.81%(4/37),A组患儿的通气失败率32.43%(12/37)和呼吸暂停例数比35.14%(13/3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表1 表示A、B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对比情况(χ—±s)

3 讨 论

肺透膜病是一种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早产儿因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肺泡表面张力升高所引起的肺泡进行性萎缩凹陷,从而引起新生儿肺不张、肺顺应性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及氧合情况差等症状,继而引起患儿出现低氧血症等[2]。患儿一旦发生肺透膜病其临床常会伴有肺炎、肺出血、休克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部分严重患儿甚至发生死亡。以往临床在治疗时多采用气管插管这类有创性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机械通气在救治患儿的同时也会为患儿造成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治疗时如何减少机械通气对于预防患儿发生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3]。

我院此次应用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为存在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内提供相同正压的辅助呼吸模式,该种方式可以帮助患儿气道保持一定的扩张状态,以达到对患儿肺顺应性的改善,从而帮助患儿进行气体的交换、降低肺内分流,继而达到促进患儿肺内氧合的目的[4]。但是此种辅助呼吸模式的应用仍然存在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我院此次对B组患儿应用的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是一种由患儿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使呼吸机可以配合患儿呼吸进行同步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模式,此种呼吸模式相比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增加了一定频率的同步间歇正压通气,这样可以使患儿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被动呼吸良好结合,从而有效的帮助患儿克服了呼吸时气道所产生的阻力,也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的通气量及潮气量,因此可以在有效减少患儿呼吸作功的同时提高患儿氧合。此外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可以在为患儿提供稳定通气压力的同时,对患儿的小气道进行扩张,从而达到防止肺泡萎缩、降低呼吸功、持续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降低并发症的目的[5],继而提高患儿的临床抢救成功率。

结合上述理论与此次临床研究结果,我院认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治疗措施,临床应用该种技术治疗新生儿肺透膜病时可以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1] Maury E,Gugielminotti J,Alzieu M,et al.How toidentify patients with no risk for postextubation stidor?[J].Crit Care,2004,19(1):23-28.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1-425.

[3] 李源斌,王爱平,李卫东.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52-54.

[4] 周晓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36.

[5] 高薇薇,谭三智,陈运彬,等.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4-526.

R722.1

B

1671-8194(2013)18-0165-02

猜你喜欢
鼻塞间歇指令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
一种基于滑窗的余度指令判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