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3-07-07 15:14赫文喆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萎缩性幽门胃镜

赫文喆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赫文喆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人数30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黏膜肌层增厚、胃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黏膜变薄等,这些病征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具体的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9.9±10.1)岁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的病程在1~7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经过胃镜检测和相关病理学检,患者最终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所有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胃黏膜肠化生等。另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将患者萎缩程度划分为:重度10例,中度20例,轻度30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或者是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胀,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出现呕吐、恶心以及暖气等症状。在临床试验中,经过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比较后(P>0.05),没有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养胃冲剂,开水冲服,一次1包,一天3次;观察组采取三联7d的治疗方法,并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方法如下:1000mg/d克拉霉素,2000mg/d阿莫西林,480mg/d枸橼酸铋钾。所有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经胃镜复查。

1.3 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均已消失,身体不适感消失,经胃镜检查后,黏膜颗粒状也随之消失,并且趋于正常泌酸腺以及胃黏膜幽门腺的数量上升,黏膜增生强程度减退并消失,化生程度也伴随着消失。治疗效果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体征情况改善,经胃镜检查后,黏膜颗粒状有所改善;泌酸腺以及胃黏膜幽门腺的数量有所上升,黏膜增生强程度有所减退并逐渐消失,化生程度也有所改善;治疗效果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体征表现以及病情没有任何好转与变化,而且在经过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后,各项病理特征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且P<0.05具有差异性的统计意义。

2 结 果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萎缩性胃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在临床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发病率,而且有关病情因素多而复杂,主要的病理过程中,炎症、萎缩以及化生,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黏膜肌层增厚、胃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黏膜变薄等,这些病征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该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胃黏膜局部发生炎症而导致,一般而言,局部损伤因素表现为:幽门杆菌发生感染,胃酸侵入,胃黏膜屏障功能进一步减退,最终形成结节状或者颗粒状。根据最近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并且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有所提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炎证[1-6]。

在临床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关键就是根除幽门杆菌,幽门杆菌不仅不会对胃黏膜产生威胁,削弱其自身保护力,而且幽门杆菌所产生的代谢物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一方面,会减少黏膜血液量,另一方面,会导致泌酸腺死亡或者是胃黏膜胃幽门腺凋亡,而养胃冲剂属于中成药,可以帮助患者活血化瘀、滋阴养胃,与此同时,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一步根治幽门杆菌,强化胃黏膜修复功能,抑制异型增生,从而彻底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

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极易引发其他的疾病。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分泌功能下降,体现血液循环功能变差,造成整个病理过程治愈难度加大。因此,对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而言,要对症下药,通常一般的治疗方法,要求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等,采用弱酸治疗,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并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其饮食习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饮食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是相当重要的,而不少患者都会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饮食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求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饮食要按时有规律,切不可过饱过饥或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胃部的负担,引起出其他胃部疾病等不良后果。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饮食宜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更加具体的内容需要详细病情确定。

4 总 结

总而言之,在临床医学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有很多种类,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症状,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与不适,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在药物的治疗下,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患者的饮食习惯不规律,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必须要将药物治疗与自我调摄结合起来,进而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慢性胃炎。

[1] 邝耀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145-146.

[2] 丁月芳.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58-59.

[3] 张韵.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及分析52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1):3161-3162.

[4] 陈学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245-246.

[5] 张延芬.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116-117.

[6] 曾晓婷.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35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 270-271.

R573.3

B

1671-8194(2013)18-0189-02

猜你喜欢
萎缩性幽门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