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训练在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探讨

2013-07-07 15:14林艳香梁素芳李菊红温咏婵蒋雅兰朱冰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血管性记忆力认知障碍

林艳香 梁素芳 李菊红 温咏婵 蒋雅兰 朱冰珍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东 江门 529030)

记忆力训练在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探讨

林艳香 梁素芳 李菊红 温咏婵 蒋雅兰 朱冰珍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东 江门 529030)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患者记忆力训练,加强患者记忆,提高认知能力,延缓或避免VCI向VD 发展。方法将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记忆力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ADL、CDR)评分;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进行Lawton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平均上升了3.97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3.6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的Lawton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或避免VCI向VD发展有明显效果,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重要意义。

非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训练;临床探讨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血管病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病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或非显性脑血管病造成的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1]。其包涵了血管源性从轻到重整个认知损害的病发过程,使更多的患者及相关学者意识到VCI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在发展延伸到血管性痴呆前做好有效的干预措施[2]。VCI按照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度:症状轻微,有脑血管危险因素或皮层下白质损害的人群中较为多见。中度与重度:症状严重,常伴有较重或较为明显的脑血管疾病,如出血或梗死。轻度的VCI患者主要表现为有记忆能力,执行能力及注意力出现障碍,处理信息和行动能力或见迟缓,个体病理基础主导了其他认知能力的变化,或出现精神症状,如志丧失、情绪不稳、抑郁、情感淡漠等。中度VCI患者主要表现为在记忆、语言、情感、视觉技能、人格、认知中有1~2项受到损害,但未到达痴呆的程度,或有无神经系统的局灶体征。重度VIC患者是由脑血管疾病或血管因素引发的痴呆,多数情况下于脑内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梗死灶。VCI发病速度,即急性起病与渐进性发病几率无明显差异。记忆力训练是通过学习和记忆来巩固远期记忆,提升患者近期的记忆能力,让更多的记忆代偿区被激活,避免记忆力下降,甚至可以得到恢复,从而提高患者认知能力。

本研究是探讨通过对非重度VCI患者进行记忆力训练,加强患者记忆,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或避免VCI向VD 发展有明显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急性期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血管病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收集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CDR) 对其的筛查,查出80例VCI患者,男43例,女37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为64岁。

1.2 方法

1.2.1 将入组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ADL、CDR)评分;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进行Lawton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患者在发病时间、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给予实验组综合认知康复干预,时间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常规组仅给予传统护理,同时给予慢性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的治疗。

1.2.2 VCI诊断标准

Petersen诊断标准:①记忆力被证实下降;②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③记忆力出现障碍,但一般的认知功能均正常;④不符合年龄的记忆力缺陷;⑤未出现痴呆。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24,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4]。MMSE包括时间、语言、地点定向、心算、结构模仿、短时与即刻词语听觉记忆等项目,该表共有30项,满分30分,每项1分,即回答内容或操作正确得分,该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与精神性疾病后,MMSE 得分在24~27可被认为是VCI患者,28~30分为正常,23分以下为AD;CDR为评定痴呆严重程度的临床常用量表,CDR=0为正常,0.5为VCI,1.0、2.0、3.0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20项),低于14分正常,>14分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最高分为56分,评分≤26诊断为VCIND。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Petersen诊断标准,CDR=0.5,MMSE得分在24~27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20项)。Lawton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价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总分值的范围是0~14分,分值越高,提示被测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反之亦然。

1.2.3 常规护理

两组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护理、评估、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记忆力训练。两组均由经过统一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知识、功能锻炼及记忆力训练指导方法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及指导,内容及训练时间一致,护理组长评价患者掌握为标准。①药物治疗属于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未掌握病因,可以采用改善脑血流,促进脑细胸代谢的原则用药,如给予钙组滞剂中成药制剂等。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进行用药,准备好随时进行对症治疗。②心理治疗:应与VCI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真诚友善的对待患者,通过耐心的倾听,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感受与体验倾诉出来,以此来帮助和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同时对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记忆力训练等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细心的指导;动员家属多与老年人进行思想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节情绪,认真对待心里的微妙变化。③记忆力训练:应嘱VCI患者与其家属进行记忆力训练,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通过聊天及看图的方式增强记忆能力。④健康教育:通过沟通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VCI及AD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病情表现、危害、诊断及治疗、预防、家庭护理等方面。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病的产生、发展状态、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有一个细致的掌握,了解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出院患者每月一次向VCI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集中宣传教育。⑤生活习惯养成:避免VCI患者吸烟及酗酒,尽量少看电视,多与人交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生活方式规律。⑥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及培养患者下棋、打乒乓球、唱歌跳舞等个人爱好活动。人们在运动身体的同时,也在运动大脑。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心搏输出血量增加,从而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运动可以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这些疾病可导致记忆能力的丧失,运动可以帮助大脑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可以保护大脑细胞[5]。⑦饮食护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B12,多吃坚果类食物,均衡饮食。⑧定期检查:由特定医护人员定期对VCI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回访,嘱其以定期到院或家访的形式,监督训练的有效进行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及时进行效果观察。

1.2.4 记忆力训练护理

除常规护理外,每天再加半小时的记忆力训练,实验组患者通过看图记忆、叙述故事、记忆数字、计算、背歌词诗句听喜欢的音乐及歌曲等方式,每天进行记忆力训练1h。

通过我院制作的听力记忆音频,记忆卡片,以加强近期及远期的记忆能力,以此提升患者的认识能力。

1.2.5 评估方式与统计学处理

量表检查、治疗干预及评估工作均由医护人员负责。记忆力训练进行3月后,再次以MMSE、CDR和ADL量表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估,通过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比较,入院时及记忆力训练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进行Lawton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对两组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比较。通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2 结 果

经过3月、6月及1年的记忆力训练后,患者自身发现记忆力得到明显改善,注意力相较于治疗前,也表现集中,通过家属反映了解到患者能够变得开朗、生活态度积极,语言能力也有明显增强。通过记忆力训练前与训练后的MMSE和ADL分数进行比较。记忆力训练3个月后VCI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上升,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ADL评分较记忆力训练前均有下降,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1、表2)所示。记忆力训练后CDR评分未见明显变化。经记忆力训练1年后,本组VCI患者均没有发展为AD。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6月及一年后,实验组Lawton评分均有明显增高,Lawton力评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所示。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结果(分)比较(χ—±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结果(分)比较(χ—±s)

表3 VCI护理干预后两组Lawton评分的变化(分)

3 结 论

针对VCI患者记忆力下降的问题,通过适当的记忆力训练,可以激活更多的记忆代偿区,使患者的记忆力不再下降,甚至得以恢复;VCI患者存在记忆代偿功能,若未采取及时的记忆训练,代偿能力可随着病情加重及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最终向着不可逆的VD发展。经证明,记忆和学习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高度的可塑性,通过学习训练可以使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域出现明显的可塑性改变,不但可以启动突触,又可在记忆形成的过程里选择突触连接[6]。给予VCI患者认识训练干预,通过不同需要进行刺激,以此影响中枢,让大脑通过明显的结构可塑性变化而使功能得以恢复。VCI患者因记忆力出现的减退现象而使注意力得不到集中,心理常出现不良的异常变化,表现出消极、忧郁、孤独、淡漠的情绪状态,对VCI患者定期进行记忆力训练、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支持治疗十分关键。通过定期记忆力训练及健康知识教育,让VCI患者对该病的产生及发展有一定的掌握,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态度,通过家属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耐心沟通,减少患者心理出现的疑虑与障碍,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在积极、乐观、轻松的氛围下配合进一步的治疗以及护理。记忆力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或避免VCI向VD发展有明显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重要意义。

[1] 贾建平,魏翠柏.血管性认知障碍提出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9.

[2] O’Brien JY,Erkinjuntti T,Reisberg B,et al.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Lancet Neurol, 2003,2(2):89-98.

[3] Pantoni L,Lammie A.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path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aspects in relation to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In:Erkinjunti T,Gauthier S,eds.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M].London:Martin Duniz Publishers,2002:1115-1134.

[4] 宇辉,张志嚣.轻度认知障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11): 827-830.

[5] 陆裕财.提高记忆力,尝试辅助法[J].祝您健康,2012(5):46.

[6] 韩太真,吴馥梅.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16.

R743.3

B

1671-8194(2013)18-0228-03

猜你喜欢
血管性记忆力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你的记忆力好吗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非凡的记忆力等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超强记忆力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