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3-07-07 15:14陈本发蔡振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中西药副作用西药

程 飞 兰 军 涂 昌 陈本发 蔡振明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东莞 523326)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程 飞 兰 军 涂 昌 陈本发 蔡振明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东莞 523326)

目的对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加以分析。方法随机将100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约为80.00%;而联合组总有效率约为96.00%。两组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中西药联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常发生于各类心脏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时心脏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使得本病常易反复发作,较为缠绵。因本病常使患者心功能严重下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西药治疗本病主要以利尿、扩张动脉血管、减低心肌耗养、抑制心室重构及强心治疗为主,其主要治疗目的为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提高心脏射血功能[1]。本研究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药汤剂口服,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至2012年三年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将所有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西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4~74岁,平均(64.24±10.43)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4~12年,平均(6.36±3.41)年;心脏疾病:高心病20例,缺血性心肌病21例,肺心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者21例,为Ⅲ级22例,为Ⅳ级者7例。联合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2~77岁,平均(65.62±11.72)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3~16年,平均(7.27±5.72)年;心脏疾病:高心病22例,缺血性心肌病18例,肺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者23例,为Ⅲ级19例,为Ⅳ级者6例。两治疗组在临床基础资料上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西药组: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和地高辛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用药剂量。②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分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其中辨证为气虚血瘀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方为:黄芪40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l0g、当归10g、地龙1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甘草5g。辩证为阳虚水泛者,给予真武汤加减,组方为:制附子9g、白术15g、黄芪40g、茯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0g、白芍10g、泽兰10g、益母草10g、生姜6g。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每剂均水煎3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服用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彩色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及左心射血分数,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肝肾功能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脏彩超所显示心功能改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超过2级,且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射血分数提高50%以上者;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且(或)左心射血分数提高50%以上者;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效果者。②副作用发生率:观察患者在4周的治疗时间内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以P<0.05仍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西药组经治疗后达到显效者16例,有效者24例,总有效率约为80.00%;而联合组,显效2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约为96.00%。两组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见表1。

2.2 副作用发生率

两组患者疗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但是西药组出现缓慢型心率失常2例、低钾血症1例、干咳2例,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0.00%;联合组出现缓慢型心率失常1例、低钾血症1例,腹泻2例、干咳2例,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疗效比较[n(%)]

表1 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传统中医学中无慢性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是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划入中医学中“喘证”、“心悸”或“水肿”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气亏虚,无以行血,久致气虚血瘀,气血瘀滞于心脉,可损伤心阳,心阳亏虚或心阳不振,引发水气凌心或水泛于肌肤,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1-2]。因本病主要耗伤心阳,故预后往往不佳。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可将本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和阳虚水泛两性,治则分别为“益气活血通络”和“温阳利水通脉”。本研究根据以上两治疗原则,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真武汤加减治疗。其中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可益气,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当归以补心血,地龙以通络,白术、茯苓、泽泻以健脾益气,甘草以调和诸药,以上药物合用可起到益气活血通络之效。而真武汤中,制附子、生姜以温心阳,白术、茯苓、泽泻以健脾益气,黄芪、益母草以益气,车前子、白芍、泽兰以利水,诸药合用可起到温阳利水通脉的作用。目前临床研究也表明,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5]。

本研究显示,西药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约为80.00%;而联合组总有效率约为96.00%。两组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见: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1] 郭静萱,李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1-13.

[2] 徐淑乐,曾雪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演变规律认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5):5545-5547

[3] 刘香蕊.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5):764-766.

[4] 杨清华,张以昆,邢俊娥,等.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8-59.

[4] 吴以岭,谷春华,徐贵成,等.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6(5):263-266.

[5] 燕芳.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20(2):189-190.

Clinical Analysis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ENG Fei, LAN Jun, TU Chang, CHEN Ben-fa, CAI Zhen-m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523326,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ssociate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MethodRandomly divide 100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differentiate given medicine treatment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group),50 case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alysi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Drug side effect incidence.Result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total efficiency of about 80%;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about 96%. The combined group is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0.05).An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drug side effect incidence rat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han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of drugs.

R541.6

B

1671-8194(2013)18-0032-02

猜你喜欢
中西药副作用西药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