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奉献民族教育事业——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中心校校长梅花

2013-07-11 08:37文|祖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苏木中心校梅花

文|祖 功

从呼伦贝尔市往南沿着奔腾不息的伊敏河,绵延百余公里,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连绵群山映草原,牛羊成群漫草滩,毡包炊烟连白云……这一切是鄂温克旗伊敏苏木的自然景观。可是偏远和贫穷使更多的人对这片草原望而生畏。但是和煦的阳光不会忘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哪里它都会毫无保留地奉献着所有的光和热。梅花老师就如同这股温暖的阳光把教育的希望带给了这片沉静的草原。

梅花从1989年参加工作起一直工作在边远艰苦的苏木嘎查教学点。1994年她自愿申请到北辉中心校教书,当时的北辉苏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不通电,不通邮。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4个春秋,直到2009年3月才因工作需要调至伊敏苏木中心校承担教学管理工作。两所学校相似的艰苦环境考验着这位走进草原深处的教育工作者。北辉苏木土丘式的简陋宿舍和伊敏中心校危房环境让她暗下决心,要竭尽全力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改善落后的教学现状。

心系贫困生,圆每一个孩子的求学梦

梅花出生于牧民家庭,长在草原,深知牧民的疾苦和需求,心里始终装着生活贫困的牧民。她任教以来,一直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孩子关怀备至。对于交不上书费的学生,她常常用自己的钱垫付,还经常用自己的钱为贫困学生买书包、铅笔、作业本等文具。她带的班级没有一名辍学的学生。在北辉苏木任教时,学校还没有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因交不起书费、学费,班级里有一部分孩子正面临辍学。当时,梅花骑着摩托车奔波在苏木、嘎查的各级部门,为学校面临辍学的孩子们争取到了资金,资助苏日图、哈斯、苏日娜等十几个孩子顺利读完小学。她的付出,改变了一个个寒门学子的命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主人公魏敏芝那质朴的坚持曾感动了无数观众。作为一名老师,梅花有着同样的情结,希望贫困不再阻断孩子的求学梦。

因人施教,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梅花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可塑之材,精心雕琢。在任课期间,有个学生叫乌日玛,非常调皮,缺乏自制力,留级到她的班上时好逞强,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低下。她认真观察这位学生的举止,研究他的心理,与他谈心,甚至和他一起玩。她用“放大镜”来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用自己的爱心,激发学生上进,使学生逐渐喜欢她,对她所教的数学课也开始感兴趣,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他的成绩也好了起来,在毕业统考中乌日玛名列全旗前5名,数学成绩名列全旗第3名。梅花老师坚信:严慈相济才是教育的真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勇挑重担,战胜面临的每一个困难

2009年伊敏中心校面临着教师资源匮乏,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大量流失,对学校工作家长有怨气,社会不满意的困难局面。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组织上决定派她到伊敏中心校主管教学工作。她到任后,看到没有供暖设施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冬冷夏潮,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她四处奔波,多方筹措资金,为学校争取到了20万元的维修资金,重新修缮了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她任校长三年多的时间里,伊敏中心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房改造、校舍加固、新增现代化教学设备、增校车、调整师资队伍,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也仅仅这三年多,学校在校生源总数翻了4倍。这巨大的发展变化,无不凝聚着梅花的心血和汗水。

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作用

在学校管理方面,她牢牢抓住民主管理这个治校之魂,构建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干群关系,并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严谨务实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求变的办学思想,从而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了依章办事、高效运作的良性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建立“重责任、重贡献、重实绩”的评价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目的。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校内绩效工资、阶段主任负责制,增强了每一名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了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梅花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20多年风雨沧桑,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篇章。□

猜你喜欢
苏木中心校梅花
智救小鸭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浅谈苏木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梅花
梅花引
梅花锁
站在苏木拜河边
七月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