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中生心理特点建立和谐教育氛围

2013-07-16 09:52王柏君
考试·教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和谐氛围高中学生心理

王柏君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受到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影响,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发展不同特点。他们思维虽然敏捷,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奔放,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迅速,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强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另外,高中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上的动力,也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充分了解高中学生心理特点是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 和谐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60-01

1.现阶段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1.1过渡性心理

青少年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高中阶段后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这一时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

1.2封闭性心理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封闭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

1.3自尊心理

高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1.4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他们身上,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时他们的自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这样的学生,如果只是和风细雨,恐怕他会认为老师不过如此,很好对付:但如果一味疾风暴雨,又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两种做法,如果只用其一,长次下去,必定都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应该将其结合起来使用。

1.5摇摆性心理

高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平等的一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热情,也重感情,但有极大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可塑性大,正处于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的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和谐教育氛围

2.1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塑造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也会从严要求自己。“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这样才能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试想一个教师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不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日复一日的陈词滥调;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自我的突破和创新,那么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肯定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了无兴趣,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塑造学生就无从谈起。

2.2尊重学生人格,充满爱心,建立心灵和谐

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心灵的和谐,是师生间有时不需要语言就能感受到的一种默契,是从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里就能感受到的一种温馨,是相处之间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心灵的轻松。任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都应是一座深埋地下的巨大的宝藏,不管覆盖在这宝藏上面的是松软易挖的泥土,还是坚硬的岩石,教师都应该对他充满信心和希望,绝不能因挖掘困难而失去耐心,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互相感化,从而把教与学推到了和谐的极致。

2.3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创造和谐的学生主体关系

教育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是否能够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个体能否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持有科学的学生观,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同时也要适时合理的引导、启迪学生。但是这不意味着对学生的缺点一味姑息迁就、无原则的表扬,这是不负责任的。

猜你喜欢
和谐氛围高中学生心理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
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的营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