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战略”推进高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2013-07-17 04:57山东刘华芳
现代企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唐县宜居城市宜居

□ 山东 刘华芳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山东省高唐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以科学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绿色产业、书画名城、生态宜居、幸福高唐”四大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生态宜居”作为高唐县现代化型城市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前生态文明加速推进过程中,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时代要求。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宜居城市建设,事关城市的发展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最初,宜居城市主要是关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从19世纪开始,以理想都市建设和田园城市运动等为背景,追求城市舒适、便利和美观等职能成为英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宜居被更多地与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联系在一起。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明确提出了“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并认为,宜居的人类住区的条件前提就是行之有效的民主,即要使参与过程、公众参与和能力建设机制制度化”。“大温哥华地区100年远景规划”提出了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原则为公平、尊严、易接近性、欢愉性、参与性和权力赋予性等,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好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的城市系统”。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心将“宜居城市”比喻为“生命有机体”,描述不同城市要素所承担的城市功能。

国内宜居城市的研究历程是伴随着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过高求GDP增长忽视城市生活质量等问题。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并逐渐得到各界重视。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自此“宜居城市”的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4月19日建设部科学技术司验收通过了具有导向性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并随着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容。生态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城市理想,简而言之,就是环境宜人,居住舒适的城市,空气清新,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服务系统健全。一句话,就是居民生活得健康、方便、舒心。

二、生态文明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要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对宜居问题日趋重视。上海、杭州、扬州、天津等城市建设都提出了宜居理念。这些城市的实践说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应遵循规律,继承创新,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整体协同。

1.产业经济低碳化。一座代表未来的城市应当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能源安全及促进就业等各种因素,以生态环境为特殊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地保护生态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城市和产业有机更新。

2.人居环境生态化。生态宜居城市环境考评的核心要素是空气、水和绿化。清新的空气是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良好的水质是宜居城市的基本保证,高水平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也可以愉悦老百姓的身心,是宜居城市必备的要素。时风是“零排放”、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泉林是全国造纸行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正在推广“泉林模式”。有鱼丘湖、双海湖、南王水库、森林公园,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城市风貌,生态环境非常好。

3.文化经济融合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高唐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800多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齐文化、汉文化、黄河文化在此交汇。书画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书画文化独树一帜。形成了“个个会泼墨,人人习丹青” 的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4.特色形象个性化。个性是城市历史的积淀,特色是城市生命的品格。要彰显特色,弘扬个性。缺乏本土城市特色和人文个性的城市不是生态宜居城市。所以要在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城市个性方面下工夫,使当地城市成为有特色的宜居家园,形成美誉度。故在建设现代宜居城市过程中,要保持建筑文化遗产,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有机结合,把城市的特色之根留住。

5.城乡统筹协调化。未来城市的发展将出现城乡的融合发展,两者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在经济上,城乡形成统一的产业体系,产业划分不再带有城市或乡村的地域特征,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在社会文化上,城乡建立起统一的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在社区建设上,乡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式发展,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人类住区表现为一种“城乡融合体”。

6.交通发展网络化。城市成为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城市,城市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呈现出网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目前,青银高速,临高高速,国道308、105,省道322等贯穿高唐。

三、对高唐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路

1.构筑生态宜居城市的产业基础。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高唐县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层次的竞争力还不高,经济发展总量偏小、城镇居民收入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较强产业层次竞争力具有多方面的效应,例如科技和人才集聚、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就业、收入结构的变化。高唐县以“2115”产业提升工程为总抓手,培植以“循环经济、生态有机、特色三产”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方面做大增量,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生态园区;另一方面提升存量,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节能减排降耗工作,达到少排放乃至零排放的目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一、三产业结合,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完善公共性服务业。注重打造书画文化产业。

2.突出生态宜居城市的生态优势。生态是宜居的最大优势。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健全生态制度,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特别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生态优美这个最大特色,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优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3.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文化之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把继承高唐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加强对历史文化要素的挖掘和利用,坚持把高唐独具特色的水元素、书画元素、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建设小桥流水、绿荫长卷的画意高唐。

4.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社会和谐。和谐是城市追求的目标。没有和谐,就不会有城市的宜居。“宜居”包含“宜住”、“宜乐”、“宜学”、“宜创”、“宜商”、“宜游”等多方面的内容。高唐县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要以推进城乡居民住房一体化,加快城乡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做到以人为本、拆建并举、滚动实施。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快城中村及农村危房改造,配套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逐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近年来,高唐县加快城中村及危房改造,配套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逐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制定出台农民工在进城居住、子女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其在县城定居。教育医疗事业有了新发展,新设立第二实验中学、第二实验幼儿园及3所实验小 学,新建县医院康复楼及东院区、县中医院门诊病房楼、中西医结合医院。

5.展示生态宜居城市的精致特色。精致是高唐县城市固有的个性,也适应现代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在体现精致特色上,高唐县既要有时尚新颖的繁华,又要展现其笔墨江南、小巧玲珑;既要有胸有万壑的锐勇,又要展现不失公平公正,兼顾各方的和顺;既要有现代都市的磅礴,又要有引人流连、精致空间的灵动。通过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使高唐县成为规模适度合理、布局整体均 衡、建筑精美雅致、生产精益求精、服务精细至善、生活品位高雅、坚持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城市。

6.做好旅游的文章。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度假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休假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进步和旅游业丰富发展的产物。旅游产业互动能力逐步显现,通过加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建设,有效带动了三大产业的互动发展。以水浒文化、书画文化为主形成观光旅游、休闲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热潮日益火爆。如清平某旅游餐饮店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八大碗”等一系列价廉物美的农家菜。

7.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要素结合。城市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高唐县规划、建设和管理者要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有坚强的执行力,有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在工作中,要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关系,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经济、生态、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推动生态与文化的溶合,坚持水的灵气、绿的秀美与文的厚重有机给合,在生态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发 展中充分体现生态特点。

猜你喜欢
高唐县宜居城市宜居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高唐县“千名人大代表听民声”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思考
宜居大化
高唐县:送羊还羔 助贫困户养羊致富
高唐县201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星球
高唐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