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3-07-21 12:28郑婉平
海峡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专业

郑婉平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郑婉平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本国的教育体制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高等是我国改革中产生的新类型高等,它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该文从老龄化社会的视角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措施进行初步探讨,对于当前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老龄化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 措施

老龄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有效地积极应对,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事情。

1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9.1%,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2013年,老年人口数字将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就是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是老龄社会。按照我国现有的实际生育水平推算,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比从7%上升到14%所用的时间不会超过24年,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负担日益加重,尤其是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备、健全的老龄化社会保障机制的背景下,“未富先老”、“未富急老”对我国的挑战更为严峻: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医疗、护理及老龄群众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大;这些不仅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而且也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

2 高等职业教育参与老龄化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指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要求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再开发上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面对老龄化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竞争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烈呼唤高等职业教育依照市场需要增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培养出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高等职业教育能为经济发展培养多层面的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参与老龄化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教育是老龄化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参与老年教育,能为每个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使老年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促进自己的发展和完善、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同时,高等职业学校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有着明显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是老年教育不可多得的师资人才资源。聘请高等职业学校退休教师作为老年教育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且教学双方都是老年人,既便于沟通理解,也更具亲和力和认同感,学习氛围更为和谐。这既解决了退休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满足了老年教师的再贡献愿望,又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学习和养老的场所。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参与老年教育,使老年人能更平等地接受教育,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高等职业教育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措施

面对老龄化社会,高等职业教育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多元化办学

教育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教育市场上不断实践教育创新理念,适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等,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增加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能力。高等职业学校要开放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如老年人培训活动等,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学习,成为当地社区服务、文化传播的中心,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

3.2 调整专业设置,引导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

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需求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发展,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有需求才有市场,高等职业学校要狠抓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寻找市场、瞄准市场、依托市场,紧抓市场积极合理地设置专业;不断加强优势专业,培养新兴专业,并通过建设若干示范专业,形成一批共享型教学资源,带动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国将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五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随之兴起的是老龄产业,如老年健身、老年医疗、老年体育旅游、老年住宅等。高等职业学校应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规模,加强老年学专业的开设,如:老年医疗护理专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养生保健专业、老年产品开发专业等等;构建多层次的老年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从不同层次上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懂得现代老年养护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社会服务人才。同时,注重实用方向的培训,如开展家政培训、老年护理培训等,培养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护理型人才。

3.3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涉老职业教育研究

激励教师进行涉老科研。高等职业学校可开设一些重于理论研究的专业,如:老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等等,培养老年学专业人才,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献计献策;并高度重视涉老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申报校级层面的科研课题,为申报更高级别涉老研究课题做准备;制定和完善系列“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对于公开发表涉老研究的论文、专著及纵向课题立项给予奖励,特别是应建立学校层面的科研配套政策。

加强涉老科研培训。对于涉老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应该开阔他们的视野,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使其与国内国际接轨;对于科研管理部门的培训,应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并通过管理推进全校涉老专业的普通教师和研究者的培训,重点为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意识的培养。培训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演示,先进理念的培训,针对课题组的专题指导,前沿研究的介绍等。

3.4 借鉴法国“第三年龄大学”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第三年龄大学”(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简称U3A/UTA)是老年教育活动的一个体现,这项活动始于法国。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由皮埃尔·维拉斯教授于1973年创建于法国的图卢兹大学,办学目的是为了回应老年人参与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可。“第三年龄大学”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法国“第三年龄大学”作为大学建立的一个附属中心、机构或学院,它能充分享用大学的一切资源;②法国“第三年龄大学”与政府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亦是政府选举时的一个重要议题。法国“第三年龄大学”经过发展形成自己的模式,形成成功的经验,被广泛地传播到欧洲的一些大陆国家,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活动。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拥有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和手段,而且相当数量高等职业学校因合并以及校区调整、新校区建设,出现部分教学资源闲置现象。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和设施将有更多闲置。我们可借鉴法国“第三年龄大学”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高等职业学校资源优势,发挥离退休人员知识和经验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强老同志之间的交流互动,构建和谐的老龄生活氛围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3.5 拓展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提供“四个”服务

3.5.1信息服务

高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开放校内资源,为老龄人口提供常用的信息服务。高等职业学校不仅拥有较丰富的图书和数据资料,先进的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而且还拥有重要的软件资源——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开放这些优势资源可为老年人提供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使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得到提升。

3.5.2咨询服务

高等职业学校可利用相应的知识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咨询服务。很多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对日常的生活问题也有各种困惑,为继续融入社会,他们在心理上、法律等问题上有相应的诉求,高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定期举行讲座或者组织专人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活动,对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进行劝解、疏通与帮助,使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3.5.3教育服务

要使老年人口“老有所学”,就必须发展老年教育,这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主要方法之一,高等职业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在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发展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质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老年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老年观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老年人达到“老有所乐”。

3.5.4综合服务

高等职业学校可利用闲置的教学资源和老年教师资源,在闲置校舍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综合服务园区,为老年人提供教育、住养、保健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可以通过开展老年教育师资培训、直接参与老年教育教学等形式为老年教育提供服务。

3.6 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让老年人才参与高职教育和老年教育做贡献

随着我国离退休人员的迅速增长,老年人才的队伍将不断扩大。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几十年知识的积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仍较低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有丰富经验的老年专门技术人才参与高职教育,这样不仅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作贡献,也能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议高等职业学校举办各种招聘会吸纳老年专业人才,同时,高等职业学校自身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延长某些专业教师退休年龄或进行返聘等多种办法吸纳老年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高等职业学校参与老龄化社会建设,向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鲜有经验可循,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除了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人员的保障。高等职业学校在向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更多的时候会被理解为教师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展。笔者认为,参与者可以是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等,管理人员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对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学生作为学习者通过服务可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社会服务时,参与者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二是资金的保障。学校的办学离不开经费的投入,财源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本质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包括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高等职业学校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那么,在向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或者通过服务获得一定的补偿,刺激参与者的积极性,起到补充教学和科研经费的作用。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在参与老龄化社会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服务的性质,这是为老年人开展社会服务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1] 郭培源.关于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2B): 1-4.

[2] 侯晓霞.论高职开设涉老照护与管理类专业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 2002(6): 96-97.

[3] 卢德生,周娟,宋岱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应对[J].成人教育,2012(2): 104-106.

[4] 王祥义.老龄化社会中高等院校对老年教育的推动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10): 88-89.

[5] 李廉水.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内涵与功能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0(4): 21-24.

[6] 李双玲,周志毅.试析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教育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 2011(1): 12-15.

[7]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 连明伟,吴雪萍.福建省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10(2): 218-219.

[9] Swindell R&Thompson J.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J].Education Gerontology, 1995(21):429-447.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专业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