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2013-07-21 12:28陈立端
海峡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创设物理

陈立端



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陈立端

福建省建宁一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给物理课堂带来活力,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该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入手,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中学物理 教学过程 实效性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这给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带来了活力,也使当前新一轮的课改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当我们在深究课堂学习的效益时,便会发现: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浮于表面的东西较多,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尚需质疑。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广大物理教师进一步探讨。

1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创设情境,为学生展现教学的鲜活场景,使学生能从感性逐渐地上升到理性,案例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保证目的性、适应性。同时,设计问题情境是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愿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境,并从中引出问题,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出问题。创设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往往对于学习者来讲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活动中体验感悟。

例如:案例一: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来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有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而后观察发光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平面镜、磨光的金属表面、书等物体,提问:我们能看见这些物体是由于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由这些物体射入我们眼睛的光来源有什么不同呢?(从白炽电灯、日光灯射来的光是它们自己发出的,其他不发光的物体是反射光源射到它们表面的光。)简单总结出:我们看到的不发光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光。案例二:演示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路,使学生对光的反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光路图,向学生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术语及其含义。

2 动手动脑,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动手动脑,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其实就是协作与会话过程。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 在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进行有效协作与会话的重要方式。通常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具备如下特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真理的标准既非教师,也非权威,而是理性;全体成员应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即应提倡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交流,乐于进行自我批评,善于接受各种合理的新思想。

实践证明:科学知识并不全是教师讲懂的,往往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懂”的。当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获得的知识也就最牢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可按座位前后四人结合成课堂活动小组,认真选好组长,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凡是能做成的学生实验和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尽量安排学生去做。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兴趣昂然,为取得讨论发言权,积极寻找理论根据,在高度兴奋中获得知识,排除疑点。一般课堂小组活动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针对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中的“容易”两个字能否改成“能够”两个字?(2)教师备课时有意安排的讨论题,如:“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开展小组实验:通过实验及看见的现象,在小组内开展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在进行“汽化”教学时,沸腾现象的特点、条件,沸点的概念就是通过小组实验掌握的。课堂开展小组活动,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教师本人要进入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要的知识点要画龙点睛地讲一下,帮助学生走完认识某个具体概念的全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小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排除了疑点,并且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

3 注重设计练习梯度

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练习是知识掌握和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是练习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可以推行三类型作业:一类是基本要求,对全班而言,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完成;二类是较高要求,对70%~80%的学生而言;三类是哲理性较强的习题,这是为20%~30%的反应灵敏的学生设计的。作业的形式一般以讨论、记忆、理解形式,只有少量书本作业。单元复习是将知识系统化的必经之路,搞好单元复习,除教师的引导启发外,必要的检查和测验也是不可忽略的。为了搞好单元复习,可以采用测验以组记分,优胜组的组员都可以在教师后面的竞争栏内得一面红旗,这样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好学生主动帮助差等生,差等生也生怕拉分不体面,由于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力量,在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4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学设计的作用,处理好学生、媒体、教材和教师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的设计要从学生邻近发展区等理论出发。要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认真备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的标准,熟读深入研究好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将教材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考虑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来演示。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的利用》中,演示实验一: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膜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使蜡烛熄灭。实验二:在扬声器前放一支点燃着蜡烛。使扬声器音量大一些,可以看见摇摆的火焰。总结课堂教学得失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设定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如何使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提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目标达成度的预测等。粗线条的设计,意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不必过多地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的顺序,淡化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应顺应学生思维规律,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5 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去探索物理规律,并使思维、智力和能力在兴趣中得到发展。除了做好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分析外,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学生兴趣的培养。除了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具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联系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知识,使概念由抽象变具体,使学生乐于记忆,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还可以利用近代物理知识的“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1] 陈光斌. 构建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实效[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2(5): 29-30.

猜你喜欢
实效性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