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疗法

2013-07-24 07:56李晓茯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李晓茯

摘 要:随着行政问责制由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政府问责向公民问责、行政问责向公务问责的转变,公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由心理压力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以维护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政问责;心理问题;心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19-02

伴随问责制的发展,问责过程中公务员产生的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在内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便逐渐涌现出来,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心理干涉和疏导,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不但有损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制度的正常运行。

一、行政问责制发展引发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问责制作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面对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环境,公务员因其工作性质和责任体制的规定承受着较普通群众更多的压力。

1.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转向

随着民主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公权力的运用和监督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体问责指在整个行政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考察。这种上问下责的模式在初始阶段对于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内部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整个问责体系的封闭性,特别是在科层制的层级系统中,上问下责很容易做到,而下问上责通常却十分困难。这种刚性制度与柔性人情难以平衡带来冲突和压力,使得一些税务、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常常要妥协于上级领导干预等外部压力,冒违规违法的风险,作错误的选择[1]。由于同体问责制存在着问责不规范、不彻底、问责力度弱、效用差等一系列问题,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的转变就显得尤为紧要。异体问责指的是行政系统之外的包括人大、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公民等的其他组织机构对体系的监督和问责。异体问责的外部监督机制,在体制上避免了内部问责的形式化、封闭性、效率低等问题。

2.从政府问责向公民问责转向

行政问责问题的著名研究者周亚越认为,公民问责就是指公民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社会活动[2]。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在面对上级领导的视察和监督的同时也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考察和检验,这种来自上层和基层的双重压力极易增加公务人员的精神压力。公民问责制的发展旨在加强公民参与,要增强公民的问责意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因此,公务员在工作中既要服务于群众又要做到政务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但是却不可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也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这样公务人员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倍增。

3.从行政问责向公务问责转向

问责制度的产生改变了公民对于原来“官本位”思想中的“官最大,一切官说了算”的想法。但是在现行问责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追究困局。如“河南城管打伤卖菜老人”事件中,该事故主要责任人某物业公司人员,由于属于“临聘人员”不属于所系城市管理部门,因而便不在行政问责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恶性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舆论关注,经过调查往往是领导责任人遭处分或将执行人开除,但是,用处理“临聘人员”作为这类事件的主要挡箭牌,显然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久而久之,这也成为某些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违法行政的便捷出口,方便他们故意雇佣临聘人员身份者去从事必然带来侵害公众利益或者损公肥私的活动。公务问责将政府问责的范围扩展至各种直接或间接行使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公务活动机构和个人,打破以往的对“人”不对“事”的问责方式,避开了针对当事人的问责过程中的主体模糊的同时,也明确了问责的公务范围。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人自危,人人紧张,给公务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行政问责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通常是与一定情境相关且由一定情境诱发的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如情绪消沉、心情压抑、焦虑、恐惧等。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公务员重大的责任意识使其倍感压力,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1.责任焦虑症

行政问责过程对当事人造成的责任焦虑障碍,是基于当事人对应激事件的一种应对方式,在制度本身和个人机体特征的双重作用下,有些人会表现出对于问责事件的焦虑担忧,看到其他人受到惩罚,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处境,因而表现的谨小慎微,害怕被追究责任,担心受到处罚。在“发展与责任”双重担子的压力下,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间,你追我赶搞政绩的竞拼,干部个人发展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这是“发展”的压力;而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等,一些“人命关天”、不可控的突发性事件的提防与担忧等,又是“责任”的压力。

2.人格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产生自杀念头从而导致自杀。对成人抑郁发作的研究表明,在66%~90%的抑郁发作前6个月内经历过一次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些大多与丧失有关[3]。与此同时,我国抑郁症的男性发病率为8%~12%,女性则高达10%~25%。其中,公务员约占了10%,其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都要高[4]。重大的责任事件往往会导致相应责任人职务的免除,涉及刑事案件的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而容易引起相关责任人的心理失衡,使人对以往工作的努力产生否定情绪,对自我对生活的否定,从而加重了悲观、失望以及丧失信心。

3.躯体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多变,心理上的压力往往会以躯体不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头痛、腹泻、胸闷或四肢无力、疲乏等。长期处于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之下,人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症状;短期严重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使人出现相同的问题,即心理压力躯体化表现[5]。公务员在日常和工作中因其生活因素、自身因素、工作因素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和情绪上的失衡和障碍引起身体和脏器的不适,特别是行政问责引起的过度的焦虑、担忧和恐惧心理,更容易造成身心的整体失衡,导致躯体化现象的产生。

4.亚健康综合症

亚健康是一种处于非病非健康状态的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是却表现出精神活力和适应力的下降。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经济生活变化本就增加了人们的生存压力,而公务员与一般群体相比,却需要承受着更多来自官场竞争、人际关系、社会监督、高压反腐、行政问责等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深深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特别是随着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公务人员在面对日益紧张的工作的同时也肩负重任,从而易造成精神紧张,心情抑郁或忧虑,一旦因失误被追究相应责任则易产生挫折感、失落感,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或失衡。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下降。

三、有效的心理干预与治疗方法

心理干预就是针对于心理有问题倾向的人给予相应的救援措施,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对公务员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干预与治疗方法。

1.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于人的行为受到大脑的支配,不同的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差异。正如认知疗法主要代表人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6]。

针对行政问责过程产生的心理障碍,通过认知疗法对公务员进行疏导使其对周围的环境和事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改变以往错误的看法,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构建合理现实的思维方式,排除当事人的痛苦,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2.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通过催眠的方式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其狭窄,继而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公务员由于工作压力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可以通过催眠的方式使他们的意念在催眠状态中从理性剥离,通过催眠进行潜意识的沟通,由在其潜意识内设定的美好情景将内心的种种痛苦抒发出来,通过催眠师的引导,使其脱离原有的因工作,人际交往等引起的焦虑、担忧、难过,以暗示的方式建立起新的情绪和认识。

3.心理降压法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公务员面对由工作引起的挫折和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悲观的情绪。因而要学会认识自己,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不要过于自省和自卑,要学会在困难和挫折中得到锻炼,做到自我完善。同时,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沟通也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公务员在工作中应学会协调合作,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人不苛求,主动关怀和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价值。当面临个人难于应付的压力情境时,应乐于接受、主动寻求、善于利用他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

4.情绪发泄法

倾诉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公务员可以通过对家人朋友的倾诉将心中的不快和困惑在诉说的过程中发泄出来,舒缓郁闷和消极情绪;转移法是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如由工作过失导致的处罚、职位升迁失败等,此时可以回想一些美好快乐的事情将不好的情绪转移开;呼吸调节法是当你感到悲观、失落、愤怒或不安等负情绪的时候通过深呼吸的方式,让自己放松,释放心理的压力;音乐欣赏和运动法也是转移法的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舒缓人的情绪,使心情平静,也可以通过运动来抒发身心的压抑,运动过后总有种宣泄的感觉,大汗淋漓的感觉也会使人感到舒适。

参考文献:

[1]李兴文.基层干部心理问题探因[J].半月谈,2010,(7).

[2]周亚越.公民问责——机制缺失及其治理[C]//宁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1752-1757.

[3]Barlow,D.H.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刘兴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87-288.

[4]徐培基.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EB/OL].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http://www.psygwy.com/news/view.asp?id=104.

[5]杨叶芃,刘平.躯体化障碍的病因特点及诊治[J].人民军医杂志,2001,(6).

[6]严由伟.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2.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让爱燃起希望
新媒体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