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与颅底大动脉经颅超声检查结果研究

2013-07-26 06:21赵明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大动脉经颅颈动脉

赵明辉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脑血管疾病病变之一[1]。为充分体现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外动脉的硬化程度,现对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全面的眼底病变、颅底大动脉经颅以及颅外颈动脉等项目的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尽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 例,女40 例;年龄50 ~80 岁,平均65 岁。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选取当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方法进行分型:26 例为局部前循环卒中,14 例为全部前循环卒中,25 例为后循环卒中,35 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60例合并高血压,26 例合并糖尿病,14 例合并冠心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眼底病变与颅底大动脉经颅超声检查。其中眼常规的检查有:远近视力的测试;眼底、外眼及屈光间质的检查;视野检查等,并且对证实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的造影检查[2]。其次,颅底大动脉经颅的检查,是采用先进的ATL 超声9HDI 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显像仪进行。最后,对于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指标,则是以内膜中层厚度>1.0mm,光点增粗以及管壁回声的不规则等作为颈动脉的硬化依据。包括斑块形成、一项或多项的官腔狭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均是颈动脉超声出现异常的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型OCSP 与眼底病变情况 100 例患者中65 例出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占65%,其中12例为初发期老龄白内障(SC),5 例为姜缩型老龄黄斑变性(SMD);25 例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占25%,其中10 例是姜缩型的老龄黄斑变性[3],具体情况见下表1。

2.2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00 例患者中89 例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占89%;65 例存在斑块形成,占65%;90 例出现颈动脉超声异常,占90%;35 例为管腔狭窄,占35%。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糖尿病与高血压眼底病变者91 例,占91%;而颈动脉超声出现异常者90 例,占90%。眼底病变与颈动脉超声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型OCSP 与眼底病变情况(例)Table 1 Clinical ischemic stroke subtype OCSP and fundus diseases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尽早的诊断和防治十分必要[4]。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发现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前,其病变的发展速度很快,应高度重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其病变通常涉及的部位主要是体循环的大动脉与中动脉,其中以脑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等部位较为常见[5]。对此,颅底大动脉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属于全身动脉硬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导致全身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尿病与高血压眼底病变以及颅底颈动脉经颅的超声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90%,检查结果无差异。由此可见,在本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眼底病变和颅底颈动脉经颅超声异常的影响率基本相同,说明颅内外颈动脉硬化通常共存,并且有一定的平行关系[6]。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病变,主要以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眼底病变居多,两者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5%与25%。且糖尿病与高血压均是目前老年群体中易出现的疾病,既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其发生眼底病变的原因之一[7]。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姜缩型老年性的黄斑变性已成为老年群体发生眼病病变的主要症状之一。应提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观察及治疗,防止其病情的逐渐恶化。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成果表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不但和颈动脉血管管腔的窄小程度有关,而且还和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密切联系[8]。由本次检查结果得知,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异常发生率为90%,斑块形成率为65%,管腔狭窄率为35%等。对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因素,除了颅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原因外,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也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进行检测,对预防及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与病死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应给予早期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开展常规的眼底与颅底颈动脉等超声检查,充分了解并掌握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以便提早准备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1 刘瑞,滕军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 (8):23 -25.

2 马湛.98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8):98 -99.

3 肖玲,张遥,吕健. 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 黑龙江医学,2011 (2):568 -569.

4 王占强,李叶丹,李春宇,等. 中国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Meta 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 (20):234 -235.

5 季芳,罗美芳,李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 (2):112 -114.

6 刘鸣,张月辉,吴丽.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 (2):69 -71.

7 吴兴萍,郭露萍,黄娟,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与颈动脉超声的改变[J]. 临床眼科杂志,2006,6 (25):45 -46.

8 谢海峰,谢岳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与颈动脉超声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的改变[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3 (15):901.

猜你喜欢
大动脉经颅颈动脉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六——中俄原油大动脉的曲折轮回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中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