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以纺织和机械制造业为例

2013-08-08 12:26
对外经贸 2013年1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比重纺织

王 磊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一、调查背景和意义

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苦撑”、“出口订单锐减”等报道屡见报端。而中央决策层密集赴沿海展开调研,更加深了人们对中小企业基本面的关注。苏南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江阴、张家港、苏州三地较有代表性的纺织和机械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基于目前这些中小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及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旨在为中小企业管理经营及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本调研选取苏南地区60家纺织、机械制造类中小企业,主要采取实地参观了解、个别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全部回收,获得有效问卷56份及诸多有价值的参观记录、访谈记录。问卷涉及企业生产成本、日常管理、政策效果等多个方面。

二、苏南地区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由于本次调研的对象是以纺织、机械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为主,确定中小企业的标准适用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公布实施)中的工业部分对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本次调研的企业全部符合本界定。

(二)样本企业基本状况

调查的各类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但进入2012年后,大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特别是纺织和机械制造企业。

在调查有效的56家企业中,纺织企业32家,比重为57.1%;机械制造企业24家,比重为42.9%;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54家,比重为96.5%;集体、公有性质的企业2家,比重为3.5%。显然,个体、私营企业以96.5%的比重高据榜首。关于2012年上半年企业的经营状况,53%的企业认为正面临很大的困难,且解决乏力或只能勉强应付;33%的企业认为面临的困难较大,但能顺利解决;14%的企业认为面临的困难一般,对企业没有大的影响。

(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进入2012年,大部分企业主要面临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猛增、融资困难和政策不利等多重困境。

1.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江阴一家机械制造厂提供的统计数据,由于受国际市场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原材料和动力燃料购进价比2011同期上涨了12%左右,而工业品的出厂价仅上升了5%。在诸多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因素中,“原材料过快上涨”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5%,如2012年1—6月份,受需求、成本的推动,钢材价格持续走高,国内钢材平均价格综合指数144.77点,同比上升了34.19个百分点。其中:长材指数149.26点;板材指数145.39点,同比上升了28.77个百分点。

从2012年1—6月综合价格指数环比增长的变化趋势看,1月份涨幅最低,综合价格指数仅上升了0.95%;价格环比涨幅最高的月份是2月和5月,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升了7.01%和7.09%;3—4月价格上升强度有所减弱;6月份价格上升强度再度减弱,但价格仍呈继续上升态势。

图1 2012年1—6月综合价格指数环比升幅及长材、板材指数变化趋势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企业生存压力。从2012年1—6月份国内的PPI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企业生存面临巨大压力,纺织企业情况更严峻。近年来,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纺织企业利润空间一直在压缩。2012年1—5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有1912家企业亏损,亏损面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达19.9%,高出全省各行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15.8亿元,同比增长43.3%,增幅同比上升21.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亏损企业分别为1356家、556家,亏损额分别为12亿元、3.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8.0%、63.1%,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4.5个、48.0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如棉花)价格大幅提高,一些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逼近5%,逼近零利润甚至赔本。用苏南一家纺织厂负责人的说法是“开机就是亏本,不开机更是亏本,反正都是亏!”这成为苏南部分纺织企业停产、倒闭的主要原因。

2.出口环境恶化,出口企业压力增加

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出口加工型企业(含间接和直接)占85.7%。这些出口企业的生存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和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直接相关,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出口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则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进入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2012年前10个月已累计升值4.5%,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难预测、对中小企业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

据调查,苏南纺织服装业的中小企业加工利润仅在5%~10%之间,人民币升值已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纺织服装企业虽并不缺乏外贸订单,但受汇率风险因素困扰,企业不敢与外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据一些专业经营服饰饰品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企业管理者反映,目前经营状况很不好,工厂处于停产边缘,随时可能关闭。目前同行已达成一致共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如果继续走低,更多的出口生产企业将会被压垮。对外贸型企业来说,汇率波动不仅使出口受阻,更给企业持有的外汇带来风险,使其遭受双重损失。张家港一外贸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本地大多织造企业的毛利不超过10%,加上现金成本等,净利只有不到5%。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每月升值在2%左右,若以信用证方式结汇,3个月后付款,在这3个月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成本平均增加2%左右。

3.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血脉不畅

(1)融资困难普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82.1%的企业(46家)目前存在资金问题,其中57.1%(32家)表示资金问题严重。这46家企业中38家企业表示企业借贷困难重重,5家表示借贷困难程度一般,3家认为借贷比较容易。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家及相关地方机构、部门的统计结果基本符合。

(2)融资渠道发生转移

对于融资渠道的选择,民间融资的比重正在上升,而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见图2)。

图2 2010年与2012上半年苏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重

内源融资比重下降源于企业近期效益普遍欠佳,企业内生资金能力和亲友间拆借能力下降。银行贷款比重下降源于两方面:一是银根紧缩的政策(法定存贷款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达到历史高点)使银行放贷规模受到限制;二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趋于恶化,促使银行放贷趋于谨慎,利率提高、抵押额度加大、贷款手续更为繁琐。民间融资比重上升则主要源于其本身贷款要求相对较低、手续简易、方便快捷,另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也促使部分企业转向民间融资。

(3)国家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银行存款余额增多

2012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比2011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5万亿元,增长14.2%,回落了6.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0181亿元,同比增长12.3%,回落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6199亿元,比年初增加24525亿元,同比减少899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8989亿元,比年初增加49649亿元,同比增加15774亿元。2012年上半年,货币净回笼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4亿元(见图3)。

图3 2011年与2012年国家货币供应量与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

江苏省存款情况基本与全国总体情况相似。2012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全部贷款增量1448亿元,同比少增318亿元。其中,小企业授信户数比年初减少11664户,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亿元,仅相当于2011年全年增量的8.6%。如按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同期全部贷款发放的进度估算,第一季度小企业贷款应增200亿元,实际同比少增150亿元。

三、对策建议

苏南地区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表现更为明显。应把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作为切入点,研究改革措施、解决办法,借以缓解中小企业的难题,从而促进改革,抑制通胀,确保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密切关注汇率变动,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积极鼓励企业出口

为保护中小出口企业利益,避免企业经营中不利因素的叠加,政府应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汇率开展预测预告,帮助外向型中小企业提高对国际市场的把握能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中小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利润率较低的问题,适当基于政策和资源扶持。对内销领域的中小企业可以给与适当补助或税收优惠,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向苏北等地进行产业转移

苏南地区企业的土地使用成本、劳动力成本、经营成本等均高于苏北及中西部地区,而苏北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因此企业到这些地区投资不仅会降低成本,还可以享受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向相关地区转移,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为中小企业向苏北和中西部地区投资做好政策引导。苏北及中西部地区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适当放宽这些地区土地使用的限制,激励和引导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向这些地区投资,加快产业转移。

[1]徐桂华,刘艳,邓珊珊.中国本土中小企业的蓝海战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25).

[2]顾正刚,张杰.无锡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南论坛,2010(2).

[3]钟荣丙.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

[4]孙科.基于“新苏南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1(6).

[5]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2007(44).

[6]刘焕明,浦徐进.不完全契约式改革、企业家精神与苏南模式的演进[J].江海学刊,2011(6).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比重纺织
澳洋纺织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