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同步小康在行动

2013-08-14 12:46李春霞
当代贵州 2013年35期
关键词:自治州黔东南创建活动

文Ⅰ本刊记者 李春霞 熊 莺 许 勇

黔东南自治州以“五个推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全面展开、有序推进、开局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清晨,凯里。当第一缕晨曦照在这座独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滨江旅游城市时,大街上已经有无数人流匆匆奔向各个工业园区、基地。城市新的一天,在忙碌的建设和发展中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在施秉、黄平、剑河等黔东南的15个县,发展的乐章也在奏响。

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黔东南自治州以“五个推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全面展开、有序推进、开局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黔东南自治州生产总值实现357.53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0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14元,同比增长17.4%。

黔东南,正以昂首的姿态大步走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

组织推动汇聚发展大合力

自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以来,黔东南自治州结合实际,明确提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向全州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多项意见和决定。紧接着,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以州委书记李飞跃为组长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州、县两级专门成立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办公室,并分别组织召开全州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推进大会、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建设部署会、同步小康创建工作调度会议,对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不断进行研判、分析和深入部署。

“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州域统筹、县为单位,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方针,健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全州上下凝聚了发展共识,形成了全州推动同步小康创建的强大合力。”州委书记李飞跃说。

组织的强力推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黔东南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局面。

项目推动夯实小康“支撑点”

走进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园区道路上车辆穿梭不息;站在凯里苗侗风情园半山腰鼓楼下,伫立远眺,清一色的苗、侗风格吊脚楼,尽收眼底;沿着黄平县旧州镇的主街道而行,排列整齐的“印”字砖木结构房屋,高大森严的封火墙,厚重的文化底色,幽静典雅,古色古香;来到榕江车江万亩大坝上,十几个苗族姐妹正在丰源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熟练地采摘反季节蔬菜;停车驻足剑河县城,可以感受宁静与灵动的交汇,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秀美的舞阳河畔,漫山遍野诱人的果香味会飘到施秉县的望城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黔东南自治州紧紧围绕“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主战略,把“6个20工程”(20个工业园区、20个城市综合体、20个特色小城镇、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20个旅游景区、20个美丽乡村)作为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点”。

目前,该州已汇编了产业园区类、城市综合体类、工业类、旅游类、现代高效农业类等方面的项目5200多个。

与此同时,凯麻同城建设、现代交通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让苗乡侗寨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州长廖飞说,“要实现同步小康,项目是关键。全州要将全面小康创建各项指标落实到项目上来,找到实现的载体和抓手,抓好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化推进,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

项目建设带来的是经济数据的不断攀升。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黔东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8.54亿元,同比增长44.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500万元以上新开工建设项目达1976个,同比增长了28.2%。

示范推动“比学赶超”有方向

多功能信息服务站25台电脑整齐摆放,农家书屋里各种图书排列有序,农民休闲活动园设施齐备,居家养老服务站干净整洁……这是11月20日记者在黄平县寨碧村看到的情景。

黔东南自治州通过建示范、树典型,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城里人没两样,休闲娱乐的地儿有了,办事也不用出村了,连留守儿童都能通过电脑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了。”66岁的村民吴泽恩这样感叹。

雷山县脚尧村,村民吴秀勇骄傲地说:“村里 41户人家,有3户人家在外开办茶厂,资产超过千万。家家都有摩托车,8户人家还买了小轿车。还有17户人家在县城买了房子,夏天回到村里过,冬天就到县城过!”

为了实现同步小康,黔东南各地拓思路、想办法。

凯里市统筹社会各种要素资源,探索建立小康示范点建设“135”和“三个高于”的投入机制;施秉县龙塘村把示范基地建立在党支部上,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百姓参与,形成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黄平县寨碧村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积极探索以户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社会创建活动,推行“一卡一责两定四账”工作机制……这些举措为苗乡侗寨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了路子。

“培育身边典型,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这样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我们学有标杆,赶有榜样,干有方向。”镇远县委书记刘建新说。

黔东南自治州委政研室副主任、州小康办综合组组长朱东告诉记者:“依据州委、州政府指示,在两年内将凯里、麻江建成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市);各县(市)分别建成2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乡(镇),共建示范点32个;各乡(镇)至少建成1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社区),共计示范村269个,示范社区7个。”

丹寨县卡拉村村民正在编织“同步小康梦”。(黔东南自治州小康办供图)

活动推动拉近干群心距离

“我是州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派来的驻村干部,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打我电话。”今年2月,到凯里市小堡村的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吴立,刚到任就主动跟村民打招呼,并把自制的名片递给相遇的村民。

在小康创建活动中,黔东南自治州通过结对子、联千村的方式,拉近了干群的距离。

黄平县寨碧村结合“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一户一技能”工程,探索出基层党建“联一扶二帮三”模式,即村党支部每名党员至少联系1个富裕户,扶持创办2个科技示范户,帮助3个贫困户,涌现出469户从事豆腐、竹编、建筑、运输、种植、养殖、个体经商户等生产大户,这些示范户平均年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

根据制定的“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同步小康主题活动方案,黔东南自治州联动州、县、乡、村四级力量,110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小组进村入户指导示范点开展工作。在大力开展“帮百企、联千村、惠万民”活动中,黔东南自治州加强已建立党组织的1585个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

“通过‘结对帮扶’这种形式,群众眼光拓宽了,心里亮堂了,发展路子广了,干群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雷山县陡寨村村支部书记李一新如是说。

宣传推动传递建设正能量

营造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凝聚心力、同心同德,是黔东南全面推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今年4月,黔东南组织州、县(市)力量深入开展同步小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寨、进社区“五进”宣讲活动,切实把中央、省和州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及时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对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截至10月底,已开展“五进”宣讲活动2312场次,宣讲对象涉及干部职工、学生和群众40多万人次,编印发放宣传手册3200多册。同时,全州举办同步小康知识竞赛、同步小康创建征文……这些活动普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和知识,使小康建设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心中,鼓舞了黔东南自治州同步小康的士气。

为了营造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扩大宣传效应,黔东南自治州在黔东南日报、黔东南电视台开设“同步建小康 推动新跨越”、“同步小康进行时”等栏目,共刊发消息和通讯500多条次,同步、全方位发出了黔东南同步小康创建的“好声音”。雷山县脚尧村小康建设经验和从江县人武部携手群众共筑小康路等先进典型引起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宣传报道了黔东南自治州同步小康创建的一大批事迹,传递了黔东南同步小康创建的正能量。

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在发展提速的背后,黔东南自治州各级干部的干劲越来越足、精神面貌越来越朝气蓬勃,群众精气神越来越振奋。

猜你喜欢
自治州黔东南创建活动
云雾飘渺景如画
遇见黔东南
这里有一枚“金钉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诗书画苑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
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暨干部培训班在凉山举行
总结经验 着眼特色 开创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