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生命力的课堂

2013-08-14 02:07刘春焕
实践新课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汇报语文课堂教学

刘春焕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实践证明,新课程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曾出现盲目的自主,形式的合作,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还是被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困惑着。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的核心问题

综合各种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教师主体指导的作用发挥上。即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的最佳契合点,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策略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研究,形成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学生学的策略

首先,要学得有目标。也就是要尽早地让学生知道课时任务和学习目标。

1.直接出示整体学习目标。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实践也证明,目标明确的学习比漫无目的的学习比起来,有效性更强,效果明显好得多。

2.利用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提示的作用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示学习指南(学习提示/学习建议)达到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指导学生直入重点学习内容。如:语文学科课文的重点段落,明确指出学生进一步研读的方法,请同学们重点阅读文章的*到*自然段。学习提示出示的频次一节课一般在2-3次,学习提示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

学习提示的出示,是交代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看到了学习提示,就知道要干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知道要研究什么问题。而这问题也正是理解课文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对重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是第一个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有目标,这个目标既是全文学习的目标,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示的阶段学习目标。

其次,要学得有方法。学习方法除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常规的方法外,主要可以利用学习提示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中强调独立阅读、独立标注读书感受(圈点勾画写感受),给文章(古诗、文言文等)作注释等方法。如,在教学《舍生取义》一课时,教师出示原文,让学生给文言文作注释。

2.自主学习中还强调学习卡的使用方法。我们学校语文教师设计了课前预习卡、课上学习卡和课后阅读记录卡。通过课前预习卡引导学生提前学,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进入课堂,运用课上各种各样的学习卡深入学,课堂学习后,学生还可以借助日读书笔记和周读书记录卡延续语文学习。这样,每一节语文,如果师生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课前预习引导学、课上自主合作学、课后质疑延伸学的过程,那么,就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语文学习大框架。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非常有用的。

3.合作学习中强调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体会,互相质疑、解疑,共同存疑。

我们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总结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流程,我们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的学生任务。以语文学科识字教学为例,在确定分工后,我们按教学基本流程组织教学。

再次,学后要有反馈交流。在自主合作学习后,有的老师就习惯性地接着按教学设计开始讲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后汇报交流。这一策略主要指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后要学会如何汇报自己和同伴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1.自主阅读后的反馈汇报。我们强调,一方面围绕学习目标,读句子,解词义,谈感受。另一方面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这里需要注意,学生汇报的程度不做统一要求,要分层把握,因人而定,标准不要划一,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收获。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效果,将教学引向重点。如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这样汇报:会抓住重点词语汇报、会利用工具书汇报、会结合自己的感悟汇报、会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理解汇报、会结合自身想象或猜想到的汇报等。

2.合作交流后的反馈汇报。我们也总结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汇报流程。

(二)教师导的策略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既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不能讲了,或者讲得越少越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更加讲究讲的时机,把握讲的尺度和方法。那么,如何在学生自学交流后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呢?

1.立足全文、全课时的高度,在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如教师在教学《小小的山村》一课时,让学生先畅谈读书感受,之后,教师也出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这读书感受就包括了:语言优美、真情实感、结构清晰三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三方面深入品析文本,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目标,写法渗透其中,效果非常好。

2.深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随机指导,理解文本含义。随机不等于随意。这需要教师课前深入备课,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所有问题,备学生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最关键。这往往需要教师针对一个问题有几套教学预案。如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一般不让学生预习,那么,我们就非常强调教师备课,要求每个字都备到,课堂在学生自主识字时,每个字补充什么内容,教师要随机指导。再如,在合作汇报时教师引导的策略。如何将教学引向深入,语文学科教学我们强调阅读引导的策略:重点词语是什么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表达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一步说明表达效果;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好词佳句的赏析:对比自己读过的文字;获得的第一感受扩说,深化或提升中心思想;与自己的经验对比说,提升认识。再读一读***部分内容,具体指向文字片段;对比词语解意,出示相关句子;改变衬托的背景(情境)对比原来的文字段落;写法的变化,指导侧面描写等写法;课上写小片段练习;剖析重点词语牵引全文,在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学生汇报时,随机出示相关段落,指导解读朗读;借助学生的回答深入引导或提出补充性问题。教师指导时,要求教师能够分析课文,抓住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偏离主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的补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这里主要讲课外资料的介入策略。

(1)同类资料的补充推荐,可在课内,也可设计在课外。如送别类古诗讲完后,推荐学生继续在课外阅读送别诗。表现童真童趣的诗学完了,如学完《小儿垂钓》,再补充学一首同类的古诗,如《所见》等。

(2)原文删减的材料的恢复。比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教师补充了文章后续的母亲老了以后的内容,对于理解母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再如教学《舍生取义》一课时,教师补充了孟子原文后半部分内容,文章结尾删去的内容对于理解孟子的大义,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3)背景资料的介入补充。比如教学《苦糖》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生活的清苦,母亲为什么在孩子偷吃了糖后,抱着空罐子叹息,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教师出示了六十年代初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和使用的限购粮票等图片,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故事所处的时代。再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教师在课终出示了作者孙友田的获奖作品,当学生看到非常多的奖项时,非常惊讶,这对于理解母亲给予他的启蒙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4)课外资料介入升华主题认识。我们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擅长查阅资料补充进对文本的理解,实践证明效果也非常好,当然这要讲究个度。如教学《苏武牧羊》,老师三次补充各种人物劝说苏武投降的话,和苏武反驳的话,反复阅读,苏武的大节跃然纸上。在教学《蜀相》时,老师补充的杜甫几入丞相祠堂,寻觅踪影,表达的是他与诸葛亮同样的报国无门的郁闷和痛苦之情。在教学《舍生取义》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材料的集锦,短短时间,大量的课外资料补充,使学生对屈原、文天祥、苏武等历史人物舍生取义的壮举印象深刻,理解到位。再去理解“义”的真正内涵时,就不需要老师再多讲什么了。

综上所述,都是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导在学生的不懂之处,导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导在学生质疑之处,导在学生间争议之处。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时,当然可以直接讲解,也可以通过补充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

三、课堂教学策略改进的实施效果

(一)学校层面

在我们学校,在语文学科的引领下,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已经在语文学科全面应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氛围浓厚。同时,研究成果还辐射到各个学科,如数学学科自主学习提示的提法为“操作指南”“操作要求”,老师们运用得也很好。我们还研究总结出《课堂教学操作手册》在学校广泛使用。

(二)教师方面

1.增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能力。备课意识增强、教学目标意识增强、学习方式备受关注、预设与生成备受关注。

2.改变了自身固有的教学模式。

3.很好地把握了有效指导的方式,每个人都在主动总结有效指导的策略。

4.促进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即思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文学艺术家靠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科学家靠形象思维发明创造,工程师靠形象思维设计蓝图,学生学习也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才能理解语文。思维能力,就思维过程而言是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动脑筋想问题,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析某种现象时表现的智慧努力,不仅与知识的深度有关,而且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因此,我们有经验的教师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定理和正确的证明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老师的不断点拨下,自我发现,解决问题。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学会了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的教这一资源,以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并为全面掌握会学的本领奠定基础。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具有加速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减少教师素质欠佳的影响,弥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缺陷,帮助学习者学会内化目标、优化学习策略,开展自学的作用。在教育情境下,学生完全有可能主动地学习,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包含了培养学生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内容。

3.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学习绝不仅仅指课上的学,包括了课前学习,使学生有想要学的兴趣;课中学习,让学生有积极学的热情;课后学习,使学生有继续学的愿望。

4.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自学,能够静下心来默默地读、写、记,乐于合作,汇报交流时,能够互动起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成长。

5.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要搞好学习,关键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而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具备主、客观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提高学习效率”最终的落脚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学习方法有很多,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但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才算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研究证明,探索发现,质疑解疑,适当帮助引导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的特点,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后劲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能力高低是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新课程理念中也关注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研究者们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大力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同样深受重视。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充满了生命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汇报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领导难找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