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2013-08-15 00:42于亚菲梁际华吴姝王艳文
戏剧之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第一版卜算子咏梅

□于亚菲 梁际华 吴姝 王艳文

钢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乐器之父”,源于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变化多端的节奏,它能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音乐表现力,也能烘托出醉人心脾的音乐感染力,钢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文字的语言可以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进而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对两种艺术形式碰撞出的火花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论述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一.钢琴音乐作品中文学元素的体现

在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中,对抒情性的强调是非常明显的,在同期的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夸张性与幻想性是非常明显的。在这一时期,钢琴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最多的就是梦幻般的诗情。作品中交织着梦想与现实的纠结,夸张的表现手法凸显着火热的浪漫主义情怀。浪漫主义音乐是对人世间喜怒哀乐一切情感的最直接的披露。浪漫主义作曲家重视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等姐妹艺术的结合。在钢琴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标题性的乐曲以及与文学有关的叙事曲、十四行诗、无词歌、小品套曲等。在钢琴曲的体裁中,古典奏鸣曲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各类不拘一格、各行其是的钢琴体裁,如特性小曲、夜曲、间奏曲、幻想曲、即兴曲、狂想曲、随想曲、圆舞曲、波罗乃兹、玛祖卡……等等被竞相推出,用以更自由也更具体地表现特定的情绪和景象。

二.钢琴作品与文学元素的相互交融

《梅花三弄》是根据同名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梅花三开》是非常著名的古曲,其作品在形式与内涵中都表现出了传统艺术作品的音乐元素。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人于琴。”后改编为古琴曲,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梅花的高度赞美之情,梅花的高尚品质与优雅气质通过作品的旋律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借喻具有梅花品质的人格魅力。明《伯牙心法》曰:“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钢琴改编曲以“梅花”为媒介,为表现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作者将古琴的曲意与现代诗词的同意融合起来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特殊艺术表现力,具有中国现代钢琴曲的崭新品格。

钢琴改编曲基本保留了原古琴曲的主调和循环体曲式、双主题、插部、引子、尾声等段式结构。作者由于受到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内容和意境的影响,对每段每句都进行了修改,直至整体布局符合内容表现和意境塑造的需要。在这里,仍可见钢琴作品与文学元素的渗透与交融。《卜算子·咏梅》这样的和声素材首先在性质上是不谐和的,作品中表现出了浓烈的描绘性,使作品更具有了浓重的艺术魅力。运用了重复根音的空五度和弦的重复,表现了空泛、朦胧的音响效果。平行四度的和声进行写法使音乐作品既具有种浓重的古香古色的韵味,又彰显了原诗词的文学韵味,给人以和谐明亮的清透感。时梅花高洁的品质得到进一步彰显。作曲家运用了支声复调的写法,使旋律更具柔美之韵。改编曲《梅花三弄》音乐形象鲜明,曲意深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为大众所喜爱。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第一版,1999.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版,19亂

3.陈建华编著.音乐之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一版,1992,

4.沈建军.音乐与科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一版,1989,

5.蔡松琦,蔡幸子.钢琴宝典[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1.

猜你喜欢
第一版卜算子咏梅
剥蒜子还是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长征(书法)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卜算子·独具慧眼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有关修订情况的解读
张执浩著作要目